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络通全身
按摩、刮痧、艾灸、点穴等理疗方法和民间绝技,穴位大全、黄帝内经等中医知识,是中医理疗爱好者提升技能的学习宝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突发公告!百亿A股一发起人逝世 ·  22 小时前  
厦门日报  ·  涉嫌酒驾醉驾,一地6名公职人员被通报 ·  昨天  
厦门日报  ·  突发!“击落战机” ·  2 天前  
厦门日报  ·  突发!7.6级地震!海啸预警报告发布 ·  2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刚刚,降息25个基点!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络通全身

咳嗽也分寒热虚实,用对食疗方,止咳效果好

经络通全身  · 公众号  ·  · 2025-01-21 20:09

正文

经络通畅 身心无恙



近期流感、感冒人群增多,不少人在鼻塞、流涕有所缓解后,陷入了无休止的咳嗽困扰。另一方面,干燥天气仍在持续,中医认为燥邪容易侵犯肺部,进而引发咳嗽、口鼻干燥等一系列不适症状。


为了减轻恼人的咳嗽症状,不少人尝试采用炖雪梨、蒸橙子、烤橘子等经典食疗方来达到润燥止咳的目的。 然而,部分人在食疗调理后,咳嗽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愈发严重。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产生咳嗽的原因有很多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症状,成因复杂多样,常见有:


感冒、流感、肺炎、呼吸道异物等急性咳嗽;


过敏、哮喘、气管炎、胃食管反流病,以及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等引起的慢性咳嗽;


此外,一些药物的副作用、精神因素、运动诱发的支气管痉挛等也可能诱发咳嗽。


如果是轻度、偶尔的且诱因明确的咳嗽,当诱因解除后,咳嗽自然就会停止,一般不需要药物干预。 但如果是较为严重、持续时间较长的咳嗽,则需要查清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对症治疗。比如感冒或流感引发的咳嗽,迁延不愈超过两周就建议及时就医。



中医治咳,需辨清寒热虚实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的说法——“日咳心中火,夜咳肺中寒”,认为“白天咳嗽就是中医所说的热咳,晚上咳嗽就是寒咳”,这个说法其实有点不全面。


咳嗽到底是寒、是热、是燥?中医主张从症状入手判断。


热性咳嗽



咳嗽气粗,咳黄黏痰,喉咙痛,口干口苦,喜欢喝冷水,吃煎炸或辛辣食物后容易加重,大便干结,小便黄,多属于热性咳嗽。


寒性咳嗽



咳嗽声重,咳白稀痰,咽喉痒,喜欢喝温水,怕冷,吃寒凉生冷饮食后加重,平时容易拉肚子,大便烂,小便清长,多属于寒性咳嗽。


虚性咳嗽



起病缓慢,缠绵难愈,多属于虚咳。其中又分气虚咳嗽和阴虚咳嗽。


气虚咳嗽:若咳声低微,气喘,伴有疲倦乏力,气短胸闷,出汗多,胃口不好,吃完饭经常肚子胀,多属于气虚咳嗽;


阴虚咳嗽:若干咳痰少,咯吐不爽,或痰中带血,伴有咽干口燥,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多属于阴虚咳嗽。


寒包火咳嗽



还有一种特别的咳嗽值得一提——寒包火咳嗽。它常见于儿童,既有恶寒,体痛,咳嗽,鼻塞等表寒现象,又有口干渴、咽喉干痛、咳嗽少痰、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大便干燥等里热现象;部分可能有高热、头痛、全身关节肌肉酸痛等症状。



巧借痰液、声音辨咳


咳嗽的众多症状中,痰液的状态是一个重要的参照项,有中医师主张“对痰辨咳”,不妨对照:


干咳或痰少而黏——多为风燥伤肺引起;


痰清稀且色白——多为外感风寒引起;


痰黏稠且色黄——多为感受风热引起;


痰量多且色白——多为痰湿阻于肺中所致;


痰量多且色黄——多为湿热壅盛于肺;


另外,通过咳嗽的声音特点,也能初步辨别出不同的咳嗽证型。总的来看:


若咳嗽声音洪亮高亢,且伴有口干症状者,多为热性咳嗽。


若咳嗽声低气怯,且断断续续者,多为寒性咳嗽。


而虚性咳嗽者,多有“年龄大、体质差、患病久”的特点,其表现形式更为复杂,可合并前两者的临床特征,常会伴有身体无力、消化不良、大便溏、易感冒等症状。


如果呼吸音调特别高,像金属丝震颤般的音乐性音响、持续时间久,以及呼气时明显、吸气时基本消失等特征时,就要特别警惕了,因为这是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期必然会出现的哮鸣音。



不同性质的咳嗽,食疗调理各有不同


除了根据病因进行药物治疗,还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根据咳嗽的性质选择不同,选择方便易得的食材煎茶服用,或用于食疗调理。


