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医院应成立预算编制工作小组,做好预算编制前的准备工作,以使医院预算编制事半功倍.
1.核实各项基本数字
,包括:职工人数、离退休人数、会计报表、统计报表、相关标准定额和比率、历年工作量数据、预算年度业务计划和医院发展规划等,这是提高医院预算质量的前提,
2.分析医院、各编报预算科室上年及本年1~6月预算执行情况
,查找实际执行与预算主要差异及原因,作为本期预算编制的参考.
3.分析影响预算期收支的因素
.包括将在预算期内出台的新政策,医院业务发展计划,如追加床位数、专科结构的变化、新购置大型医疗设备以及将要进行的大型修缮等对资金的需求和对收支的影响、各类人员实有数或定员比例的变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
4.认真学习、正确领会预算编制的相关规定
,召开预算布置会议,下发科室预算编报说明和医院科室预算表,解答各职能科室预算编制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职能科室预算编制的指南,科室预算编报说明包括:(1)需全院互动的预算项目,如:人员新增计划、工作量(包含门诊人次、出院人次)、设备购置计划等;(2)由职能科室统一汇编的预算项目,如:党政办汇编全院各科室、职工书报订阅费,离退办汇编离退休慰问费;(3)各职能科室具体编报预算项目,如:人力资源部需编报人员变动表(新增、退休、其他)人才引进计划及经费、公用经费、工资增加情况表、养老保险、职业年金测算等.
医院科室预算编制表包括预算项目、预算科目、预算金额、编制(计算)说明四项要素.科室可根据自身情况及预算年度的工作计划增减预算项目,并应详细填写编制(计算说明)
5.预算编制人员应熟悉各预算科目及其内涵
,各预算表格的内在联系和构稽关系,设计收入、支出测算表,并在表中进行公式设定.
1.固定预算法
,是按固定的业务量来编制预算,比如以前年度已签约的合同收入和支出以及固定资产折旧等项目的预算编制.
2.弹性预算法,
适用于所有与业务量相关的预算编制,常用公式法,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公式表示为y=a+bx.
其中,a代表固定成本,b则是指变动的预算单位费用,而x则是预测的业务量.比如预算科室支出预算,人员工资、保险费、管理费属于固定成本,药品耗材则属于变动费用.
3.增量预算法
,以基期数据为标准,结合预算期内各种因素的变化,采用增量预算法对相关项目和金额进行调整编制预算.比如科室门诊量,在上一年度门诊工作量的基础上,考虑医疗环境变化、科室发展规划等因素,确认增长比例,预测预算年度门诊工作量.
4.零基预算法
,不考虑以前年度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主要是根据预算期的需要分析预算项目和金额的合理性从而确定预算总额,零基预算法能有效避免受前期既定事实的影响,排除不合理预算的延续.根据预算目标,对预算指标进行必要性分析,依据“OMC”管理思维,设定预算标准的支出项目.
5.比例预算法
,是依据某个基础数据的一定比例进行预算的方法.通常用于按比例掌握开支的经费预算,如医疗风险基金、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等.
各项指标及编制方法、责任部门已展示。
各环节可结合医院自身发展情况校正使用。
各项指标及编制方法、责任部门已展示。
各环节可结合医院自身发展情况校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