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很长一段时期,日本人的英文姓名通常
按照英文习惯
,名在前姓在后,如现任首相安倍晋三的英文名,此前就被写作Shinzo Abe。
2016年11月,安倍在纽约出席路透新闻工作者对话会。背景板以“名前姓后”的方式打出了“Shinzo Abe”。
去年,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呼吁
日本人英文姓名习惯要“脱欧入亚”
,报道日本人的姓名时应遵循“先写姓,后写名”的原则。
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例,此前是按照欧美“先名后姓”的习惯被写为
“Shinzo Abe”
,河野太郎呼吁大家将其更正为
“Abe Shinzo”
。
日本首相官邸网站英文页此前是“名前姓后”,采用Shinzo Abe的写法。
可以看到,现在日本首相官邸网站英文页已经将安倍晋三的英文名改为了ABE Shinzo的写法。
从2020年1月1日起,日本政府颁布的一项新法令规定,
官方文件中日本人的名字要把姓氏排在前面。同时,为了消除歧义,全部采用大写。
这改变了长期以来日本人先写名后写姓的习惯。
1月4日,
英国《经济学家》
刊文剖析了这次变革的深层次原因:
长期以来,日本人学习西方,书写姓名时习惯先写名、后写姓,这是有
历史原因
的。
早在19世纪70年代
明治维新时期
,日本人就决定把名放在姓的前面了。
他们认为,日本只有抛弃儒家的家长式作风,才能保持其独立性。
儒家是从中国引进的,长期统治着日本社会和家庭生活。相反,日本应该从军事到教育的各个方面迅速学习西方的现代方式,以抵御西方列强,并给他们留下好的深刻印象。当时改革派深受西方盛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认为只有最强大的社会才能在世上生存。
英文里日本人名字顺序的写法只是整个改革计划的一小部分。
日本驻英国公使
森有礼
(Mori Arinori)甚至提议采用英语作为日本的语言。1885年,森有礼的朋友
福泽谕吉
写了一篇题为《再见亚洲》的论辩文章,认为西方文明就像麻疹:如果它没有杀死你,它会让你更强大,所以应该拥抱它。他说,中国和韩国的静态文化会使这些国家更容易被西方征服。他敦促日本切断与他们的精神和文明联系。事后看来,这是日本从日本例外主义到军国主义迈出的一小步。
作家
水村美苗
在《英语时代语言的衰落》一书中认为,二战后,日本战败加剧了日本知识分子对自己语言的自卑情结。小说家
志贺直哉
甚至将战争的爆发归咎于日语(他主张改用法语)。
随着当代亚洲一些国家在地缘政治和文化上的崛起,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包括姓名书写顺序在内的变革。
尽管报纸在书写日本人姓名时采用西方的格式,但是日本的学术出版物一直采用日语的顺序。如果日本想要改变,为什么要有人反对呢?
正如东亚文化中普遍存在的那样,日本文化中姓氏总是排在第一位。东京评论员彼得·塔斯克(Peter Tasker)在《日经亚洲评论》(Nikkei Asian Review)中写到:从日本人的角度看,它代表着“真实性和正常化”。
最近的一次民意调查中,59%的日本人支持恢复姓氏在先。
日本保守派不明白,只是为了方便那些懒得去了解日本文化基本面的西方人,他们就要把自己的名字倒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