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明治
中国年轻人生活状态记录者,非虚构生活写作孵化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北方  ·  奶奶竟用敌敌畏给孙女洗头!原因是……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明治

奶奶的葬礼办了七天 | 中国人写作日常

三明治  · 公众号  ·  · 2017-07-03 13:20

正文

China30s


中国人

写作日常

  7月

03日


她的遗照靠着墙竖在一边,是张彩色照片,红色的背景。


JOJO《日常》


死亡是我们生活中不常碰触的话题,但是当它迎面袭来的那一刻,一切又是那么真实。


今天中国人写作日常作者jojo,是一名昆明的学生。她想要写下日常生活里那些辽阔的,沉谧的,如同沉入海底深处的故事。今天分享的文字,来自于她在每日书里写下的其中四篇内容,她记录了一场真实的葬礼经历。文字平实,克制,令人联想起同样也是描写葬礼的台湾获奖散文《父后七日》。


即使谁也无法确切说出“死亡”背后到底是什么,但是通过葬礼的仪式,我们能够看到面对死亡,人们心里满怀着的复杂的感情。


  日常  

JoJo


标:昆明

职业:学生

每日书主题:《日常》


自我介绍

大三建筑专业学生,暂时休学在家。喜好阅读,有写作的习惯。对绘画摄影也有接触。想在一年结束之际给自己一个挑战,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也算对一整年的一个记录。




冥王星


深处,质疑,黑暗,死亡,毁灭,剧痛,欲求


奶奶的丧葬办了整整七天。据说以前要办十多天,但这几年政府下了规定,超出时限要罚款,这才缩减到了七天。


第一天晚上我和爸妈回到奶奶家时,大伯母已经给奶奶穿戴整齐,盖上被子,抬放到了厅堂的右侧。


敞门正对的院子里,一个穿袈裟的尼姑在念经文,两个披着灰色僧衣的和尚坐在对面击锣敲木鱼。声音伴着丧乐从一旁的大音响里扩放出来,传到几里之外。他们身后摆放着七八副方桌长椅和两个炒菜的大锅。厚不透光的篷布搭在头顶,红色的灯光照在门两边的四对白色丧联上,横批是音容宛在。


我们跟着大伯进到屋内,大家低着头,肃穆的气氛隔断了外面的嘈杂。几根香从人群里递到我们手上。旁边齐膝高的油灯树上已经亮了星星烛火,我们给奶奶鞠完躬,点亮又一根烛芯。


接着我们被领到旁边已经空无一物的卧室里,换上孝服孝鞋。爸爸们戴的是麻布帽子,两边挂着白色的小绒球;妈妈们系着缝有麻布的白头带。麻代表父母辈;红色代表子孙辈——村里负责操办丧事的老人从门上撕下残存的一点对联纸,在我和姐姐的白布抹上一点红。



讣告贴在水泥平房的门口,旁边一并贴着丧葬事宜的安排和忌讳。上面写着属蛇的不能参加追悼会和送葬礼,我叫爸爸过来看——他属蛇。爸爸看了一眼,显然没心思理会这些,转身继续去和大伯二伯还有几个老人讨论之后的安排。


晚上九点,几个和尚念完经离开,我们坐车回到新房子睡觉,留下爸爸和大伯睡在老房子守灵。头一天晚上,爸爸就几乎整夜未眠。第二天早上七点多,我和妈妈听到隔壁卧室的动静,跟着起床。吃完早饭,不到八点,我们就又回到老房子这边。爸爸的眼睛里有红血丝,大概哭过,度过又一个无眠夜。


爷爷嘱咐我们每天早上都要到灵堂里给奶奶磕头。磕完头我们便无事可做,站在小河前聊天晒太阳,进厅堂里倒热水,捂着水杯又出去晒太阳。

有几次屋里没人,我停在奶奶的遗体前端详她。她似乎比我最后一次见到她时更瘦,上嘴唇的皮肤萎缩得紧贴在牙齿上,像是半个骷髅头。她的遗照靠着墙竖在一边,是张彩色照片,红色的背景,奶奶是笑着的。她拍照的时候知道这张照片将来会被放大打印,封存在相框里吗。我不知道。

爷爷说奶奶走之前已经完全失去意识。不知是谁来家里看望奶奶时,顺走了她的金戒指。妈妈把这事转述给我时,我想的是,从那双枯瘦的手上取下戒指应该是易事。手垂下,戒指松松地落下。

