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vivo在手机行业中的表现及其生存之道。提到vivo是一家超大型全球化产业科技生态型公司,擅长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关键的决策中。文章从vivo的发展历程、生产模式、决策理念、用户体验思维以及底层技术研发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vivo是一家善于押重注的公司,将有限的精力集中在关键的决策中。
vivo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关键决断从未有过差错,善于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关键的决断中,这也是其成为过去30年一直能穿越周期、稳步行至于今的关键因素。
关键观点2: vivo坚持“工厂制造+科技创新”的模式。
vivo保持对产品真实体验的定义权,注重维护更长的价值链。这种生产方法是先进的,重视制造这一产品最重要的环节。
关键观点3: vivo注重软性的文化和价值观导向。
vivo强调用户导向,注重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建设,如谦逊低调、本分做事的风格。这种理念在引导vivo每一步都踏实向前,是其在手机圈保持竞争力的软性因子。
关键观点4: vivo重视用户体验和产品创新。
vivo注重用户体验思维,需要“一脑两心”,即“用户脑”、“同理心”、“产品心”。同时,vivo对底层技术研发、前沿科技创新、技术产品应用等有着清晰的布局,注重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正文
作者
|川 川
编辑|大
风
和2023年相比,2024年国内的手机市场迎来了回暖。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统计,2024年1至11月,中国市场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7.2%,达2.8亿台。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手机厂商们迎来了好日子。各大手机厂商们都在尝试新的方向,比如从大折叠到小折叠、从自研系统到AI手机。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任何一家手机厂商来说,都需要慎重做好每一次战略决定。在卷生卷死的手机行业中,谁是最会做决断的那家呢?
最近,周掌柜在《为什么“少押注”的vivo擅长“押重注”?》一文中,提出“vivo是一家极为决断的公司,这和其外表低调内敛形成鲜明反差”。
的确,从vivo近3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vivo的关键决断从未有过差错。周掌柜把vivo定义为“是一家超大型全球化产业科技生态型公司”。
最终得出的结论便是:vivo押注很少,却擅长押重注。更加通俗易懂的翻译就是,vivo善于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关键的决断当中去。并且,在过往的几近30年里,每一步关键决策都十分精准。
擅长押注的vivo,也成了过去30年一直能穿越周期,稳步行至于今的关键因素。
周掌柜在他的文章中,提出了一个问题:
手机制造是否可以脱离制造工厂?
至今为止,苹果公司仍然用的是代工模式。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富士康了,为苹果负责iPhone、iPad等产品的生产,厂址分布在中国大陆、印度、巴西等国家。除了富士康,还有总部位于中国台湾的和硕,在中国大陆、印度、墨西哥等地。
不难看出,苹果的代工厂几乎都选址在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地区,以此把生产成本降至最低。
和苹果不同的是,
vivo坚持的是“工厂制造+科技创新”的模式。
如周掌柜在文章所说,vivo此举的目的是“始终保持对产品真实体验的定义权,这一点注定要维护更长的价值链”。
大洋彼岸的另一科技制造巨头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他的个人传记提到:
设计一个造车的工厂就是打造制造机器的机器,这件事与设计车辆本身一样重要。
如周掌柜在文中的观点所述,其实,新一代的科技企业也在反思制造本身的重要性。制造,本就是产品的最重要一环,它的重要性和设计、专利一样重要。
尤其是在当下,消费市场不再仅仅关注于产品本身,他们会去探寻产品背后的文化价值这样软性的东西。就像现在提起苹果,它的确是一款好用的手机,但自从乔布斯离开后,很难定义为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自己开厂,自己生产,这个在早年看似不太聪明的决断,实际上与vivo的管理理念有直接的关系。
vivo创始人沈炜早在《2020年新年致辞》中说:
“我
们只有持续vivo一贯的,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谦逊低调,戒骄戒躁,战略自信,坚持本我的风格不变,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最终实现梦想。
”
谦逊低调、本分做事,是蓝厂刻在骨子里的风格。在他们眼里,是无法接受为自己生产产品的工厂出现类似“富士康工人”这样事件的。而解决这个潜在风险的最佳选择,就是自己投资、自己生产,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类似这样看似“不聪明”,在vivo内部却又十分锚定的决策理念,是整个团队的风格。周掌柜在文中说,vivo在落地“本分”文化管理上,有一个特点很突出,
就是要求团队用专业管理方法论保证“准确决策”。
这也是vivo这么多年一直保持竞争力,最终成长为一家全球性的企业的软性因子。这种由上至下的理念,在引导vivo每一步都踏实向前。
在手机圈,其实很多友商的新机发布会,总是充满了相互的调侃和对比。在圈子里,老板在发布会上的口号和语录,也被默认为一种出圈的方式。
但显然,在vivo这里,没有这样的文化。在锌财经历年参加的所有行业发布会中,也得出了和周一样的结论:
这也印证了vivo大老板沈炜的口头禅
:
做事不能喊,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
沈炜经常说,要常怀利他之心,在内外协作中永远关注对方的战略关切与核心诉求,构建命运共同体,竭尽所能实现互信共赢。
秉持着这种理念,vivo一直在找和自己相契合的“伙伴”。
这里的“伙伴”包括:用户、员工、股东以及合作伙伴。这是他们在公司内部文件反复强调的:要让这四个伙伴都“happy”。
先拿内部的“员工伙伴”来说,他们擅长于“没有激进豪赌的习惯,乐于通过讨论获得共识”。
结合周的文章展开阐述这样的行事风格,避免了激进决定和个人主义决定的产生。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共建”的方式,拉低了决策的效率。但实际上,做到像vivo这样规模的公司,决策的准确性要比时效性重要得多。一旦决策的方向偏移,出现的情况只可能是尾大不掉,甚至失去战略要地。
如周掌柜所说,vivo管理层没有激进豪赌的习惯,乐于通过讨论获得共识。这也是为什么在近30年间东莞诞生的诸多工厂里面,vivo最终走出来成为了全球性科技巨头。
对vivo来说,始终知道一家以硬软件为最终产品的公司,最重要的一环一直是用户的满意和选择。
vivo有三个梦想:建立世界一流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为用户创造世界一流的伟大产品和服务;打造世界一流、令人心动和热爱的伟大品牌。
可以肯定的是,为用户创造价值是实现所有梦想的基石。
nvivo有一个思维叫做用户体验思维:需要“一脑两心”,即“用户脑”、“同理心”、“产品心”。
在周掌柜看来,这家公司确实30年如一日的在强调用户导向,沈炜在内部发言中多次强调“用户是方向”,胡柏山对此多次解释为“高强度连接消费者决定手机终极价值和长期发展潜力”,这些表达都是对“用户脑”的阐述。
在实现用户价值过程中,产品则是与用户形成连接的最重要一环。那vivo是怎么为用户提供产品的呢?
如果说软性的文化和价值观导向,决定了一家公司在外界眼里的风格,那真正的科技硬实力就是撑起整个公司向前走的内里的骨骼和动力。
周掌柜在《为什么“少押注”的vivo擅长“押重注”?》一文中说,现代科技公司绕不过去的三个核心竞争焦点,
一是底层技术研发,二是前沿科技创新,三是技术产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