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看懂经济
让连接发生,提供金融知识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钱币圈  ·  每人20枚!22:00先约蛇币,22:30再 ... ·  昨天  
不跪的世界  ·  会议中的刺激不一定真刺激 ·  3 天前  
题材小组  ·  12月13日 题材前瞻 ·  3 天前  
经济参考报  ·  这一世纪工程,支撑超16万亿元GDP增长 ·  4 天前  
中江国际集团  ·  集团荣获2024年度江苏省经济贸易会计学会奖项 ·  4 天前  
中江国际集团  ·  集团荣获2024年度江苏省经济贸易会计学会奖项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看懂经济

央行动态 |《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的解读

看懂经济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5-20 08:19

正文

1.关于《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的公告》的解读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为了履行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国际义务,规范金融机构对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行为,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现就《管理办法》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管理办法》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受二十国集团(G20)委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14年7月发布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以下简称 “标准”),获得当年G20布里斯班峰会的核准,为各国加强国际税收合作、打击跨境逃避税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工具。在G20的大力推动下,目前已有100个国家(地区)承诺实施“标准”。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向G20承诺实施“标准”,首次对外交换信息的时间为2018年9月。2015年7月,《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于2016年2月对我国生效,为我国实施“标准”奠定了多边法律基础。2015年12月,国家税务总局签署了《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多边主管当局间协议》,为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间相互交换金融账户涉税信息提供了操作层面的依据。


本次发布的《管理办法》旨在将国际通用的“标准”转化成适应我国国情的具体要求,为我国实施“标准”提供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引,既是我国积极推动“标准”实施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履行国际承诺的具体体现。


二、“标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标准”由主管当局间协议和统一报告标准两部分内容组成。主管当局间协议是规范各国(地区)税务主管当局之间开展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的操作性文件。统一报告标准规定了金融机构识别、收集和报送非居民个人和机构账户信息的相关要求和程序。


根据“标准”开展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首先由一国(地区)金融机构通过尽职调查程序识别另一国(地区)税收居民个人和企业在该金融机构开立的账户,按年向金融机构所在国(地区)主管部门报送账户持有人名称、纳税人识别号、地址、账号、账户余额或价值、利息、股息以及出售金融资产(不包括实物资产)的收入等信息,再由该国(地区)税务主管当局与账户持有人的居民国税务主管当局开展信息交换,最终为各国(地区)进行跨境税源监管提供信息支持。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



三、“标准”与美国的《海外账户税收合规法案》是什么关系?


2010年,美国颁布《海外账户税收合规法案》(FATCA),要求外国金融机构向美国国内收入局报告美国税收居民(包括美国公民、绿卡持有者)账户的信息,否则外国金融机构在接收来源于美国的特定收入时将被扣缴30%的惩罚性预提所得税。FATCA主要采用双边信息交换机制,即美国与其他国家(地区)根据双边政府间协定开展信息交换。


“标准”是以FATCA政府间协定为蓝本设计的多边信息交换机制,可以说是全球版的FATCA。“标准”与FATCA内容上大体相同,但是在细节上存在一些差异,包括报送对象、个人账户的尽职调查门槛、免予报送信息的金融机构类别、处罚措施等。《管理办法》旨在识别“标准”所要求的非居民账户,并不适用于FATCA所要求的美国税收居民账户。鉴于我国政府正与美国政府积极商谈有关FATCA政府间协定事宜,金融机构可以考虑在操作层面将“标准”与FATCA统筹,包括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将二者的声明文件进行整合等。


四、有哪些国家(地区)已经承诺实施“标准”?



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国家(地区)承诺实施“标准”。对于一直不承诺实施“标准”的国家(地区),国际社会可能采取联合反制措施,促使其承诺实施“标准”,提高税收透明度。长远来看,“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的实施是大势所趋,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终将覆盖绝大部分国家(地区)。


五、我国将与哪些国家(地区)交换金融账户涉税信息?


已承诺实施“标准”的国家(地区)相互挑选信息交换伙伴,双方均有意向的则可建立伙伴关系。中国将与尽可能多的国家(地区)建立信息交换伙伴关系。相关情况见国家税务总局网站。


六、制定《管理办法》的原则是什么?


一是严格遵循国际标准。“标准”由OECD会同G20成员国制定,已成为税收透明度国际新标准。为了构建良好的国际税收征管秩序,避免各国(地区)具体实施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国际社会要求各国(地区)在国内法转化过程中严格遵循“标准”的规定,并且将对各国国内法制定和执行情况进行国际审议。因此,《管理办法》按照“标准”的主要内容制定,规定了我国境内金融机构识别非居民账户并收集相关信息的原则和程序,包括对基本定义的解释、个人账户与机构账户的尽职调查程序、金融机构需收集和报送的信息范围等。


二是充分考虑国内实际。考虑到《管理办法》的内容涉及金融机构的日常合规工作和金融机构客户的切身体验,《管理办法》数次通过金融主管部门广泛征求金融业界意见,并于2016年10月在国家税务总局网站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本着兼顾国际、国内两方面需求的原则,《管理办法》在“标准”允许范围内尽量考虑了国内各方诉求,从而减轻金融机构合规负担和对客户体验的影响。


七、《管理办法》对社会公众有何影响?