第二三天不断有花店的三轮车开到门口,花篮靠墙摆满两排后,又在河边的菜地里立了架子,横摆开一长排。

姐姐一个个地辨认着花篮挽联上的名字,时不时转头问站在一旁的姑妈他们是谁。然后长拖一声“噢”,记忆被唤醒。我则是第一次听到这些名字,全然的陌生,惊讶于第一次知道家里有这么多亲戚。

来往人群的脸庞陌生而相似,尤其是老人们的脸。但有一个奶奶,她和躺着的奶奶长相很接近。说不清哪里像,但每次看见她从面前经过,我都一恍惚,模糊地想起奶奶生前的样子。

之后才知道,她是奶奶的姐姐。奶奶家里有九个女儿,这些年都陆陆续续地去世,只剩下她和奶奶。而这次奶奶也走了,只剩下她最后一个。她似乎不怎么和别人说话,我几次看到她独自坐在灵堂里,像是守在奶奶的床边,想要再和她的妹妹说几句话。



第三天几个工人抬来棺材,在奶奶的衣服里塞满我们折的金银元宝之后放进去,合上玻璃罩,移到灵堂正中。一个充电的小扩音器挂在棺材尾部,从早到晚循环播放女人的哭丧声。妈妈唉,亲娘唉。我只听懂了这两句。

刚去的那几天天气比预想的暖和。我和姐姐吃完午饭钻进车里,把座椅往后调。姐姐在看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边看边念。她念了会儿,我听了会儿。车里热到昏头涨脑时我们才醒来。


晚上爸爸他们站在河边聊天,我和妈妈坐在院子里看演出。演出的人加起来不超过五个。报完节目,女人转身进帘子里,抹了腮红出来,张口唱起嘹亮的歌。两个小时的节目,唱歌、小品、相声、戏剧,都是用扬中方言说的。我能勉强听懂一些,妈妈则完全听不懂,却也跟着人群鼓掌,竟看得兴致勃勃。


第四天下午来了一个卖骨灰盒的男人。后备箱打开,十多个盒子放在里面。戴着金戒指的男人挺起油肚,抱出几个放在地上,一一介绍。这个是黑檀木的,最贵,四千。这个是红木,三千。还有大理石和紫砂的,两千四。


人群顿时簇拥上来,几个老人热烈地和男人讲价。最终爸爸掏出钱,两千八,买了黑檀木的。至于是如何选定,是谁选定黑檀木的,谁也不清楚。无论是什么都要选最贵的,似乎成了办丧事时毋庸置疑的原则。好像为了尽最后一点心意,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


那天晚上开追悼会,下午三点工人们就开始布置灵堂。搭铁架,垂下白帘帐。正对门外,打开花伞,桌上放上饭菜,还有奶奶的遗照。大伯二伯和爸爸,两个伯母和妈妈,坐在门口的草甸上。每来一个客人,他们就下跪一次,而客人登记完名字,则要给一百块钱。到第三拨人吃完饭离席,爸爸妈妈们才起身吃饭。

                       

乡委会代表念完了悼词,轮到作为长子的大伯来念。悼词是二伯感冒待在新房子休息时候写的。晚上的风很大,温度降了很多。大伯念到后面哽咽起来,翻页时手有些僵硬,微微地颤抖,安静了好几秒才翻到下一页。

 

悼词结束后,所有系着头巾的人逆时针绕灵堂三周。绕完出来,是最后一个环节,孝子下跪。大伯二伯和爸爸三个人,顺着给四五个长辈跪地磕头。长辈们一边想扶他们起来,一边又不得不承住三个响头的重量。我看着难受,转过头,看见大伯母也转过头,用手背抹去了眼角的泪。

 

之后是通宵守灵,所有直系亲属都要留下来,为了次日六点的出葬火化。大伯他们在灵堂背后打麻将,我在卧室里听伯母和妈妈聊天。到了凌晨,难抵困意,我和姐姐上车睡觉。夜里温度骤降,雨点打在车外。我盖了一件大衣,缩紧身子。大伯来敲窗叫醒我们时是凌晨四点半。醒来双脚僵冷,身体的疲惫和没有刷牙洗脸的污垢感转化成了心理上的折磨。


