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旅游爆点
北京创意江山旅游规划设计院,是由中国策划学创始人陈放教授及其团队所成立的一家集旅游规划、旅游策划、园林规划设计、城市品牌定位、主题公园等为一体的专业旅游规划设计机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旅游爆点

创意农业再实现,意大利海底种菜梦想成现实

旅游爆点  · 公众号  ·  · 2017-11-24 17:0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尼莫花园:意大利别致的水下水果和蔬菜种植基地

为了开发种植业,意大利一家公司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水下农场:尼莫花园。它有五个透明的生物圈,位于意大利萨沃纳海岸的海底,里面种植了草莓,罗勒,豆类,大蒜和莴苣。

项目负责人卢卡·甘贝里尼说:“该项目主要是为了探索极端条件下农业种植的替代,极端环境包括缺水、缺土和极端温度变化。我们正在寻找一种这样的可行性技术,使得提高生产。”

“我们安装了联网摄像头,可以清楚地看到里面的所有内容,”卢卡说,“我们还有一个传感器面板,从实验室生物圈收集实时数据信息,所有数据都能在网上查到。”

植物通过生物圈内壁凝结水滴使得内部保持水分,其昼夜恒温26度,湿度约约83%,是植物生长的最佳环境。大量的二氧化碳也促进其生长。


提起“尼莫”,人们常常会联想到经典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勇敢的尼莫船长,或者动画影片《海底总动员》里可爱的小丑鱼尼莫。与这些虚构作品不同,来自意大利的实验性农业项目“尼莫花园”,却是现实版的科技创新传奇——在海底种菜。这个富有浪漫色彩的疯狂想法,脱胎于一项颇受当地人喜爱的娱乐活动“水肺潜水(带呼吸器潜水)”。尼莫花园其实是个水下温室,里面栽种的作物生长速度比在陆地上要快得多。它的成功给缺地、缺水地区的农业带来了全新解决方案。

尼莫花园虽然位于海平面以下,但“生物圈”内的植物能享受到日光浴。

水肺潜水玩出海底农场

意大利人赛吉尔·甘贝里尼是一家名为“大洋珊瑚集团”的公司老总,他的生活中有3件事最重要:工作、家庭,还有水肺潜水。诺利是意大利北部的沿海小镇,2012年夏天,风光秀美的海滨吸引了甘贝里尼前来度假。在海中畅游的同时,喜欢园艺的甘贝里尼竟在不经意之间冒出了一个古怪的念头:能不能在水下种点菜?

尼莫花园的创始人赛吉尔·甘贝里尼受水肺潜水启发,决定在海底种菜。

如果对当地的自然条件有所了解的话,就能理解为什么甘贝里尼会有这样的想法了。意大利北部的沿海地区多以山地为主,地形险峻,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紧缺。该地最有名的美食青酱是吃意大利面时的必备佐餐,其原料罗勒常常在海边的悬崖峭壁上扎根生长。如果在海底也能种菜,那该有多好!

甘贝里尼当然也不是毫无把握地做白日梦。大洋珊瑚集团自成立以来已经有60余年的历史,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家族集团,旗下的两家公司分别位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和意大利的热那亚,主营产品是潜水设备和安全防护设备。要在海下开辟农场,这可是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打了一通电话之后,甘贝里尼正式踏上他的逐梦之旅,甚至还说服了儿子一起参与,他们给项目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尼莫花园。

设备齐全监测水下“生物圈”

尼莫花园2012年创立,位于诺利海边靠近港口城市萨沃纳的地方,由几个部分组成。主体是海底农场,占据的水域面积约100平方米,距离海岸线约100米远,由5个用透明塑料材料制作而成的充气“生物圈”组成,并通过28根绳索固定在海底,看起来就像带着锁链的大气球,悬浮在水面以下6至10米深的海中。大气球内部由金属架支撑着,约有2000升的空气,出于安全考虑,这些空气会用潜水舱里的空气定期进行更新。