《管理办法》对社会公众影响较小,主要对在金融机构开立新账户的部分个人和机构有一定影响。从2017年7月1日起,个人和机构在金融机构新开立账户,包括在商业银行开立存款账户、在保险公司购买商业保险,需按照金融机构要求在开户申请书或额外的声明文件里声明其税收居民身份。由于在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开立账户的个人和机构绝大部分为中国税收居民,填写声明文件时仅需勾选“中国税收居民”即可,开户体验影响不大。如果上述个人和机构前期已经开立了账户,2017年7月1日之后在同一金融机构开立新账户时,大部分情况下无需进行税收居民身份声明,其税收居民身份由金融机构根据留存资料来确认。


对于2017年7月1日之前已经开立的账户,金融机构根据留存资料确认账户持有人的税收居民身份,极少数不能确认的需要个人和机构配合提供材料。


八、《管理办法》对哪些人影响较大?


《管理办法》主要对在中国境内开立账户的非居民或者有非居民控制人的消极非金融机构影响较大。这里所称非居民,是指中国税收居民以外的个人和企业(包括其他组织),但不包括政府机构、国际组织、中央银行、金融机构或者在所在地政府认可和监管的证券市场上市交易的公司及其关联机构。


非居民或者有非居民控制人的消极非金融机构在开立金融账户时,需要详细填写账户持有人或控制人的税收居民身份声明文件,包括姓名(名称)、现居地址、税收居民国(地区)、居民国(地区)纳税人识别号、出生地、出生日期等信息,并应确保信息真实、准确。


上述信息报送到相关部门后,由国家税务总局按照我国对外签订的协议交换给账户持有人居民国税务主管当局。


九、什么是消极非金融机构?


如果一家非金融机构取得的大部分收入是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等消极经营活动收入,则该机构属于消极非金融机构,例如设立在某避税地、仅持有子公司股权的中间控股公司。由于消极非金融机构容易被当作跨境逃避税的工具,金融机构需要识别出这些机构及其背后的实际控制人。如果消极非金融机构的控制人是非居民,金融机构则需要收集并报送控制人相关信息。


十、账户持有人为什么需要填写税收居民身份声明文件?


《管理办法》采用的是税收居民概念,与居住管理法规中的居民概念不同。税收居民身份认定标准比较复杂,无法通过普通的居民身份证件直接判定,因此需要开立账户的个人和机构自行声明其税收居民身份。开立账户的个人和机构应配合金融机构的尽职调查工作,真实、及时、准确、完整地填写税收居民身份声明文件,提供《管理办法》规定的相关材料,并承担因未遵守规定而引发的法律责任和风险。


十一、账户持有人如何判断自己的税收居民身份?


各国(地区)国内法有关税收居民身份的认定标准并不一致。对于个人而言,通常同时采用住所(居所)标准和停留时间标准,纳税人只要符合其中之一即可构成该国(地区)的税收居民;对于企业而言,通常采用注册地标准和管理机构所在地标准。


以我国为例。根据我国税法,中国税收居民个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中国税收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包括其他组织)。


账户持有人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相关国家(地区)税收居民身份认定规则,对自己的税收居民身份进行综合判断。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将公布相关资料供金融机构和账户持有人参考

(http://www.chinatax.gov.cn/aeoi_index.html)。账户持有人也可咨询专业税务顾问来判定自己的税收居民身份。


十二、中国税收居民个人的账户信息将被报送和交换吗?


账户持有人为中国税收居民个人的,金融机构不会收集和报送相关账户信息,也不会交换给其他国家(地区)。账户持有人同时构成中国税收居民和其他国家(地区)税收居民的,其中国境内的账户信息将会交换给相应税收居民国(地区)的税务当局,其境外的账户信息交换给国家税务总局。


十三、《管理办法》所称尽职调查是指什么?


《管理办法》所称尽职调查,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调查,而是指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了解账户持有人或者有关控制人的税收居民身份,识别非居民金融账户,收集并记录相关账户信息。一直以来,金融机构在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下,为了反洗钱目的已经开展了类似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为执行《管理办法》奠定了基础。


十四、哪些金融机构需要按照《管理办法》开展尽职调查?


《管理办法》所定义的金融机构与通常经济生活中理解的金融机构不一样。例如,某公司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属于“金融业”,但并不一定属于《管理办法》所称金融机构。


依法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存款机构、托管机构、投资机构和特定的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需要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开展尽职调查。相关定义在《管理办法》中均有具体解释和列举。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以及其他不符合条件的机构,不属于《管理办法》规定的金融机构,因此不需要开展尽职调查。


十五、哪些账户在《管理办法》规定的尽职调查范围之内?


从2017年7月1日起,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将对存款账户、托管账户、投资机构的股权权益或债权权益以及具有现金价值的保险合同或年金合同开展尽职调查。这些账户不论金额大小,都应通过尽职调查识别账户持有人是否为非居民。


在实践中,某些金融账户被用来跨国逃避税的风险较低,因此,《管理办法》参照国际标准也规定了一些免予尽职调查的账户,例如符合条件的退休金账户、社会保障类账户、定期人寿保险合同、休眠账户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账户等。相关条件在《管理办法》中均有具体规定。


十六、所有类别账户的尽职调查程序一样吗?


《管理办法》将账户分为个人和机构两类账户,每类账户又分为新开账户和存量账户。不同类别账户的尽职调查要求和程序有所不同。简单来说,新开账户尽职调查要求相对严格,需要开户人提供其税收居民身份声明文件,金融机构根据开户资料进行合理性审核。存量账户尽职调查程序相对简易,金融机构主要依据留存资料进行检索。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可以选择将新开账户尽职调查要求适用于存量账户。具体要求详见下表:



十七、金融机构需要做好哪些执行准备工作?


