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陆续复工的地方和企业,如何正确研判态势,加强疫情防控,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切的问题。而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在疫情联防联控、精准施策过程中展现出的精准高效,受到了各地各企业的普遍关注与落地实践。
2月11日,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二十一次会议,进一步调度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企业正确处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关系,在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有序展开复工复产。监管部门要求,企业须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全面开展人员健康摸底排查,对返京返岗的职工严格落实登记、观察等措施,严防传染源输入。
为帮助企业将安全防控落到实处,九次方亦庄大数据公司自主研发的疫情指挥平台,可以将辖区内的疫情情况、企业和社区情况整合,一张图即可实时了解区域内当前疫情发展情况和防疫情况、企业开工及需求等,帮助政府了解辖区内各项动态,便于统筹决策;同时上线的企业护航系统,能够用于收集整理辖区内企业信息,包括企业经营数据、企业疫情信息等,帮助相关部门在疫情期间更好地了解企业现状,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2月10日,浙江省出台全力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企业要坚持受控复工,在确保疫情可控的前提下,有力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综合施策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分区域、分行业、分时段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加强大数据分析研判,做好返工人员的管理服务。
浙江下属各地纷纷运用大数据平台,作为保障安全的一道技术壁垒。如杭州市下城区东新街道将智能门禁系统与杭州市“智慧城市平台”数据打通,实现对返杭人员尤其是湖北籍人员的实时预警。义乌市利用大数据建立“一网通服”机制,把经审核有条件的企业所申报的返工返岗人员导入数据库,实行从入城卡口到工作场所、生活场地的封闭运作和全程管理。象山正式启用“健康返象和有序复工”管理系统,用于该县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申报人员返象信息与企业复工申请。浙江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蒋汝忠表示,浙江各地各部门充分发挥‘云上浙江’‘数据强省’优势,利用大数据手段摸排重点人群,并上线各种数字化疫情防控平台,在遏制疫情输入和传播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运用大数据技术,监测全省360余家批发市场和超市每日的价格、库存等,保障生产生活稳定有序,维护生活必需品市场的平稳运行。
为帮助各类单位、企业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山东省大数据局组织汇总了部分互联网平台产品,形成产品清单。其中包含疫情防控、协同办公、生产服务等领域共460项产品,部分产品在疫情期间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启动智能园区疫情防疫系统,借助红外热成像仪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可实现连接平板、PC、智能手机进行实时监控出入工作人员的体温情况并发出警报,保障疫情防控,推进复工生产。
同时,济南先行区提前着眼,2月4日启动部署上线疫情信息统计平台,平台覆盖济南先行区复工部分的213家企业,上千名企业员工,并实时管理跟踪企业复工人数、复工申请进度,员工的健康状况、近期行踪、住所地等情况,助力复工管理的合理、有序进行。
2月10日晚上,央视新闻联播在《智能经济按下“快进键”》的报道中介绍,顺德企业广东伟经货架公司收到为隔离病房门窗生产7000个五金配件的紧急订单,需要300名工人复工。为此,顺德区政府运用迅速搭建的疫情数据报送平台帮助企业快速办理了相关复工手续。平台汇集了需要复工企业的务工人员流动情况、健康状况等信息,实现“一企一策,一人一档”,通过大数据手段,动态掌握企业数据,提升审批效能,减轻企业负担。截至2月12日15时,该平台填报企业数达1904家,覆盖员工超过10.6万人。
该平台于2月3日上线,企业用户可及时上报疫情,也有利于开展后续监控与跟踪,政府相关部门、镇街、村居均可向顺德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申请账号,快速了解辖区内整体疫情防控情况,为区疫情防控提供有效信息支撑。
让复工企业零跑腿,禅城区开发的企业复工微信小程序,帮助企业线上完成复工备案、日常防疫信息上报,提出复工困难和建议。小程序与禅城现有法人数据库对接,企业注册时只需输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系统即可自动获取相关信息,减轻企业录用数据的工作量。截至2月12日17时,企业注册数已达7464家,企业备案数已达3754家。
2月13日,河南省卫健委在发布会上表示,河南毗邻湖北,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为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郑州市依托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推出来郑人员健康登记、居民健康登记系统和企业员工健康登记系统,为疫情防控增加智能动态化监管,保证企业逐步有序复工复产。
复工复产的部分企业,在提前向联合审核小组提出申请,并提交书面承诺书等有关材料的同时,企业员工须完成企业员工健康信息登记。平台中的企业员工健康信息登记系统已上线,力求让防疫工作无遗漏、全覆盖,科学有序进行。系统还设置了健康打卡,员工须每天线上打卡,实现了对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智能化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