每个“生物圈”都配有一个步梯,供潜水员爬进去种菜。

每个“生物圈”都配有一个步梯,供潜水员爬进“生物圈”内种菜,操作时潜水员的上半身其实是露出水面的。每个“生物圈”中都有两个联网摄像头,随时从顶部进行动态监测。每个“生物圈”里都装有传感器,随时监测着二氧化碳、氧气、空气湿度和亮度;此外还各有一个陀螺仪,用来监测“生物圈”的是否保持稳定。

在“生物圈”的中间有一个高3.5米、直径3米的金属框架结构,重约半吨,被称为“生命之树”。除了象征意义之外,它的内部藏着很多通往各个“生物圈”的电缆,并且可以控制整个农场的照明。这里还装有一个水平的广角联网摄像头。

“生物圈”中间有一个高3.5米、直径3米的金属框架结构,重约半吨,被称为“生命之树”,内部装有电缆。

控制塔设在岸上,从这里既可以与水下作业的潜水员保持即时通讯,还能随时监测“生物圈”中的动态,并通过上传数据和图像,将“生物圈”中的科研资料放到网上进行实时共享。

光照足、温差小

虽然位于海平面以下,可是“生物圈”内的植物完全能够享受到阳光浴,虽然亮度比在陆地上弱,但足以满足生长需要。在陆地上,正午时分阳光直射时的亮度在32000~100000勒克斯之间(勒克斯是衡量亮度的单位),除此之外白天的亮度一般为10000~25000勒克斯。经监测显示,“生物圈”上面的海水会使亮度减少约8000勒克斯,而由于“生物圈”的外表材料透明度极高,光线经过大气球时仅亮度损失不到6%。适合人阅读的亮度约为300至700勒克斯,所以“生物圈”里的白天并非像想象中的那样漆黑一片。当然,到了夜里这里也一样没有光明。

与陆地相比,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海中“生物圈”内的温度非常恒定,白天和夜晚之间的温差仅有3至4摄氏度。同时,受日照的影响,“生物圈”内部的温度略高于海水的温度,以7月下旬为例,“生物圈”内的峰值温度曾达到过30至31摄氏度,而海水的平均温度大约在28摄氏度以上,这种温度与典型的热带气温极其接近。

“生物圈”中的湿度、温度稳定,几无外来病虫害威胁,光照较充足,所以作物生长速度比在陆地上要快得多。

淡水供大于求 无病虫害

“生物圈”刚启动时,其内部的淡水是由潜水员携带进去的,它其实是海水经过了脱盐处理。而之后“生物圈”内的淡水则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这是因为“生物圈”内的温度高于海水的温度,蒸发出来的水分很容易在“生物圈”壁上凝结成水滴,这些淡水在物理化学性状和感官特性上,完全符合意大利政府对灌溉用水的要求,收集起来之后,添加些矿物质营养素(尼莫花园的研究者们已经开始考虑就地将海草深加工成肥料),可以用来灌溉作物。

“生物圈”中的相对湿度比非常高,晚间可以达到97%,白天略低,但也有85%。普通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相对湿度在70%至75%之间,所以“生物圈”内的淡水实际上是供大于求的。这既是问题也是机会,因为过多的淡水容易使“生物圈”内滋生霉菌等,但若能充分利用,又可能给淡水匮乏的地区带去福音。

“生物圈”内的气压是人为施加的,比陆地上的正常气压大。目前的数据显示,这对作物的生长似乎并没有什么不良影响,反而会促使种子更容易萌发,而且植物中精油的浓度会更高。


实践证明,“生物圈”中的湿度、温度非常稳定,几乎没有外来病虫害的威胁,光照又比较充足,所以作物生长的速度比在陆地上要快得多。曾经有一年,由于实验故障,中间曾发生过4次作物“死翘翘”事件,可到最后还是喜获丰收。

运转全靠绿色能源

2012年夏天,一个“小个子”“生物圈”初次下海,绿罗勒种植成功!