为执行《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应建立完整的非居民金融账户尽职调查管理制度,设计合理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并完成相关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改造。金融机构还需加强对本机构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开展非居民金融账户尽职调查的意识和能力。此外,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印制宣传资料等形式对客户进行宣传,使其了解《管理办法》的相关背景,配合金融机构完成尽职调查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金融机构应于2017年12月31日前登录国家税务总局网站(http://www.chinatax.gov.cn/aeoi_index.html)办理注册登记,为下一步信息报送做好准备。


十八、金融机构可以委托其他机构履行尽职调查义务吗?


金融机构可以委托第三方履行尽职调查义务,但相关责任仍由金融机构承担。基金、信托等属于投资机构的,可以分别由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作为第三方完成尽职调查相关工作。金融机构委托其他机构向客户销售金融产品的,代销机构应当配合委托机构开展尽职调查,并向委托机构提供信息用于报送。为了保证实施效果,金融机构应当妥善保管尽职调查过程中收集的资料,保存期限至少五年。


十九、《管理办法》后续配套措施有哪些?


相关部门将制定配套的金融机构信息报送规定,明确报送渠道、格式和相关技术规范,以便于金融机构将通过尽职调查收集的信息报送给相关部门。


为方便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深入了解有关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的内容,国家税务总局网站上将开设专题网页(http://www.chinatax.gov.cn/aeoi_index.html),集中发布参考资料,包括各国税收居民身份认定规则、纳税人识别号编码规则、常见问题等,供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学习参考。


二十、客户隐私会泄露吗?


金融机构收集和报送非居民账户信息,不会造成客户信息泄露。一是《管理办法》规定金融机构应对客户信息严格保密。二是金融机构有义务向客户充分说明其需履行的信息收集和报送义务,不会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账户信息。三是相关部门应按规定对客户信息进行保密。四是两国税务主管当局间通过经安全加密的统一传输系统开展信息交换。五是金融机构报送的客户信息原则上仅用于税收征管目的。


二十一、信息交换是否意味着增加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加强跨境税源管理的一种手段,不会增加纳税人本应履行的纳税义务。交换的信息是来源于境外的第三方信息,主要用于各国开展风险评估,并非直接用于征税。对评估列为高风险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将有针对性地开展税务检查并采取相应后续管理措施。依法诚信申报纳税的纳税人无须担心因信息交换而增加税收负担。


二十二、对海外华侨华人有何影响?


在我国境内金融机构新开立账户的华侨华人,应在开户时向金融机构提供个人税收居民身份声明文件。已经在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开立账户的华侨华人,如果该账户存在境外地址、电话等非居民标识,账户持有人需配合金融机构确认其是否为非居民。对于确认为非居民的华侨华人,金融机构将收集并报送账户信息,由国家税务总局交换给税收居民国税务主管当局;确认为中国税收居民的,相关账户信息将不会收集和交换。


在我国境外有金融账户的华侨华人,如果所在国(地区)也实施了“标准”,华侨华人需配合当地金融机构确认其税收居民身份。确认为中国税收居民的华侨华人,所在国(地区)税务主管当局将向国家税务总局提供相关账户信息;确认为所在国(地区)税收居民的,相关账户信息将不会报回国内。


如果华侨华人所在国(地区)不实施“标准”,其本人大部分情况下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但是,如果其本人是所在地某投资机构的控制人,那么该投资机构在实施“标准”的国家(地区)开立账户时,对方金融机构将收集控制人的信息,也就是其本人信息。


二十三、我国居民个人在境外开立账户有何注意事项?


在已承诺实施“标准”的国家(地区)设立的金融机构,都需要识别非居民账户,并向所在地税务当局报送账户相关信息。我国税收居民个人在这些国家(地区)开立金融账户时,需要提供税收居民身份信息,包括我国纳税人识别号。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对于以中国居民身份证为有效身份证明的个人,其纳税人识别号为其居民身份证号码。由于金融机构可能需要核验账户持有人相关证件,我国居民个人在境外开立账户请带好本人居民身份证。对于以外国护照等其他证件作为有效身份证明的个人,其纳税人识别号规则请参见国家税务总局网站(http://www.chinatax.gov.cn/aeoi_index.html)。


2.中新两国央行续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2017年5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新西兰储备银行续签了中新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保持250亿元人民币/50亿新西兰元,旨在便利双边贸易和投资,促进两国经济发展。互换协议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3.央行周五暂停公开市场操作 本周净投放1600亿元

中证网


央行公告称,今日开展800亿元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操作,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适中水平,不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当日同时有200亿元逆回购操作到期,由此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200亿元。总的来看,本周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1600亿元。


市场人士指出,尽管近期央行态度与此前相比似乎略显温和,但总体来看,其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并未改变,3个月国库现金定存中标利率继续上浮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资金成本趋升,市场对流动性预期仍偏谨慎,5月下旬流动性料呈紧平衡态势。 


据悉,此次央行和财政部800亿元3个月国库现金定存中标利率为4.5%,较上次利率上浮30个基点,上次利率为4.2%。此外,距离最近的一次国库现金定存招标在今年3月16日,当日央行和财政部600亿元3个月国库现金定存中标利率4.2%,较此前一次利率上浮125个基点。 