寒性咳嗽: 可以选偏温性的食物或药材,如生姜、葱白。伴痰多者,加陈皮、化橘红。伴咽干者,加蜂蜜、冰糖。


热性咳嗽: 可以选择偏凉性的食物或药材,如菊花、夏枯草。伴痰多者,加川贝、浙贝。伴咽干者,加沙参、麦冬。


气虚咳嗽: 选择健脾补气的食物或药材,如北芪、党参、五指毛桃、山药等。


阴虚咳嗽: 选择养阴润肺的食物或药材,如百合、麦冬、雪梨、沙参、玉竹等。




止咳食疗方分享




冰糖炖梨



适用: 风热咳嗽。


做法: 准备去核鸭梨(雪梨)1个,南杏仁9克,冰糖5克。材料下锅,加约2碗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至食材软熟即可。


中医认为,梨性凉,味甘、微酸,归肺、胃经,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搭配润肺平喘的南杏仁、和胃润肺的冰糖,止咳润肺的效果更佳。




盐蒸橙子



适用: 风热咳嗽、寒包火咳嗽。


做法: 橙子洗净,用淡盐水泡10分钟,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切开顶部,用叉子戳几下,加入少许盐;把处理好的橙子放进碗里,盖上切掉的橙子顶部,放进锅中,隔水大火煮开后转中火继续蒸10分钟即可。去橙皮吃果肉,喝汤汁。


中医认为,橙子性味酸凉,有行气化痰、健脾温胃以及助消化、增食欲的作用。橙子皮药性接近于橘子皮,偏温,可散外寒;橙子肉偏凉,可清里热,因此对于因阴虚或燥热引起的热咳、寒包火咳嗽都很适用。




烤橘子



适用: 风寒咳嗽。


做法: 橘子洗净,用筷子或粗一点的竹签串起放在炉灶上烤,来回翻动,一面稍变色就马上翻到另一面,不要烤太久。烤好后放温,剥掉橘子皮吃橘子肉。注意不要剥掉橘瓤上的白络。每天1~2个即可。


中医认为,橘子性偏温,味甘、酸,归肺、胃经,有理气和中、生津止渴、化痰止咳等功效。橘子连皮一同烤热后,辛、温、苦的性质能得到更大的激发,宣肺气、化寒气作用更强。




参芪核桃汤



适用: 风寒感冒咳嗽。


材料: 党参20克、北芪10克、核桃肉25克、瘦肉100克、生姜适量。


做法: 食材分别洗净,瘦肉切片,炖盅中放入1升清水,将所有食材放入炖盅,大火炖开,之后改小火继续炖1~1.5小时,最后调味食用。


功效: 补肺气、止咳喘。推荐肺气不足、咳嗽无力、虚寒的人食用。




姜杏桃茶



适用: 风寒感冒咳嗽。


材料: 生姜10克,苦杏仁10克,桃仁20克,冰糖适量。


做法: 将生姜、苦杏仁、桃仁捣烂,再加冰糖,放入杯中,冲入沸水300毫升加盖闷泡10~15分钟,趁热饮用。


功效: 祛寒、暖身、润肺、开胃,适用于风寒感冒、咳嗽痰多色白、食欲不振等症。




双叶萝卜鸡蛋汤



适用: 风热感冒咳嗽。


材料: 新鲜桑叶100克(或干品10克)、蜜枇杷叶5克、白萝卜小半个、鸡蛋2个、枸杞少量。


做法: 桑叶去老叶,洗干净(干品稍冲洗)。枇杷叶备用。白萝卜削皮、切块。锅内加水1.5升,将桑叶、枇杷叶、白萝卜加入煮熟,打入鸡蛋搅拌,撒入杞子,加少量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 疏风清热、降气化痰。风热感冒、肺热咳嗽、咳嗽咯黄黏痰者适用。




罗汉果菊花茶



适用: 风热感冒咳嗽。


材料: 罗汉果15克,菊花10克。


材料: 罗汉果连壳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煮沸30分钟左右,后加入菊花同煎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 清热祛火,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可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多痰、暑热胃热等病症。

【来源: 广州日报 健康有约、老人报、广东省中医院等】


点击查看偏方秘方
头面部
鼻炎 咽炎 口腔溃疡
口臭 口臭2 牙龈出血
牙痛 牙齿松动 咽喉炎
口疮 鼻窦炎 声音嘶哑
近视眼 老花眼 白内障
头痛 酒糟鼻 见风流泪
耳鸣 耳聋 脱发
生发 秃顶 斑秃
乌发 头皮屑
常见病
失眠 入睡困难 神经衰弱
咳嗽 感冒 扁桃体炎
便秘
结肠炎 扁桃体炎2
胃炎
肠炎
拉肚子
胃痛
胃下垂
腹胀
胆结石 肾结石
尿路结石
尿频 肝炎 厌食
哮喘 肺气肿 气管炎
肾炎 止汗 甲状腺肿大
盗汗

老年病
高血压1 高血压2 高血脂
低血压
糖尿病1
糖尿病2
冠心病 脂肪肝 脑血栓
眩晕症 面瘫 记忆力减退
眩晕 嗜睡
抑郁症
痛风 癫痫 降低转氨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