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有没有想过,看待这个世界,可以有完全颠覆的角度?
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千辛万苦却找不到答案,有可能不是因为你运气不好,或是答案太难,而是「问题」本身出了问题?
有没有想过,心理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不但可以带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同时还可以带我们认识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本身?
就像在几何学的体系中,改变一个「平行线永不相交」的假设,就有可能推演出一个崭新的几何学体系一样,在心理学的领域里,也不仅仅是你目前所看到的这一种可能。
这是我新的一年在知乎要讲的全部Live ,一共7场。我把它们做成了一个系列课程。目的不是介绍一套完整的知识,而是打开一些新的角度。在这套课程中,我想用最简单的方式,向大家推荐几个超乎寻常的心理哲学视角。不像大部分心理学研究仅仅提供概念、方法、观点主张,它们提供的是颠覆性的,看待世界的新奇角度,因此又具有相当的哲学性。
这些视角在国内很少被传播——至少是以在我看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传播。很多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也只是在《心理学概论》等教科书上,沿用传统心理学的视角,学到过几段似是而非的介绍,却不能形成真正的理解与应用。例如,很多学生学过家庭治疗的理论,却认为这一门理论仅仅是主张:「所有心理问题都是有问题的家庭导致的」(这显然让人无法信服)。
我对这几次Live 的定位,是提供一些教科书传达不到的可能性。从心理学本科读到博士,再到博士后,我并不那么享受循规蹈矩的「科学心理学」研究。我总觉得,这套研究思路对生活中很多现象的解释力很有限:命名概念,编制量表,测量,计算模型……这种方式过于表浅,过于符合常规了。习惯它的套路之后,很少会有让我怦然心动的时刻。然而,作为一个受过基本科学训练的人,我又很难信服江湖上那些打着「心理学」旗号的的玄学。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这些视角,是多年学习、研究,和临床工作之后,我在心理学领域里发现的宝藏。它们既不属于玄学,但也不是主流科学的研究范畴。它们的根基是在哲学层面的,它们不只是提供了对经验现象的不同解释,更是从对现象的建构方式上就提出了根本性的质疑。
我们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互动,萦绕在心的难题,也许在获得这些新角度之后,就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样貌。它们是:
第一讲:认识发生论: 主体与客体的分界
* 皮亚杰的婴儿观察和客体永存概念
* 不属于「我」的越多,我掌握的反而越多?
* 从主体到客体,从「我」到「非我」的认知发展
* 从控制到承认失控:戒酒团体的尝试
第二讲:现代社会如何理解「无为」?
* 改变的悖论:接纳现状是否意味着放弃改变?
* 森田疗法的「顺其自然」思想及其应用
* 正念冥想如何减轻身心压力?
* 接纳与承诺:认知行为治疗的第三浪潮
第三讲:认识论:如何区分主观和客观
* 只是我「看到」问题,还是真有问题?
* 观察者与被观察的世界:相互塑造与相互依存
* 建构一个现实
* 对问题的应对如何成为了「问题」的一部分?
第四讲:控制论:反馈的自我循环
* 初级控制论:正反馈与负反馈
* 自主性的形成
* 自我参照与递归
* 病症与健康的控制论解释
第五讲:系统论: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一个人
* 家庭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
* 多样性:制造差别的差别
* 系统的自组织与自适应
* 沟通与角色调配:「替罪羊」的产生
第六讲:团体动力学:独立思考的幻觉
* 广义的团体:愿意或不愿意,你都属于团体
* 比昂的团体三大基本主题
* 自以为独立的思考和行动,是否暗含团体的意志?
* 效价理论:为什么我在特定的场合会变得不像「我」?
第七讲:悖论与策略干预:最烧脑的心理治疗
* 经典悖论与罗素的逻辑类型解决
* 双重束缚:日常生活中的悖论语境
* 改释和症状处方
* 埃里克森式的催眠心理治疗
嗯,光看这些小标题可能确实看不出来讲什么……
但我会尽量把这些形而上的,充满思辨性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心理咨询经验,用贴近生活的案例来讲解。课程内容可能会有点烧脑,但可以保证的是,不存在概念上的鸿沟,不需要先修的基础知识。只希望你在参加的时候,喜欢对生活有思考,最好还有困惑。
从2月20日开始,一共7个月时间,每隔4个星期的星期一晚上,我会依次介绍一个主题。每次一个半钟头的时间。这样你对某一个角度感兴趣的时候,可以用一个月左右的间隔消化理解,做一些延伸的阅读。我对知乎Live 这种形式的理解是,它无法承载系统性的知识讲解,而偏重于个人化的经验分享和思路点拨。每次一个多小时,每次不足以教给你一整套知识或方法。但我期待它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帮助你推开一扇或者几扇大门,瞥见门后的新世界。——虽然是短短的一下子,但是,说不定会让你发现一点从未看到的可能。
购买全套课程,请点击:《七节心理学思维自修课》。
如果只对某一节或某几节有兴趣,也可以单独点击购买(但没有折扣):
(2017年2月20日)认识发生论: 主体与客体的分界
(2017年3月20日)现代社会如何理解「无为」?
(2017年4月17日)认识论:怎么区分客观与主观?
(2017年5月15日)控制论:反馈的自我循环
(2017年6月12日)系统论: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一个人
(2017年7月10日)团体动力学:独立思考的幻觉
(2017年8月7日)悖论与策略干预:最烧脑的心理治疗
这些日期是Live 举办的日期,过了这些日期,可以继续购买,价格不变。这七节课讲完,我在知乎应该没有更多的东西可讲了。但是这些内容,大概几年之内都不会过时。
祝大家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