回顾本周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上的操作,除周一和周五暂停逆回购操作外,央行在周二、周三、周四分别开展了1900亿元、1400亿元和8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7天期操作规模占多,28天期则连续缺席,本周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1600亿元。  


不过受缴税等因素的影响,昨日资金面较前一日略有收紧,整体仍处于均衡状态。昨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存款类机构)多数上行,其中隔夜品种加权利率上涨3.09BP至2.7567%,代表性的7天回购利率(DR007)上行4.01BP至2.9145%,14天品种上涨18BP至3.8454%,更长期限的21天、1个月回购利率则分别回落8.33BP、4.67BP。目前DR007仍高于央行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约45BP。 


分析人士表示,近期央行态度与此前相比似乎略显温和,但在缴税、月末临近等因素扰动下,扭转资金谨慎预期尚需时日,后市流动性料呈紧平衡态势。


4.银行开始缩表了!市场影响比央行缩表更可怕

凤凰财经


在市场普遍担忧中国央行与美联储同步缩表之际,央行用专栏文章专门解释,“缩表”并不一定意味着收紧银根,同时表示,4月央行资产负债表已重新转为“扩表”。



随着,4月详细的金融数据陆续发布,国泰君安银行团队发现,真正开始缩表的是银行。瑞信董事总经理陶冬认为,银行缩表比央行缩表更可怕。


4月25日的政治局会议将防范金融风险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其背后的政治决心毋庸置疑。随后一行三会陆续出台政策力促金融去杠杆,这一效果也开始显现。


据国泰君安银行团队测算,4月自营非标或投放非银大幅收缩约8000亿元,这个信号显示,金融去杠杆取得了一定效果,银行开始收缩非银、非标等业务。


国泰君安银行团队分析,4月M2总量是下降3278亿元,分解后发现,税款缴纳导致4738亿元M2被回笼,外占和债券也回笼少量M2,信贷派生了超过1万亿元的M2,其他项为-7962亿。


约4000亿元的缺口,一部分可以解释为资管产品把资金投出去了,比如投给企业(非银存款先变成企业存款,当然后续企业存款又可以通过交易变成其他存款);另一部分解释,则毫无疑问有其他人(个人投资者之外的)在赎回资管产品。是谁?上一个问题里已给出答案,是银行。这也印证了前期市场上银行赎回委外的传言。


此前,银行通过表外理财、非银部门的渠道,绕开监管规定,额外从事资产投放,也就是额外加了金融杠杆。但是随着银监会出台一系列文章,一方面发现问题就随时纠正,另一方面也使银行开始自觉收缩、停办有违规嫌疑的业务。


瑞信董事总经理陶冬认为商业银行大幅收缩自身的资产负债表会带来两方面影响:


1、信用收缩。一场银行业主导的信用缩表,尤其体现在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的快速削减。由于过去几年中国经济的信用扩张基本上靠表外扩张完成的,这次突如其来的表外收缩的冲击比数字上可以看到的更凶猛。信用断流对经济和房地产业所构成的风险,可能比资金成本上涨更大。


2、信用债成本的飙升和集资能力下降。过去两年,中国经济的整体杠杆水平还在上升,不过将集资平台从理财产品移向信用债使得资金成本大幅下降,集资也更规范。信用债市场环境突变,可能令严重依靠借新债还旧债的部分企业的违约风险大幅上升。同时,储蓄增长明显放缓,银行争夺存款之战一触即发,货币环境正常化正在由货币市场的“假加息”,传导向实体经济的真加息。


陶冬表示,近期中国经济正在面临一场突如其来的流动性短缺,主要涉及银行的表外业务收缩,其烈度可能比数据所表现出来的更高,债市股市的表现折射出信用环境的改变。为了舒缓压力,央行重启了公开市场操作,不过相信货币环境正常化还将继续,金融强势监管还将继续。


陶冬称,货币环境正常化、防范金融风险、加强监管力度、肃清金融腐败,长远看都是好事,乃是防范系统性风险所必需。不过各部门纷纷推出的措施,却在制造一个叠加共振效应,有可能导致信用环境的矫枉过正。防范风险反而成为制造新风险的源头,就事与愿违了。这是需要警惕的。


5.央行货币委员黄益平:资产市场要允许违约和破产

腾讯财经 


“无论是资本外流还是人民币贬值的压力,都反映出了老百姓追逐好的投资产品,但是投资的选择非常有限。”在5月19日举行的首届金家岭财富管理论坛上,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作出如是表述。


他回顾了之前股票市场的繁荣到回落,债券市场的波动,和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以及政府所采取的冷却措施,这些投资领域发生的变动都反映出同样一个问题:缺乏多产品,效率较高的资产市场。“或者说可投资的资产市场。”他总结道。


缺乏可投资的资产市场,总是导致投资者容易在某一个市场集中,好处是市场会繁荣,价格上升,但同时风险会积累,接着就出现问题,让监管当局紧张。


“这背后反映的根本问题是钱比较多,投资的机会不是那么多。”黄益平认为,钱多是由于居民的储蓄率一直比较高。从一个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在2106年年底M2(广义货币)和GDP的比例大概是208%,从全球范围来看也比较高。


在他看来,M2和GDP的比例较高,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这种体系的特征在于所有的金融交易都是通过存款、贷款和债务的方式体现,所以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杠杆率也比较高。


其次在于居民储蓄率比较高,老百姓存了很多钱全部放到了银行,最后必然体现为我们的M2广义货币的发行量比较高,也推高了杠杆率。


与此同时,缺乏风险处置机制也在被动的创造广义货币。他认为,在中国经济体系中,缺乏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也没有风险处置机制,所以导致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货币供应量需要加速,这样才能支持经济活动的扩张。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货币政策同样需要扩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稳经济,才能稳金融市场 。


股市、债市频繁波动,房地产以及理财市场的不稳定,为什么过去两三年风险开始频繁的出现?


