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2659-土澳农业潜力
文字:那日苏
制图:板栗 / 校稿:朝乾 / 编辑:板栗
在科幻小说《三体》里,三体人成功偷袭地球,
把所有人类都赶到了澳大利亚
,作为地球文明的“土著保护区”,整整装了40亿人,被小小震撼了一下。
与《三体》中的程心一样
大多数人对这个遥远国度的印象只停留在影视作品中
(图:电影《Australia》)▼
要知道从天上看澳洲,简直就是
地球上最大的单体土疙瘩
,一块孤悬于南半球的荒芜大陆。
当地土著在这里爬了五万年科技树,依然停留在石器时代,
人口始终没有突破100万
,就连这里的动植物,也是完全独立自主的进化路线,真的太适合当做“流放地”了。
如今土澳的白人很多也确实是当年英国流放罪犯的后代,到现在也只有2700万人,仅仅比北京多了一个张家口,要说养活40亿人,用脚想也知道不可能。
但如果打个三五折,
养活全中国人口
,有这种可能么?
首先,澳大利亚有769万平方公里国土,以中国80%的面积养活2%的人口,即使全国都是烂地,
粮食剩余也是极高的
。何况这块大陆还不是烂地,放在游戏里就是要锤有锤,要粮有粮。
我们之前连载的《战略资源系列》里,
几乎中国缺啥澳大利亚就有啥
,而且除以人口,任何资源都会变成“大数”。
比如人均铁矿是中国76倍、人均铜矿是132倍。而且矿的品位遥遥领先,就连我们完全不缺的煤,土澳人均也是中国的4倍。
翻开澳大利亚2022年的“出口菜单”,
占比三分之二的各种矿大都卖给了东亚三国
。而排在矿产后面的,就是农牧产品,其小麦出口世界第3,羊毛世界第1,冷冻牛肉世界第3,中国也是其中的大买家。
在这背后,是澳大利亚世界第一的人均耕地,
高达1.93公顷,是我们的19倍。
同年,中国人均谷物、肉类、水产品、蛋类、蔬菜年消费量相加,是313.8公斤(国家统计局数据),我们按每人每年消耗320公斤计算,差不多能养活1.7亿人。
但是1.7亿人,距离养活中国全国人口还极其遥远。要想进一步突破,就要
加大力度开发
这片大地。
目前土澳的农业开发强度远远低于中国,在“有限开发”和“极限开发”之间,增长空间到底有多大?其实难以估算。
在这方面,澳大利亚的本土机构(各种机构、高校)往往非常保守,他们给出的人口承载上限大概在4000万左右,甚至还有说900万的,
这里面最显而易见的制约,就是缺水。
从天上看,澳洲是仅次于撒哈拉沙漠、亚洲中西部的
地球第三大“黄色地带”
,从卡那封到图文巴,在横跨35个经度的范围内,干旱炎热的荒漠横亘整个大陆,一眼望去热得都发红了。降水量也是一圈一圈往里缩,到内陆一带几乎就一整个无雨区了。
澳大利亚大陆35%的地区降雨量极少
而这其中近一半是沙漠▼
澳大利亚的“红色土地”,是因为
土壤里三价铁的含量很高
,是富集高品位铁矿的表现。如此大面积的红色土地,地球也只此一家,而挖矿显然比种田要赚钱得多。
放眼过去都是红土
感受一下澳大利亚铁矿藏的富饶程度
(
图:shutterstock)▼
澳洲是全世界唯一没有冰川的大洲
,也没什么大江大河,最大的墨累-达令河,一年的流量,只相当于亚马孙河一天半的量。
墨累-达令河流域虽然面积很大
却是是世界主要河流系统中流量很低的
(图:Government of South Australia )▼
800mm线,是我国大致的南北降水分界线,也是所谓“水旱田分界线”;而400mm线,是我国的农牧分界线,高于400mm就能种旱田,内蒙古的赤峰、通辽很多地方低于400mm,靠径流和地下水也能勉强种田。
澳大利亚在800mm以上的国土,基本就是靠北、靠东的海岸地带加上西南一隅,大城市基本都在这个范围内,面积不算大,
但如果推到400mm一线,就非常大了,几乎囊括了澳洲面积的四成。
如果按这个算,理论上能种田的土地,
