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德大器械注册与临床  ·  【展位·A09】德大医械 ... ·  昨天  
蒲公英Ouryao  ·  上海:2024年第3期药品质量抽检通告发布 ·  5 天前  
医脉通临床指南  ·  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症,如何管理?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Clinic門诊新视野

郭继鸿: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中药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6-06 20:22

正文

众所周知,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日益上升,而作为一线的药物治疗,效果常不理想,或不良反应明显。近日,《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专家共识》(简称“共识”)的发布,其不仅是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第一个专家共识,更是中药走出国门的又一成就。《门诊》杂志特邀本《共识》制定的牵头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郭继鸿教授,解读“共识”并探讨中药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地位与影响。

医 师 专 访

INTERVIEW

《门诊》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的心律失常预后差、死亡率高,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那么,现阶段临床治疗主要方式包括哪些?


郭继鸿教授

当今心律失常的治疗手段主要分为: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药物治疗分为西药和中药治疗,又或者分成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电转复、导电消融、电子植入装置治疗(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ICD治疗快速性或恶性心律失常)/以及公众场所使用的AED,家庭个人使用的WCD(穿戴式自动除颤器)等。随着医学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治疗手段不断在提高和发展,而临床普及率却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这一点有待加强与改进。



《门诊》

目前,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稳心颗粒作为中药代表,请您介绍一下其在临床的使用情况及应用价值。


郭继鸿教授

应当指出药物治疗目前仍然是心律失常的一线治疗,但治疗水平有待提高,新的药物还在陆续推出。医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取、探索与实践。当今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致使一些临床医师不敢勇于进行新技术、新治疗方法的尝试。在20年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CAST研究,Ⅰ类和Ⅲ类药物治疗疗效都不尽人意,远期效果不理想。自此,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似乎在走向下坡。稳心颗粒是在30年前,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几位专家借鉴多个古方,反复筛选,最终得到五味中药组成的抗心律失常的中药组方。在心律失常治疗中,其治疗室早的疗效与胺碘酮、心律平疗效相当,但是毒副作用较低。所以,稳心颗粒作为中药的复合制剂,临床应用逐渐增加,同时,也易于被患者所接受。


近10年来,稳心颗粒走出国门,国外专家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越加深入。在动物实验中,给小鼠一次性使用成人剂量的90倍药量,无死亡事件发生。急慢性毒理研究结果显示,稳心颗粒治疗的安全性,让医师和患者在使用时能够更加放心。



《门诊》

共识自2014年起草,经过反复修改和多次讨论修定,于今年正式发表。作为该共识制定的牵头者,请您谈一谈共识制定撰写中经历了哪些过程,以及理论依据来自何处?


郭继鸿教授

在稳心颗粒30多年的研究中,对药物作用机制的探索有较多的成果,同时对未来又提出新的希望和方向,最终制订出本共识。本共识是抗心律失常药物领域首个有关中药的专家共识,历时3年多完成,105位专家参与了本共识的起草、修订、讨论和定稿。共识的发表除了推广稳心颗粒的临床应用,也是中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标志。除了对中药机制的讨论,共识也涉及到西医机制,如:单细胞离子通道的研究等,其理论建立在中西医、国内外共同的扎实研究基础上。


众所周知,心衰为多种心血管病的晚期归宿,尽管稳心颗粒能够抑制钙离子内流,疗效等同于胺碘酮,这是因稳心颗粒对整体心肌有增强收缩作用,而对单细胞有减弱单细胞的收缩作用。所以,对单细胞作用和对全身的作用并不一致。稳心颗粒通过刺激交感末梢释放交感胺,增加心肌收缩力。此外,其还有终止和预防房颤的作用,对心房肌有选择作用,对心房作用大于心室作用,故还有预防房颤的作用



《门诊》

目前国外还是以西药为主流,那作为我国传统瑰宝的中药,临床使用及未来前景如何?


郭继鸿教授

例如青蒿素治疗疟疾,解决了这一世界性难题,挽救了成千上万生命,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一样。中医中药有其独特性,但需要与西医相结合,才能充分展现其真正作用。未来考虑:如果稳心颗粒能制成高浓度针剂而提高疗效,甚至可用于治疗急性心律失常。或者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制成口服药物,再加上量化剂量标准,这样可使临床作用更加明确和提高。



医师简介


郭继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科协全国心律失常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北京大学医学部医院管理委员会内科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心律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电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心脏健康教育联盟主席;《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心脏与心律杂志》、《临床心电学杂志》、《中国心血管病杂志》、《诊断学》主编或副主编。




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