黄益平认为,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有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想把他的钱拿出来做投资。简单的来说就是银行存款的短期化,老百姓不再愿意耐心的接受过去定期存款的低利率回报。短期化的结果会变成现金、活期存款。这样的一个变化既有正面的机会,也有负面的风险。


如果说存款短期化能将投资由银行中介为主转向以资产市场为主,那么也会促进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他认为,这种改变将风险承担的主体由银行转到了投资者本身。


如何保证这种转变的平稳过度?黄益平提出了四个建议。


第一,加强监管。从实际操作上就需要监管政策的协调,监管的穿透性,以及市场化。


第二,由风险来定价。我们过去一直在追求利率市场化。但是事实上市场上不同产品之间的定价的差异相当的小。风险定价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要允许违约,允许破产,允许出现问题,如果不能在短期内释放风险点,最后导致的结果,第一是道德风险,投资者不考虑结果。第二,最后的风险会持续积累


第三,对利率彻底的市场化。既然要做到风险定价,风险定价的核心就是资产的价格要完全反映风险,如果你的利率不完全能反映你的风险,没有人会愿意参与这个市场。


第四,投资者教育。这要和风险定价、利率市场化、监管加强结合起来一起实施。


6.央行:人民币坚挺 巩固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

新浪财经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无论是相比发达经济体货币还是新兴市场货币,人民币的波动率较低,币值也较为坚挺,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表现出稳定强势货币特征。专家预计,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落地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较快,更多贸易和投资将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人民币将继续保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


《报告》指出,下一阶段,中国将继续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有序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有弹性的汇率运行机制,稳妥有序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保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同时也将进一步优化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对资本流动进行逆周期调节,促进国际收支双向平衡。


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2005年以来的汇改取得了显著效果,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报告强调,2015年以来,人民银行进一步强化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高了汇率政策的规则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2005年汇改至2017年3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19.96%,国际清算银行测算的名义有效汇率升值35.15%,实际有效汇率升值44.23%。


不过,近两年来,受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以及加息、英国脱欧及一些国际政治事件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但贬值幅度未超预期,而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应当看到,在美元走强的大背景下,全球主要货币对美元大多都有所贬值。而同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仅贬值10.83%,贬值幅度小于多数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货币。同时,国际清算银行测算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名义有效汇率还分别升值了6.00%和5.10%。


汇率根本上是由经济基本面的相对变化决定的。随着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和亮点进一步增多,市场预期更为乐观,我国跨境资本流动趋向平衡,外汇形势总体有所缓和。201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趋于均衡,人民币对美元略有升值,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也保持了基本稳定。总的来看,尽管受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节奏、特朗普政府减税政策以及其他国际政治经济事件等影响,未来美元走势还有不确定性,但国内影响人民币汇率的积极因素有望延续,经济基本面等因素将继续支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货币篮子,人民币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共同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可的储备货币。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将来会有更多的贸易和投资使用人民币,人民币将继续保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


进一步完善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


2017年以来,“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继续有序运行,比较好地兼顾了市场供求指向、保持对一篮子货币基本稳定和稳定市场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增强了汇率形成机制的规则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双向浮动的特征更加显著,汇率预期平稳。


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为6.8331元,最低为6.9526元,59个交易日中30个交易日升值、29个交易日贬值,最大单日升值幅度为0.93%(639点),最大单日贬值幅度为0.86%(594点)。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等其他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多数贬值。3月末,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为1欧元兑7.3721元人民币、100日元兑6.1766元人民币,分别较2016年末贬值0.89%和贬值3.52%。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7年3月末,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35.84%,对日元汇率累计升值18.28%。


3月末,在中国人民银行与境外货币当局签署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下,境外货币当局动用人民币余额222.00亿元,人民银行动用外币余额折合16.74亿美元,对促进双边贸易投资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带一路”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如今,中国对外开放速度不断加快,经贸合作力度不断加大,也为新时期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机遇。专家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贸易结算、项目融资与直接投资、货币互换和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的重大机遇。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表示,“一带一路”给金融业提供了无限的商机,投资是巨大的,市场是巨大的,创新的空间是巨大的。人民币国际化是其中的“重头戏”。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大国经济的崛起必须伴随着货币的国际化,“一带一路”正是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前景和一个很好的平台。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5亿美元,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8.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2905家,同比增长34.1%,实际投入外资金额71亿美元。2016年,在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6.3万亿元人民币,增长0.6%。


监管层面也在构建和完善支付和清算体系,满足国际贸易结算需求,为离岸证券交易提供资金支付便利,提升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比例。自2008年以来,中国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其中包括2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23个国家实现了货币的直接交易,其中包括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与其中两个沿线国家实现了货币的区域直接交易;在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当地人民币清算安排,指定了当地的人民币清算行,其中7个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此外,中国大力发展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参与者有不少是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认为,随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丝路基金在运作中更多地使用人民币,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投资领域中的使用也将扩大,这必将助力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进程。


