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在北京召开的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发展推进会再次强调,要
刻学习领会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讲话精神,深准确把握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发展的总体要求,强化高质量发展和优质旅游发展理念,坚持综合带动和示范引领,围绕中心服从大局,积极发挥旅游在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长江经济带建设也在经历这一历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要求,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在推进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中,文化和旅游部大力推动沿江地区通过发展全域旅游、优质旅游来持续增加旅游的有效供给和高质量供给,坚持走内涵式、高渗透融合、依法治旅、科技创新、全方位开放开拓的优质旅游发展道路。
业态和科技创新,是优质旅游发展的重要动能。
记者注意到,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规划纲要》指出,依托岷江、赤水、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清江等重要支流,以游轮旅游为重点,完善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航空旅游等产品形态。
事实上,游船是长江旅游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国际黄金旅游带的重要支撑。近两年长江游船旅游接待量年均增速达20%,豪华游船是长江游船旅游的主力军,常规线路以重庆至宜昌的传统三峡游为主。
对此,今年8月底,湖北组织召开了长江游船产品升级行动调研座谈会,会同交通等部门精准施策,引导新建和改扩建适合长江休闲度假旅游的豪华游船,发展新型环保观光游船、游艇和城市、湖泊观光船;推进游船标准化建设,实现长江游船业标准化全覆盖;推动建设武汉、宜昌游船母港,提档升级巴东、荆州、赤壁等游船码头设施,推进船岸互动精品景区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丰富沿江城市文化旅游优质产品。
四川整合科研力量,创新性试点建设“九寨沟生态旅游大数据旅游重点实验室”“旅游环境保护与安全重点实验室”以及“环保科技及全域旅游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智能环保厕所、旅游产业环境保护、全域旅游民生环保工程、环保技术与互联网智能科技跨界融合等前沿技术、运行模式探索和行业应用推广等。
精品项目建设,是发展优质旅游的有力支撑。
安徽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万以学介绍,安徽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打造行动,着力建设精品旅游景区、精品旅游线路、旅游新业态。
据了解,安徽启动实施了“百景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旅游景区文化、科技、绿色含量;依托厚重的皖江文化、优美自然风光,持续打造欢乐皖江、诗仙李白寻踪游、渡江战役遗址公园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培育了马钢、奇瑞等工业旅游基地、房车露营地,一批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以及森林旅游人家等休闲旅游新业态。
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傅勇林说,四川践行“近者悦,远者来”生态旅游价值观,对接国家规划,结合省情,出台《四川长江经济带旅游发展规划》,建设以江源文明为引领,以干流水系为廊道,以世界遗产为支撑,立体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和山水人文精华的长江上游国际旅游带,重点建设四川长江上游干流旅游走廊、金沙江流域藏彝走廊旅游带、岷江流域藏羌走廊旅游带、嘉陵江西部圣河旅游带。
融合发展,是发展优质旅游的重要保障。
在推进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过程中,各地积极发挥旅游业“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推进旅游与工业、农业、林业、水利、体育、文化、健康养生和城镇化等融合发展,发挥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旅游业成为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的支柱产业、绿色产业和民生产业。
四川积极推动“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打造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创意园区、文旅综合体,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打造寓教于乐的红色旅游产品。
重庆万州大力做好融合文章,充分释放“旅游+”潜力。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挖掘丰富的巴渝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丰富景区景点文化内涵。促进商旅融合发展,加大对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开发一批特色鲜明、制作精良、物美价廉、便于携带的“三峡有礼”旅游商品。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景观农业、效益农业。
在南京滨江旅游带的发展中,明确了生态休闲与城市风情有机融合的滨江旅游胜地的总体定位,提出“一核两带八区十廊”的旅游空间格局,实现滨江旅游发展与岸线保护、城市肌理、产业融合、交通组织的有机融合。
下一步,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还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大力开发长江黄金水道游轮旅游;大力推进“北纬30°秘境快线”高铁旅游,推进高铁旅游经济带建设发展;积极发展“中国景观大道”自驾车旅游,加强与长江黄金水道、高速(高铁)旅游快道的对接联通;加快推进“沿江低空旅游走廊”开发,积极推进舟山、南京等9个低空旅游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旅游,进一步提升上海、杭州、武汉、重庆、成都等核心城市国际化水平。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必须全面把握、统筹谋划。
为深入学习贯彻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讲话精神,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规划纲要》指出,以建立流域性共建共享机制为保障,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和先行先导作用,全面推进流域旅游业联动协同发展,将长江旅游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黄金旅游带。
《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规划纲要》通篇贯穿了“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将长江、长江旅游带看做一个整体,强调要搞好顶层设计,强化统一步伐,强化协同发展的理念,同唱一首歌,防止各地出于本位主义搞大开发,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
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发展推进会强调,要通过全面统筹长江流域资源环境的保护与开发、区域间的分工与合作、产品开发与产业集聚、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构建协同推进、共建共享的流域旅游发展新模式。
规划是协同发展的牛鼻子。
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96.2%的面积、181个县(市、区)属于长江流域,域内金沙江、岷江、嘉陵江等江河是长江上游的主要干支流,以若尔盖为代表的川西北高原湿地,被称为“中华水塔”,是长江重要水量补给地,四川对接国家规划,结合省情,制定出台《四川长江经济带旅游发展规划》。
湖北坚定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并将“建设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作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之一。
湖北省旅游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一方面要抓紧组织编制《湖北长江旅游带发展规划(2019-2023年)》,统筹规划长江沿线旅游资源,着力推进“多规合一”,实现旅游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规划高度融合。另一方面,要认真评估旅游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合理确定游客承载量,使旅游成为长江绿色发展的样板。特别是在理念上要突出协同,强化统筹,也就是规划统筹布局、资源统筹利用、设施统筹配套、产业统筹融合、品牌统筹创建、市场统筹营销、民众统筹共享、发展统筹合力的“八推进八统筹”思路,大力实施湖北长江旅游带全域旅游示范创建行动。
协同发展,合作是关键。
《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规划纲要》强调,建设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要统筹长江干流与支流旅游发展,共塑长江旅游品牌;要统筹岸线旅游通道建设和旅游区开发,实现旅游产业集聚发展;要统筹上中下游互动互补,实现协同发展;要统筹旅游与城乡建设,实现一体化发展。
正是在这种政策精神的指引下,各地对于加强区域内和跨区域的合作形成了更强的共识。
当前,长三角正在发挥协同优势,走在长江经济带旅游协同发展的前面,积极担当探路者。
据了解,目前,皖苏浙沪四省市旅游部门建立了长三角旅游合作联席会议,苏浙沪皖四省市轮流主办。自2018年起,长三角旅游合作正式纳入每年一度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签署了长三角地区共建高品质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战略合作协议,相继推出长三角城市群“茶香文化”“心醉夜色”“岁月余味”“江南水乡”等主题的体验之旅和两批次长三角十大自驾游线路等特色产品。约定在每年的中国国际旅交会上,联合开展以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为主要内容的主题产品宣传推广。旅游服务方面,联合制定自驾车房车旅游、乡村旅游、全域旅游等方面的一批标准和服务规范,建立长三角区域旅游质监执法合作机制。当前,长三角地区正在大力推进高铁旅游产品开发和高铁落地自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