足足有300万平方公里
。虽然有蒸发量大和降水不集中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在包括找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农业区都存在。所以,与其说澳大利亚并不缺水,不如说中国实在是太缺水了。
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易旱区加起来,占了国土的一大半(493万平方公里),这些地,能种田的我们都种上田了,要养活地球六分之一的人口,就只能“极限开发”。
反观澳大利亚,300万平方公里有多少是种上地的呢?还不到十分之一(28.34万平方公里),毕竟,
他的人口负担只有我们五十分之一
,种十分之一已经出口不过来了,种太多反而不赚钱。
澳大利亚其实耕地开发得并不多
但目前已经足够用了▼
这仅有的十分之一农业区
基本在东南和西南两端
:西南是一小块地中海气候区;东南则是著名的墨累-达令河流域,大分水岭的众多水源汇成墨累河和达令河两大支流,一路向西,在下游交汇并最终在阿德莱德东南入海,走之前还顺便造了一个大湖。
整个墨累-达令盆地,在400mm线以东的部分基本就是澳洲的农业核心区了,这里的良田美宅,就非常符合我们对美式、澳式大农场的想象了,
每块地的尺寸比北大荒的规格还要大。
相同比例尺下中国和澳大利亚农田的对比
(图:google map)▼
但是往北走,到罗马一带,田地就不那么规整了;到斯坦福、里士满一带,卫星图就逐渐抽象起来了,人类的痕迹越来越松散。
再靠北一点,就完全是荒原了,澳大利亚北方的广大区域,基本就是这个样子,是远比东三省还要大的北大荒。
那为什么澳洲政府不搞一个“北部大开发”呢?主要是因为没人。
比如西北海岸的金伯利地区
(Kimberley)
,是土著最早踏上澳洲大陆的地方,面积相当于四个浙江省,
居然只有3万多人
,其中4成都是原住民。
北领地第一大城市达尔文,人口不过15万,第二大城就是旁边的帕默斯顿,也才三万出头,放中国就是个村。而仅仅一海之隔的爪哇岛,挤了至少1.5亿人。
所以在澳大利亚眼里,印尼人如果蜂拥南下,是非常可怕的。而在印尼眼里,
北澳大利亚简直就是无人区
,遍地皆可种田。
假设澳大利亚像中国一样,也是个种田狂魔,400mm线以上的土地,排除山地城市保护区,假设有一半都种上高产作物。以亩产400公斤计算,一年大概有6亿吨的产量,略低于中国的总产量,是黑龙江的8倍,能养活10亿人。
不过这只是极限开发的假设,能否持续还需要综合其他因素进行考量。
开阔的平原加上高度机械化的种植
养活一个印度不在话下
(图:shutterstock)▼
而且这个增量几乎都是粮食剩余,全都可以出口,真的是太富了。
目前之所以没这么干,关键是无利可图。在澳大利亚的出口结构里,
矿产资源远比小麦赚钱
,靠卖矿就能稳坐发达国家,连服务业都不用搞,何必要去北大荒吃农业的苦呢?
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澳大利亚人均拥有财富83.5万美元,世界第一。这其中,即使是农民,
平均年收入也有7万美元。
土澳虽土,但壕也是真的壕。
总之种地对于澳洲人民来说只是产业和生意,而不是生存必需。牛排赚钱就养牛,羊毛赚钱就放羊。什么时候袋鼠拳击走向全世界,袋鼠的产量自然也会上来。
放牛玩玩,顺便挣亿点钱
(图:shutterstock)▼
不过,土澳这富裕程度离不来极低的人口数和极高的人均资源。
在澳大利亚发布的《我们的北方,我们的未来:发展澳大利亚北部白皮书》里就提到:“仅(北部的)皮尔巴拉地区的收入就超过了119个经济体,而这些收入仅由6万人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