7.外媒:央行换了战术 国外分析师预测人民币方法失灵

凤凰财经


怪了,人民币表面上升值 实际却在大贬值


人民币中间价预测模型失灵,4月以来中间价持续偏强似为央行短期战术切换,市场猜人行用战术"把汇率往上拱一拱"。彭博社分析报道称,强中间价或为稳定双边和篮子汇率,并短期切断内外风险传导路径。


跟踪预测人民币中间价的分析师最近比较烦,因为手里的模型预测不准了--中国央行似乎正在通过让中间价更坚挺的战术,引导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


彭博从四家机构分析师收集到的中间价预测数据显示,从4月以来截至周四的31个交易日中,有24天的人民币中间价强于所有四家机构的预测值。而在3月份的23个交易日中,这种情形只出现过8次,中间价较预测水平无方向性的强弱偏好。本周美元接连走低,中间价强于模型预测的情况更加明显。


美元弱市中,人民币涨势远落后于非美货币,一篮子汇率则迈向新低,结售汇逆差意外扩大,显示国内净购汇需求形成的贬值压力并未消散。又适逢中美元首会晤、“一带一路”峰会等重要活动,国内股债市场在严监管去杠杆背景下承压,市场人士由此将强于预测的中间价理解为,央行目前更有动力维持汇率稳定。


“长期看人民币还是要贬值,但短期内央行还是可以干预中间价、干预市场,有能力把汇率往上拱一拱的,”西班牙对外银行驻香港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夏乐在电话中说,央行可以在战术上使用中间价维稳,对内可以隔离去杠杆风险和不安情绪通过汇率对外传导,对外体现人民币强势的政治姿态,并维护对一篮子货币稳定的承诺。


央行4月起似已切换战术,人民币中间价显著强于形成机制隐含水平


彭博收集了加拿大丰业银行、澳新银行、瑞穗银行和广发银行自今年3月起的模型预测结果。彭博此前援引知情人士报道,央行2月下旬对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做出微调,要求报价行在计算国际外汇市场变动影响时,将以前考虑过去24小时变动缩减到15个小时,机构据此调整了模型,故更早的数据不具备可比性。


中国央行未回复彭博寻求置评的传真。


防贬值


受法国大选、特朗普“泄密门”等事件拖累,美元指数4月以来累计下跌了2.8%,同期人民币累计兑美元微幅贬值近0.1%,双边汇率非但未随其他非美货币走强,市场供求形成的贬值压力还有所增强--比较每日16:30在岸市场收盘价与当日中间价,4月以来一个半月内,收盘价累计对中间价贬值2365点,超出今年头三个月累计贬值幅度1801点。


在当前中间价“16:30收盘价+维持考察时段内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稳定所需调整幅度”的形成机制下,如果央行未通过强于机制隐含水平的中间价对市场贬值压力进行对冲,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幅度势必加大,并有可能会对一篮子形成更大贬值压力。


4月以来16:30分收盘价较当日中间价贬值的情况更为常见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张明认为,资本外流有缓解但仍在持续,要打破人民币双边汇率和篮子汇率“非对称贬值”,“在美元弱的时候就应该对美元升、对篮子稳,在美元强的时候再对美元贬,就看央行有没有这个定力了。”


中间价调强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人民币篮子指数低位企稳,未进一步加速下跌。截至周四,彭博人民币篮子指数4月以来累计下跌了0.4%。根据加拿大丰业银行外汇策略师高奇的观察,4月以来在美元走强时央行会利用中间价机制进行过滤,美元走弱时央行倾向于少过滤或不过滤,以尽量扩大人民币中间价的调强幅度。


防流出


中国外汇局周三公布4月份结售汇数据,当月代客结售汇逆差再次扩大,结汇率也在上月反弹之后再出现回落,同样体现出实体经济层面结汇意愿不足的情况仍然存在,即使汇率大体企稳,资金外流还暂时看不到逆转。


澳新银行亚洲高级策略师Khoon Goh在采访中说,央行有意在美元疲软的时候保持人民币中间价坚挺,虽然外流压力已经减缓,但监管层还是有可能想确保外流不会再次抬头,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就是做法之一。


夏乐认为,在加强外汇管制的背景下,汇率本身也会对进出口商的心理产生影响,之前是“提前购汇,延迟结汇”,现在如果觉得汇率平稳了,这种行为可能会扭转,“短期内可能会造成整个市场中结汇超出购汇,理论上是会把人民币汇率往上拱一拱的。”


不过他也强调,中间价只会是短期战术调整,他对于中长期人民币走势仍然看空,认为今年底时人民币还是会兑美元走弱到7.10-7.15元一线。


防传染


在分析师们看来,4月初的“习特会”以及后续的中美经贸谈判,以及5月中旬举行的一带一路峰会,也都对人民币汇率稳定提出要求。此外,保持中间价强势也有助于国内金融去杠杆的平稳进行,起到隔离境内外风险因素相互传染的作用。


“前段时间去杠杆让国内市场出现了一点恐慌情绪,这时候可能害怕国内的问题通过汇率市场外溢,所以在人民币方面稍稍示强一下,不让恐慌情绪往外跑,同时也是帮助国内市场缓解一下情绪,”夏乐说。


透明度本已提高的中间价重新变得难以捉摸,还是让分析师们苦恼。夏乐说,如果从汇率政策框架下来看,这么做可能又会让大家不知道如何是好了,“每天看汇率也比较愁,我们看到年底人民币还要贬值,现在调那么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和客户说了。”


8.日元空头注意:警惕日本央行的“悄然转身”

华尔街见闻


在5月初召开的亚洲开发银行会议上,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提到了调整收益率控制目标。黑田表示:“若当前物价确实大幅上涨,那么目前将10年期日债收益率目标控制在0%左右的政策可能将会改变”。这是他首次公开提及调整收益率目标,相比以前,这番言论明显偏鹰,日元也在他讲话后出现急涨。这是否意味着,日本央行也计划着要收紧货币政策了呢?