2013年夏天,农场又添两个“生物圈”,容积达到800升。潜水员可以进入“生物圈”内种植绿罗勒直至收获。一家私立研究机构将水下罗勒与陆生罗勒进行对比后发现,不仅味道毫无区别,而且水下罗勒的精油和叶片含量(72.94%)比陆生罗勒(57.13%)高出一大截!

2014年夏天:新增“生物圈”的“块头”达到了2000升;又增加了一种沙拉植物,收获时做出了美味的青酱和满盘的沙拉!

2015年夏天:“生物圈”总共达到8个,包括2个50升的无人“生物圈”、1个2000升的刚性“生物圈”(金属材质,坚硬不易变形)。研究团队开始设计不同形状、大小和材质的“生物圈”。种植品种扩大,包括莴苣、西红柿、豆类、蘑菇、薄荷和百里香等,甚至还有花卉。由于湿度较大,并非所有植物都能快乐成长,但绝大多数都栽培成功。

2016年:增加5个直径达2米的刚性“生物圈”,安装了“生命之树”。供电采用太阳能,整个体系运转实现了100%依靠绿色能源;开始种植医用和化妆用途的特种作物;第一次开始尝试在冬季进行试验(此前意大利政府只允许在每年的5~9月开展试验)。

“生物圈”内的作物品种不断增多变身海洋保护动物栖息地?


尼莫花园距离成为真正规模化的海洋农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是即便如此,它确实让人们看到了一道曙光,照向日渐走入困境的现代农业,特别是给那些缺地、缺水地区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更让人欣喜的是,尼莫花园的“园丁”们一边“种菜”,一边还在不停琢磨着别的新点子,可谓脑洞大开。“生物圈”的原理并不复杂,甘贝里尼们已经设计出了可以放在水族箱里的“迷你“生物圈””,它外形精致小巧,让人们在家里就能欣赏“水中花园”的美景。

不知是由于光线还是温度的原因,“生物圈”周围常常会出现海马、蟹类等,它们甚至会进入“生物圈”内好奇地打探一番。人们设想这些“生物圈”今后可能“变身”为海洋保护动物的人工栖息地。

在普通的水肺潜水活动中,人们看到的东西大同小异,尼莫花园如果把“生物圈”扩展成水下旅游景点,或许会吸引更多游客前往“水晶宫”里畅游一番呢。

“生物圈”里特殊的环境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能不能大规模地培育出微量元素含量特别高的蔬菜,比如含有大量铁元素的芹菜?“生物圈”作为性价比很高的水下实验室,能不能进行更多学科领域的观测和实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答案都会一一揭晓。



创意江山  文旅智造—中国特色小镇实战领先设计团队



北京创意江山旅游规划设计院是旅游规划甲级资质单位,专门致力于城市策划规划、旅游景区规划、产业园区规划、农业规划等研究和服务的专业机构。服务对象包括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区域开发、旅游度假地产、主题商业地产等。创意江山 旅游规划设计院 联合“国泰腾盛基金”及多家央企机构,共同打造特色小镇顶层设计、内容智造、策划规划、创意景观、商业模式、投融资、及项目运营等全产业链服务。

陈放,中国创意最早开拓者,中国策划学创始人,720°特色小镇创意工法总策划。 先后担任近两百多个县市政府顾问。出版《策划学》、《创意学》、《特色小镇大系统解决方案》、《7A旅游小城镇》、《中国城市创意实战》、《盘活老城镇》、《核策划》等著作50余部。

中国特色小镇跨界产业联盟根据国务院三部委到2020年前建设100个特色小镇的相关文件,解决现阶段参与方缺思路、缺资金、缺创意、缺渠道等相关技术难题,在多家央企、中国农业金融委员会、中国创意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发展研究中心、国泰腾盛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华诚博远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中交建、中财、中建、中青旅等单位大力支持下成立。目前,已在全国举办二十八届特色小镇实战沙龙,并开展一系列特色小镇投融资服务。中国特色小镇跨界产业联盟本着“品牌共享”、“专业互补”、“ 资源整合”、“ 产业融合”的宗旨,发挥联盟优势特长,为中国特色小镇事业的开展提供系统服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