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圳卫健委
看见、记录、沟通-深圳卫生健康大时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全网快资讯  ·  元宵节的20句祝福语,句句暖心! ·  昨天  
读财报说新股  ·  逆势爆发的总龙头,就它了! ·  昨天  
读财报说新股  ·  逆势爆发的总龙头,就它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深圳卫健委

她长了条“怪舌头”,吃啥都是花椒味!德国医生:耳朵的锅

深圳卫健委  · 公众号  ·  · 2024-06-14 18:15

正文

“麻了麻了,真麻了”


是好吃麻了!

直戳我心巴


前阵子

大数据频频 把“过气”的

甘肃 天水麻辣烫 推送给我


底图来源:鸡哥了不得


我被馋到发晕

摸鱼 搬砖都在琢磨

这天水麻辣烫到底啥味儿


选了个“良辰吉日”

约上饭搭子前去尝试



而饭搭子一反常态

迟迟不动筷


“热气啊 (口腔溃疡)

吃啥都一个味,想吃不敢吃”


“爱而不得”最“诛心”

这种感觉小蓝 (化名) 也懂





吃货崩溃:嘴麻了

“吃什么都像嚼花椒!”



在兰州人小蓝的眼里,没有什么烦恼是一碗牛肉面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来两碗。


走到哪,都忘不了这一口。


“老板,二细辣子多些!”


色清气香、漂浮鲜红辣椒油的牛肉面一摆上桌,小蓝老公两眼放光,迫不及待吸溜起来。



可牛肉面越香,小蓝的内心越难过。

2024年春节前,她被甲流、新冠轮番“揍”过后,味觉就变淡了,她一开始没太在意。

而后两个月,尽管她各种“养生”,不仅味觉没恢复,还变成了 “阴阳嘴” ——

  • 右边的嘴好了

  • 左边的嘴“瓢”了,舌头也麻了

不管是灌汤牛肉包还是热乎牛肉面,到了小蓝的嘴里,右边能吃出味道,左边“吃什么都像在嚼花椒”。

图源:soogif.com


“我这吃货,日子多难过啊!”

3月中旬,麻的范围越来越广,从左脸延伸到左后脑勺。


这下,小蓝坐不住了。

果然,到医院做了脑核磁检查后,揪出元凶:


“你脑子里有颗瘤!”


晴天霹雳!小蓝当场崩溃大哭。




这病看似“小绵羊”

发起狠来 让人“生不如死”



报告显示,小蓝的左侧小脑桥角区有病变,长了一颗 2厘米的瘤 ,被确诊为——

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是指听神经鞘的肿瘤,是常见颅内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7%~12%,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5%。


图源:太帅图库


瘤子所在的桥小脑角区,神经和血管很丰富,稍有不慎就把人“送走”,在医学历史上, 这里被称为血腥三角, 是神经外科医生最敬畏的区域之一。

这病,看似良性, 却不是省油的灯。




01

爱整中年人


上尊老下爱幼,逮住中间使劲“揍”。


高发于30~50 岁的中年人,不分男女。



02

早期“声东击西”


瘤长在脑子里,早期症状全在 耳朵 上。


瘤子还在“婴幼儿期时期”,患者会 耳鸣、听力减退 及眩晕,甚至 耳聋

图源:腾讯医典




03

擅长借位发力


听神经瘤是良性的,但因为长在一个错综复杂的位置,如果肿瘤继续增大时,会压迫同侧的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出现 面肌抽搐、泪腺分泌减少、面瘫。



04

慢慢“neng”死你


肿瘤变大会压迫小脑及脑干,引起脑积水,让患者吞不下饭、说不出话、走不稳路......甚至危及生命。

图源:腾讯医典


“脑里长瘤”“耳聋”“面瘫”,每个词都像一颗炸弹,在小蓝心里捅了个大黑洞。




马上开颅还是等等看?

连医生都犯了难



彻底切除是听神经瘤最好的治愈方法,但手术困难重重。


为了“拆弹”,小蓝老公陪她一路“北上南下”。


如果医生给出的治疗意见一致,小蓝当然能轻松决定。

但她的肿瘤是 2厘米 ,卡在手术治疗和观察之间。


  • 甘肃的医院说:“马上开颅!”即便手术了, 力也难保。

  • 北京医院说:“再观察观察!”

  • 上海医院建议:“切!但 不会切干净。

这让小蓝陷入无限内耗。


底图来源:《情满四合院》截图

她只能在社交媒体、病友群寻找新的机会。

这时候,有病友发来好消息:


萨米要来中国。

萨米?

对这个老外名字,小蓝夫妇完全陌生。

他们上网搜索了国内外资料后,才知道这位“萨米”是世界级听神经瘤的顶流。


▲德国籍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终身荣誉主席、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INI),是首位获得在华行医执照的外籍神经外科医生,也是中国政府“友谊奖”、深圳市“荣誉市民”称号获得者。


对付听神经瘤,萨米也有自己独门绝技:


半坐位听神经瘤切除术。





从决定来深圳到订好机票

我们只用了15分钟



坐着手术?听起来有点颠覆?


其实是床头抬起30度左右,虽然患者仍是仰卧,但又像坐着,是“半坐位”,就像做了一半的仰卧起坐。


传统听神经瘤手术,不但切不干净,很多患者术后还可能面瘫、耳聋,生活质量大大下降。

而“半坐位”,让医生更有底气——


  • 像开了“天眼”

    患者半坐着,脑脊液和血液可随重力自行排出,少了这些液体的干扰,医生的手术视野清晰,就像“开了天眼”,结构看得一清二楚。

  • 左右开“工”

    正因血液自然排出,医生不用再一手拿吸引器一手切瘤,可以双手切瘤,切得仔细,还能保护神经、血管和脑组织。



这一手术,萨米已经在全球做了5000余例,做到了极致:

  • 死亡率降到1%以下

  • 肿瘤全切率95%

  • 五年复发率只有4%

  • 面神经的保留在90%以上

  • 保留大部分听力


这几乎完美match小蓝的痛点。

更幸运的是,萨米正在中国招募手术患者,其中包括听神经瘤患者,这不是妥妥的机会吗?

“从看到招募海报到订飞机票,我们只用了15分钟。”

5月24日,小蓝夫妇就从兰州飞到深圳,一下飞机,直奔位于坪山的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 (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

发出患者招募的正是这家医院。


这是萨米和深圳市卫健委共同组建团队合作运营,也是中国内地唯一一家由外籍人士担任院长、中外合作运营的市属公立综合医院。


当晚,他们就见到传说中的萨米。小蓝不敢相信,眼前精神奕奕、身材削瘦的医生是87岁的萨米。

见面后,小蓝就很信任这位说话铿锵有力的医生:


“他就像我的 grandpa。”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