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C爸妈
“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主编,畅销书《家长好脾气,才有好教育》作者,太多人指挥你如何养孩子,却从没人教你如何做父母,加入我们一起少走弯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CC爸妈

2025天崩开局:被殴打的妈、被骂脏话的爸、无差别攻击的娃

CC爸妈  · 公众号  ·  · 2025-01-18 09:00

正文


PART. 1




距离除夕还有整整10天,大家的家庭氛围还好吗?
我们家不太好。

最近的大风大浪,多一半都是DD给的。

这娃自打过了5岁,就进入了一种 长刺状态。
会威胁人了:
一言不合,就喊着要离家出走。
虽然人胆小,只敢把门打开,门都不敢迈出一步,但穿衣服穿鞋、作势踏出去的气势,也是唬人的。
一个厕所、阳台都不敢自己去的娃,得被逼到啥份上,才敢提离家出走呀?

会攻击人了:
跟我们玩桌游输了,直接崩溃,扑我怀里拳打脚踢。

这是求安慰吗?这莫不是在把我当出气筒...

还会说脏话了:

约摸是到了 诅咒敏感期 ,幼儿园听来的脏话,句句记得清楚。

原本跟姐姐吵架,吵不赢他会哭着向我求助,现在吵不赢就飙脏话: “姐姐就是个大shi巴橛子!”

果然,CC一听立马就炸,他是懂怎么惹姐姐发飙的。

原本占尽劣势的DD,一飙脏话,在跟姐姐的交锋里,就扭转了被动局面,占据了上风。

几次之后,约么是体会到了脏话的力量,导致这娃开始飘了。

你们敢信?这话他也开始冲C爸喊?!

虽然这个年龄段“脏话”脏得有些朴实,咱也明白这不过是诅咒敏感期,一气之下的口不择言。

但听到的当下,脑海里也只有四个大字: 倒反天罡。

很难抑制住“揍一顿”的冲动。

虽说,假期就是用来鸡飞狗跳的。

但老母亲也不想没苦硬吃。

对付暴躁的小孩 ,是时候上点招数了。

PART. 2




不同于CC这些大孩子,生气时独自emo的情况居多,DD这样的小屁孩儿发脾气,一句话概括总结就是——

从不精神内耗自己,主打发疯外耗别人。

“发疯”就不用说了,撒泼打滚、大喊大叫、说狠话脏话、拳打脚踢……无所不用其极。

那“外耗”谁呢?

他们通常会“锁定”一个人。

不用想,这个人,往往就是 老!母!亲!

孩子多精啊,谁给他的安全感足、包容度大,他就知道可以在谁面前“肆无忌惮”。

所以只要妈妈在,他就会把动静闹大,把老母亲拉入到他自己这场情绪旋涡。
不知不觉,你就成了孩子的出气筒。

我前面说DD玩桌游输的时候,就这个典型表现。

来来来,大家看个完整版。 (请忽略背景音边看热闹边嘲讽的老大

只能说,老母亲还是承受了太多。

当时我把这段视频往咱大本营群里一发,有姐妹说:
“被打还能笑得出来,C妈到底怎么做到的?搁我早就暴躁了,不打回去纯粹当妈的一丝良心。”

就冲这句话, 我当时就决定,我一定得写这篇文!

一定得好好说说,我这么多年的良心是怎么 被狗吃掉 被岁月磨平棱角的。

若是养老大的当年,我是绝对做不到这么云淡风轻的。

只是慢慢摸索,突然顿悟一个原理:

孩子所有外在行为的攻击(骂人、打人以及其他),都是源于他内在的失控。

被父母的批评气到了、因为游戏输感到受挫难堪了、得不到心爱的玩具不满足了……

所有这些内在情绪,他是一定要发泄出来的。

如果这种时候,我们第一反应只是去管教、制止这些外显的行为,不理会那个崩溃的内在,肯定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比如娃输不起打人这件事儿,很多父母第一反应是:

“你自己输了,你还打我?你有毛病吧!”
然后balabala一堆输不起的大道理……

最后不仅孩子的情绪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于我们来说,也非常耗元气!

再比如被孩子骂这件事,传统父亲这个角色,对这事儿肯定是不能忍的。

“儿子骂老子?反了天了!”