事实上,日本央行的购债速度已经开始放缓,今年以来每月购买国债3.5万亿日元,远低于过去几年6万亿日元的平均水平。日本央行“悄然”行动,可能并不全因对日本未来信心增加了,更是出于对长期货币宽松可能带来问题的担忧。这些问题包括:


1、超低的利率水平导致日本银行业利润被大幅压缩;


2、日本央行已经持有大量国债,日本央行可能出现无债可买的局面;


3、日本央行加码购买股指ETF,成为股市最大庄家;


4、通胀水平依旧低迷,“安倍经济学”失效。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认为日本央行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难以为继,这也为做多日元提供了机会。首先,今年内,日本央行很可能从现在的“悄悄”行动转变为公开表态。其次,恐慌指数VIX近期逼近历史大底,即便特朗普的“泄密门”事件短暂提升,该数值也处于较低水平,这就为日元的反攻提供了坚实基础。另外,美元尚未走出也很难走出“特朗普行情”的第三阶段,即震荡走弱的阶段。所以,做空美元,做多日元就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9.QE的末路:欧洲和日本距离“无债可买”只剩几个月了

新浪财经


当美联储在纠结下个月加不加息的时候,还在宽松道路上前行的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则面临着更为棘手的问题:市场上流通的政府债券快要不够他们买了。


为了提升通胀水平并刺激经济增长,日本央行当前保持每年80万亿日元的资产购买规模。但一直都有担心的声音认为,日本央行这一宽松举措难以为继,甚至有分析指出日本央行可能到2017年底或2018年初就将触及政府债券购买上限。


目前日本央行已经购买了市场上流通国债的40%。本周初,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在面对日本央行宽松空间有限的质疑时,再次信心满满地表示,“这意味着日本央行还有60%国债可以购买。”


但实际上,日本商业银行出售债券的意愿有限,其中一个原因是它们必须保留部分政府债券作为与央行交易以及同业市场交易的担保品。


有迹象显示日本央行正悄悄缩减其资产购买规模,已经在减少长期国债购买量了。


据日本央行公开数据显示,日本央行已经连续数月仅以相当于60万亿日元每年的速度购买政府债券,比公开的资产购买政策目标低25%。


和日本央行面临相同窘境的还有欧洲央行。


欧洲央行按资本额比重(capital key)来购买政府债券, 即按欧元区内每个国家的GDP占欧元区总GDP的比重来购买相应比例的政府债券,因此欧元区经济体量最大的德国的债券在欧洲央行的资产购买计划中占最大比例。


据巴克莱估算,如果欧洲央行保持其当前的债券购买计划,它将在10月触及33%的德国债券持有上限,这意味着欧洲央行当前的债券购买计划仅能再持续4个月左右的时间。



此外,有数据显示,欧洲央行目前持有的德国债券的平均期限已经从此前的10年期以上下降至5年以下,这表示长期债券的供应不足迫使代表欧洲央行购买债券的德国央行只能购买较短期的债券。


实际上,德国并非欧洲央行唯一面临债券稀缺的国家,冰岛和葡萄牙的可购买债券量也正面临耗尽的局面,但是比起德国债券的购买规模,这两个国家的债券购买规模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目前欧洲央行面临的一个选择是,通过政治干预来提高33%的德国债券购买上限,但是这将导致一个副作用,即一旦欧洲央行停止持有德国债券,欧洲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将会恶化。


但对比日本央行,欧洲央行还是相对幸运的。当前,日本央行离其2%的通胀目标还遥遥无期,而欧元区经济已经颇有起色,通胀温和上升,而且与法国大选相关的政治风险也已消退,这为欧洲央行减少债券购买提供了正当理由。


10.瑞银:预计美联储今年还将加息两次,时机前调至6月和9月

汇通网


瑞银的经济学家在周三(5月17日)的报告中表示,其已经更新了预测,现在认为美联储将在6月份加息,随后将在9月份加息。


瑞银表示:“考虑到FOMC在3月份的会议纪要中指出,再投资政策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发生变化,我们正在修改今年美联储未来两次加息的时机,将时间从7月和12月改为6月和9月。”


美联储此前曾表示,其希望在2017年加息三次,3月份已经加息了一次。


在5月份的政策会议上,美联储对加息依然充满热情,但却忽视了美国最近出现的经济疲软情况。美联储称,今年第一季度经济疲软的情况可能是“暂时的”,美国的经济状况应该有所改善。然而,美国的经济数据低于预期,从而打击了分析师们的预测。市场本周也对美国政府传出的各种丑闻感到不安。结果,美元兑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接近六个月低点。尽管如此,许多投资者仍在对美联储6月加息进行定价。


瑞银表示:“6月份的美联储会议是预期加息的自然时机,目前已基本上被市场所消化。”他补充称,美国4月份的非农就业数据显示,有21.1万新增岗位支撑了美联储的立场,即美国经济第一季度的疲软状态是暂时的。