大家捧碗喝了热粥,站在院子里等一个奶奶。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整晚,头顶的篷布有几个地方开始漏水。地上积攒着几天以来的所有垃圾(按照习俗,直到出葬完毕才能清扫),隐约能闻到腐臭味。老人们拿来白色塑料布,让我们系上当雨衣。直到六点过十分,那个我不认识的奶奶才骑着电动车匆匆赶来,她解释因为下雨路上耽搁了时间。


姐姐走在队伍的第一个,高举着竹子,上面的白纸条在风中飘摇,很快被雨水打湿。我跟随其后,抱着奶奶的遗像,女人的哭丧声装在大衣口袋里。原本是二姐(二伯的女儿)负责抱遗像,但她那几天在期末考,第六天才从澳大利亚回来。二十多人走在前,队伍末尾是抬棺材的工人。他们找来粗圆木,垫在棺材下面,用麻绳拉着往前走。我们沿着小河的方向,拐过弯,经过落满枯叶的水塘,再直走一段,上桥。


两个伯母,妈妈,还有我和姐姐坐在前面,奶奶的棺材放在车后面,爸爸和伯父他们坐在棺材两边。车刚开,口袋里的扩音器就戛然而止,似乎是没电了。车里没人说话,一时间拥有难得的清静。


我们到殡仪馆时前面已经排了两家人。所有人都在等候室里等待通知。我的孝鞋的前半部分已经湿了,尽管穿着姐姐的长棉衣,但冷意依然从脚底传遍全身。妈妈让我坐着休息下,我说不用。坐吧,她坚持。不用,我不坐,我加重了语气。她不解地看着我,我忍不住提高音量,这个座椅那么冷。妈妈这才反应过来,你冷吗,她问。“我的鞋子全湿了!”我不知怎么简直快哭出来。


在悼念厅里绕着奶奶的遗体走完一圈出来,我们在领灰处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一个工作人员出来接骨灰盒,手上拿着一盒药片似的东西。他说这是防腐剂,放在骨灰盒里的,可以避免骨灰受潮。大伯毫不犹豫地掏出了一百块。


出殡仪馆,车开到墓地。我们双脚套上塑料袋,一脚一步地踩在烂泥路上,走到事先已经挖好的土坑旁。所有人围坑走三圈,边走边往坑里撒钱。第一次撒两个一元硬币,第二次撒五个,最后一次是十元的纸币。


回到公路边,解开塑料袋,我看到裤脚上有几点黄泥。我吸了口气,安慰自己,马上就结束了。


中午回去时院子里的一切都恢复了平常的样子。地上没有垃圾,抬头能看到灰色的天空。白茫茫的,干干净净。跨过门口的火盆,我们猝不及防被洒了一脸水。


“去晦气。”老人左手端着装水的碗,右手拿着竹叶做的刷子。


最后一天,我们三点起床,到老房子这边给奶奶磕头。以前的规矩是每七天来换一次饭菜,磕一次头。总共要七次,七七四十九天,才算结束。那天凌晨,从大伯到爸爸,大伯母到妈妈,姐姐到我,姑父姑母,还有两个奶奶,我们换一次饭菜,顺着跪一次,拿出火盆烧一次纸,两个奶奶哭一次。总共七次,倒了半桶热腾腾的饭菜,直到天蒙蒙亮起来。


点击阅读更多中国人写作日常 

文字是我们记录日常最简便的方式。在中文世界里,我们收集到这么一批身份各异的文字爱好者。他们和我们一样,都笃信文字记录的力量。每个月都有百余名作者在每日书里共同书写下他们生活中的故事,这些片段令人十分感动。在我们看来,这些真实的记录才是今天中国人的写作日常



每日书是三明治创新的一种写作鼓励方式。成员可以在世界各地写作同好的激励下养成写作的习惯,并获得奖励。扫描二维码,了解详情并参与下期每日书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相关内容详情


「写字少女」「写字少年」黑色短袖T恤

“写字”,这个动作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写

有一点执拗,有一点笨拙,显得可爱多了

在复杂世界里,不妨就做一个简单的写字少女,写字少年吧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Writer帆布袋

A writer is by nature a dreamer

粉红色,少女心十足;蓝色,舒适,又带有一些酷

夏天来了,从买一款新的帆布袋开始

也从动笔开始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