“我今儿不揍你一顿,你都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

无数孩子,最后不敢顶撞父母,就是这样被“打服”的。

尤其是爸爸跟儿子之间,无法亲密,就是因为无法放下脸面。

但实际上孩子并不服你,问题也没得到解决。

但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也觉得冤: 怎的?都当了父母, 还得装孙子不成?

很多人被孩子攻击,就抹不开面,拉不下脸,就想先教育一番。

但今天, 每个看到这篇文章的老父亲、老母亲,送大家一句,让你的面子顺利走下神坛,让你的脾气激发不出来的金句:

一个孩子,他的外在行为越失控,就证明他内在情绪越崩溃。

我们要明白,闹情绪,就相当于孩子在开展一项“纾解负面情绪”的工作。

这项工作,是需要孩子和父母,这两个“部门”配合完成的。

孩子的主要任务,是表达出来。

小不满小闹、大不满大闹、实在忍不了就发疯外耗。

表达越是激烈,内心越是崩溃。

而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一定要 看到那个崩溃的内在,帮他稳住他的失控,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PART. 3




具体怎么做呢?
给大家分享几个实用小技巧。

01、降低重心,增加肢体接触。

但凡遇到DD情绪失控,我第一件事儿都是先蹲下来,或者拉着他一起坐在地毯上。

心理学上有个原理: 情绪跟身体的重心高低是成正比的,重心越高,脾气就越大。

而降低重心、坐下来的方式,不仅会让我们保持一个平和的态度,也能把孩子从情绪的制高点拉下来。

更重要的是,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重心降低。

坐下来、面对面、平视,这些元素,实际上更是一种对孩子的尊重和接纳。

试想一下,你生气的时候,有人站在你面前“俯视”着你,哪怕嘴里说出的是安慰的话,也不如有人陪你窝在沙发上效果好。

然后就是肢体接触。

抱一抱、拍一拍后背、牵一牵手、摸一摸小脸...

这会巩固孩子的安全感,加深情感链接,让孩子从原本激烈的情境中放松下来。

大家从前面的视频中应该能看出来,我一直保持坐在地毯上抱着DD的状态。

别小看这俩动作,这其实为后面更peace的沟通,开了一个好头。

02、重复孩子的感受、重复发生的事件。

娃情绪上头的时候,什么道理都是噪音,只有一种声音他能听进去,就是当复读机,重复他的声音。

“你不想输是不是?你是不是想赢?你想赢,你也想赢对吧,我知道你也想赢。”

其实我翻来覆去就是这几个词的排列组合。

但你看很神奇的,DD就停止了攻击我、停止了乱发脾气。

我用“接纳他的感受”,承接住了那个内在崩塌的小孩。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芭芭拉安吉丽斯,在她的作品《如何在爱中修行》里曾经提到过:

当有人重复了你的情绪,那么你就会一瞬间化解紧张,和对方产生链接。
因为重复一定程度上代表认同,它传达给孩子的是:我非常能理解你。
当孩子觉得自己被接纳,自然就更容易冷静下来。

同时,重复也是一种梳理。

孩子此刻内在情绪崩塌,内心肯定是一片混乱。

我们这样帮他梳理一下前因后果,他就能跳出来,以一个第三视角看得更清晰。

如果此刻,你有余力的话,也可以换位思考,用这句话巩固一下—— “如果我是你,我肯定也不高兴。”

那孩子被接纳的感觉会更强烈,也就更容易平静。

等他逐渐恢复理智,再去聊正确的处理方式也不迟。

03、和孩子一起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我会告诉DD该怎么正确表达。

关于输不起的行为攻击事件:

“妈妈知道你输了很难过,但我不喜欢你因此攻击我,会让我误解你想伤害我。

你肯定不是真的想伤害妈妈吧?下次你可以让我抱抱你”。
关于要抗议的脏话攻击事件:

“我们不喜欢你嘴里说出这种难听的话,这会让别人误以为你是个没礼貌的人。

你试试好好跟爸爸说,“我不喜欢你那么说我!我不喜欢你误会我!我不喜欢你批评我!”爸爸也是会听的。

全家人坚持这么沟通,就一周,DD就再也不说脏话,不把脏话作为攻击手段,也顺利的度过了这个敏感期。
任何事情都一样,一定要记住, 孩子行为上的过分,不一定是因为他学坏了,不一定是他无理取闹。

而是他也正处于无助的状态,需要你施以援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