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尔街见闻(ID:wallstreetcn)
美国新选总统特朗普近期关于贸易的表态,及对负责贸易相关的官员的潜在任命,使得中美贸易战的可能性在上升,甚至有专家预测,打贸易战是特朗普一定会做的。中国是否有足够的应对策略?
中金表示,特朗普在竞选过程及获胜后对于贸易上的表态,尤其是针对中国的贸易政策较为“苛刻”。
近期主要表态包括可能重新协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可能退出TPP协定、严查贸易协定、可能标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敦促中国遵守WTO协定、对中国进口关税提升至45%(绝大多数国家提升至20%,墨西哥35%)、鼓励跨国公司将工作机会留在美国,等等。
目前特朗普组阁成员中的财政部部长Steven Mnuchin、商务部部长Wilbur Ross、贸易代表Robert Lighthizer等在对贸易尤其是中美之间的贸易方面均做出过相对鹰派的表态。
中金认为,这些贸易的表态及潜在任命使得中美贸易战的可能性在上升。
另外,考虑如若美国对中国施行较严厉的贸易制裁,中国对美国的贸易政策也可能趋于苛刻,有引发中美贸易战的风险。
而在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看来,减税、打贸易战、增加基建是特朗普一定会做的。
据澎湃新闻,1月8日,朱民第1期浦山讲坛上指出,朱民指出,特朗普上台是有深刻的经济基础的。
美国经济继续变轻,GDP中服务业占比过高;
工业产能利用率持续下降,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
投资急剧下滑;
经济活力在下降;
劳动人口就业参与率持续下降;
中产阶层收入占比下降;
美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正在到来。
朱民认为,特朗普解决这些问题的经济措施主要是三件事:
减税,减个人所得税和公司税,将资本拉入美国投资建厂,美国有减税的空间、共和党又从来都是支持减税的,因此这件事是一定会做的;
第二,他会支持贸易保护主义,特朗普会停止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重新启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一定会指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通过WTO(世界贸易组织)申诉或是通过IMF来起诉,也可以单边对中国采取贸易制裁;
第三,增加对基础设施投资5500亿-10000亿美元,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基础设施质量严重下降,低于德国和日本,而且拉动需求增长。
朱民预测,减税、打贸易战、增加基建是特朗普一定会做的:
特朗普的政策组合是非常有意思的,他通过财政扩张、基础设施扩张拉动制造业需求,通过减税、供给侧改革让企业资金流入美国,增强美国企业竞争力,与此同时再通过贸易战给新形成的空间和竞争力来支持美国的出口、放慢在美国的进口。这三件事是一个配套的措施,他都会做。
特朗普经济政策的全球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尤其是他的不确定性。朱民指出,在特朗普的紧货币、宽财政政策下,美元会继续走强,进入第三个增长高峰,2017年至2018年全球金融风险加剧,甚至会有发生危机的可能。
据凤凰财经,1月9日,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樊纲接受彭博电视采访。谈及将于1月20日正式宣誓就职美国总统的特朗普,樊纲表示,中国已为特朗普任期做好了最坏准备。
樊纲还认为,中国外汇储备下降从长期看是正面的讯息:
人民币对美元过去3年被高估,尽管人民币近期贬值,但其使用有所增多,人民币纳入SDR后,中国不需要那么多的外汇储备。
资本外流方面情况已趋稳定,中国政府控制资本外流措施是有效的,市场已经作出反应,当局控制资本外流的措施既不大可能加码,也不太可能退出。
居民购汇的美元并未流出中国,仍在中资银行的账户上;中资银行可以将美元投资于更高收益的资产,外汇资产配置的变化提高了效率。
此外,1月3日,中国日报文章援引贸易官员和经济顾问也指出,任何人想要与中国发动贸易战可能已经错过最好的机会,因为中国经济已经走过了脆弱时期,中国也不缺乏可用的应对之策。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张燕生指出,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减少了对出口的依赖,这得益于过去几年里当全球市场需求不再高速增长时,中国迅速转向国内需求。中国同时在提高产业质量,并增加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国际商会秘书长于建龙认为,特朗普不太可能对中美贸易产生重大影响,更不用说对中国的整体实力的有影响了。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为美国市场提供了各种需求的能力,即使美国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也无法破坏中美贸易关系。
在去年12月17日举行的2016-2017中国经济年会上,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演讲中表示,中美一定要彻底摒弃我赢你输的零和游戏概念,要防止如果贸易战发生,造成两败俱伤的这种后果。
朱光耀援引了美国智库彼得森研究所的报告,模拟了中美贸易战,三种可能性的后果都对美国有非常重大的负面冲击。
第一种,全面的贸易战爆发,美国对中国征45%的关税,对方也照方抓药,全面的回击;
第二种,非对称性的贸易战,中国有选择的采取一些反制的措施,可能威胁终止购买乃至抛售美政府债券以及其他金融市场等;
第三种,短暂的贸易战,预测估计不超过一年。其中,苹果手机可能成为中国反击的秘密武器。
转载请回复 授权 查看须知,否则一律举报。
若觉得见闻君写得不错,
请点下面的或转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