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大家以后提起我的时候,想到的是白嘉轩。”
在电视剧《白鹿原》中饰演男主人公白嘉轩的演员张嘉译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10年立项,6年筹拍制作;94位主演、400位幕后工作人员、4万群演;227天创作周期……改编自著名作家陈忠实同名小说的这部史诗大剧明日(5月10日)将回归荧屏。
张嘉译挽起裤腿,蹲在关东平原的田坎上,近四十岁的他上一次这样体验生活还是大学刚毕业那会儿。开拍在即的《白鹿原》令彼时的张嘉译百感交集,他没想到的是,这次陪他一同蹲田坎的还有另外几十位演员,秦海璐也是其中之一。“我们和当地农民一起聊天,还会干农活。”秦海璐说很少有剧组能做到这样,晚上他们还会一起讨论剧本。他们既是“演员”,又是“农民”,《白鹿原》从一开始就沾上了“土壤的味道”。
《白鹿原》描写的是陕西关中地区白、鹿两个家族的历史生活画卷。为了还原原著品貌,电视剧在开拍之前,全体主创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前往农村集体“体验生活”。男演员耕田、割麦、赶马车,女演员学纺线、擀面、切菜做饭。
回忆起这段学干农活的经历,张嘉译记忆犹新。他说原本顾虑,空出二十余天的档期来农村体验生活,这对忙忙碌碌的演员们来说,实在不可想象。“拍戏体验生活都是我们刚毕业时的‘惯例’,现在很少有了,每个演员都很忙。”《白鹿原》创造了一个“奇迹”,最终,大部分人都如约而至。
身为“农民”的演员们干完农活之余,会蹲在田间地头和当地村民闲聊,尽力深入乡村生活。电视剧《白鹿原》里,主角们赶牛拉犁、织布纺花、擀面做饭,并非源自演员们的想象性表演,一招一式都带着扎扎实实的年代感和农村生活气息。
作为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白鹿原》原著烙印着一代人的阅读记忆。对于它的诸种改编,自诞生之日起就会陷入诸种争议,无论是同名电影、话剧、舞剧、秦腔、电视剧,大家会更在意是否贴合了原著,是否还原了原著的“精气神”。改编的策略,是其影视转码绕不开的难题。
早前,电影版《白鹿原》囿于时间和篇幅,只能围绕几位关键角色铺展,装不下原著中的不少主要情节不说,连朱先生、白灵等主要人物也遗憾远离了大银幕。相比之下,容量和规模更大的电视剧版《白鹿原》,有更丰富的发挥空间。
“(原著)小说包含了太多的内容,一部电影很难完全包容进去;但电视剧这样的艺术形式,有足够的从容度来展现原著想要表达的东西。”该剧的导演之一刘进谈道。
原著作者陈忠实生前也表示了对电视剧版《白鹿原》的期待。事实上,剧版《白鹿原》自发布开机的消息后,如此“期待”在不断增长。这既源于电视剧文本所具有的想象空间,也源于其剧作改编表现出的更多元的延展空间。这部备受关注的电视剧,历时7个多月的拍摄,足迹遍布京、沪、陕、晋、苏等地;专门为《白鹿原》影视创作而修缮的白鹿原影视城,实景还原明清关中古城镇、搭建白鹿村和滋水县城等景观,令该剧的“真实”和“细腻”更进一步。
除了实地取景外,剧版《白鹿原》也在更为鲜活的情节刻画基础上尽可能地展现出了原上风貌的视野。张嘉译饰演的白鹿村族长,代表着朴实醇厚的农民形象,土地就是命根子,恪守着耕读传家的传统礼法,用“仁义”挑起白鹿村团结同心的明灯。这位腰板挺直的族长,处理得了兄弟反目、族人互殴、邻人相骗的生活琐事,却在封建礼教与宗法文化崩塌时空余悲怆。
与白嘉轩斗了一辈子的鹿子霖、勤劳肯干默默撑起白家主心骨的仙草、高深莫测的朱先生、新派思想的领头者鹿兆鹏……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剧版《白鹿原》中渐次登场,陕西关中平原上的生活群像和人性激变也在荧屏上觅得了新的生命力。
30年前,电视剧《红楼梦》开播,迅速轰动全国。相应地,《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改编剧,都成为流行经典,一再被提及和重温。
30年后,流行影视市场追逐着网络IP,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似乎已成“过去式”,“大剧”寥寥无几。其中影响力较大的屈指可数,例如2014年的《红高粱》和2015年的《平凡的世界》。遗憾的是,即使是这两部名著IP电视剧,其收视率和网播量也难与由热门网络小说改编而来的玄幻类IP剧相比肩。
文学经典的影视化走向沉寂,流行化的改编逐渐兴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进一步年轻化的观剧取向,诸如网络小说、游戏、动漫等流行文化形态,集聚了更多的拥趸。无论在市场表现或传播效果上,这类作品的改编都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是件“受累不讨好”的事情——既要传承文学经典的精髓,又要适应当下观众的需求,对创作者来说难度很大。尤其是诸如《白鹿原》这般有着宏大叙事的经典文学作品,有着太多影视改编过程中不易克服的难点。
刘进回忆:“一开始电视剧《白鹿原》找我,我没敢接,怕拍坏了挨骂。去年制片人又跟我提及此事,但我还是坚持‘算了’。再后来,张嘉译提议一起试试吧,他说剧本非常好,我看完后也觉得眼前一亮,很有信心,于是才答应了。”从买断版权、筹备立项,到打磨剧本、完成创作,剧版《白鹿原》整整历经了15年的艰辛。
这部讲述20世纪初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有特殊的时代背景、浓厚的关中风情,串联起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历史节点。在古老的土地上,上演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这样的“厚重感”,确是在当前的流行市场中鲜见的。
“这并不是一部普通的剧,在剧中,你会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经历这么久没有中断。例如白嘉轩的坚持,表面看他是在坚守村规乡约,其实他是在传承基本道德、文明与文化。作品的描述中表现了‘坚守’所遇到的困难和冲击,这恰恰是我们需要的情怀。”在该剧出品人赵安道看来,剧版《白鹿原》代表了一种“文化的根”,而这种“文化的根”对全世界而言,都有其影响力和生命力。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