这群经济学家还表示,他们相信,FOMC将在6月份加息,这是“反映双重使命的累积进展”,而不仅仅是对近期经济数据的反映。


然而,对于9月的加息概率,瑞银表现得更为谨慎。美联储此前曾表示,在考虑加息时,美联储不会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直到一切准备就绪。


瑞银认为美联储加息后,经济数据(尤其是通胀率)符合预期,美联储就会缩减资产负债表。瑞银表示,9月也是美联储主席耶伦(Janet Yellen)详细说明FOMC缩减资产负债表框架的时间。但是,耶伦还是希望积累更多的数据,证实经济增长符合预期。经济学家补充称,如果一切顺利,可能导致美联储在12月宣布缩减资产负债表。


FOMC仍感到“缩减恐慌”的刺痛。尽管他们相信“市场搞错了”,但他们还是很可能会加倍努力,清楚地记录资产负债表的变动(就像他们目前所做的那样)。如此谨慎的态度表明,他们很可能不会在同一会议上宣布再投资和加息的结束。资产负债表的缩减更加依赖于符合预期的经济数据(特别是通胀率)。


瑞银总结道:“如果加息延迟到9月份,很可能会拖延缩减资产负债表的时机。”


11.ANZ:料美联储升息难挡黄金涨势 年底大概率上1300 

中金网


澳新银行(ANZ)分析师Daniel Hynes周五(5月19日)发布报告称,如果美国的政治情势进一步恶化,金价2017年突破1300美元/盎司的几率就会攀升。


因此前有报道称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试图叫停联邦调查局(FBI)对前国家安全顾问的调查,这使得他面临被弹劾的风险,导致避险情绪迅速升温,现货黄金周四(5月18日)早些时候曾触及1265.12美元/盎司的两周高位,但之后迅速转而回落至1250美元/盎司附近。今年4月中旬,金价曾触及1295.60美元/盎司的五个月高位。


澳新银行表示,金价短期内会坚守在1250美元/盎司之上,且不认为美国利率上升会阻碍金价在未来12个月里上涨。


Hynes在报告中写道,“在1970年代以来的七个加息周期中,金价只有一次没有上涨。”


同时他还指出,实物黄金市场已经出现改善迹象,尽管目前中国和印度的实物需求还未脱离低位,但近几个月已经有快速的反弹。


中金网行情中心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15:13,现货黄金报1250.47美元/盎司,涨0.27%。


12.加息要提前了?欧洲央行纪要显示经济可能强于预期

和讯黄金


京时间周四(5月18日)晚间,欧洲央行在会议纪要中表示,委员就维持前瞻指引达成广泛共识,但部分委员表示如今经济面临的风险大致平衡,未来将谨慎逐步调整措辞。


北京时间周四(5月18日)晚间,欧洲央行在会议纪要中表示,当今的负利率对银行信贷起到积极作用,委员就维持前瞻指引达成广泛共识,部分委员表示如今经济面临的风险大致平衡,未来将谨慎逐步调整措辞。纪要发布后,欧元兑美元价格窄幅震荡。



欧洲央行在纪要中表示,委员们的中期预测整体有效,不过部分委员表示2017年增速可能强于预期,央行将在6月会议上重新评估经济,当然也不排除在6月份下调通胀预期。不过他们强调,货币政策的调整必须是渐进的,在此之前他们对外沟通会谨慎调整措辞,以免造成较强的信号影响。此外,他们表示,通胀更好的回升是调整沟通措辞的前提,而美国的经济政策、英国脱欧以及中国经济再平衡是风险的关键来源。福克斯新闻将纪要解读为,欧洲央行暗示将在6月会议考虑退出刺激政策。


由于欧元区通胀率目前略低于2%,且经济增长势头为数年来最佳,所以德国正在向欧洲央行施压,要求开始缩减2.3万亿欧元的购债计划,并开始调升目前为负的利率水平。对此,欧洲央行执委科尔表示,一旦欧洲央行确信通胀已经反弹,缩减刺激就不应等太久,理论上如有必要还可以提前加息。


早前在接受路透独家专访时,科尔表示,在货币政策方面过于渐进,有可能导致在最终做出决定时引发更大幅度的市场调整。如果有必要,欧洲央行应随时准备好调整计划。并且欧洲央行做决策时不应过于重视政治事件,欧洲各国大选不应对政策决定造成太大的影响。


不过欧洲央行内部仍未形成统一的意见,欧洲央行副行长康斯坦西奥(Vitor Constancio)之前表示,欧洲央行要想避免经济重陷泥潭,将超宽松货币政策维持更久一点是更安全的做法。央行管委雅兹贝奇也在今日宣传,现在宣布任何政策调整都为时过早。


多数偏保守的欧元区国家,如德国、荷兰以及波罗的海国家,对于欧洲央行的大规模购债一直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央行操纵手段的效果还很难得到证明。立陶宛央行主席、欧洲央行管委瓦西里奥斯卡斯(Vitas Vasiliauskas)表示:


“很明显,如果经济环境继续好转,我们将不必维持宽松的政策。我们现在还没有讨论相关事情,但是大家都认为,如果接下来的硬数据显示经济正在向积极方向发展,央行就必须讨论未来的政策了。”


13.加拿大丰业银行:加央行料维持利率在0.5%不变

环球外汇网


环球外汇5月19日讯--下周三(5月24日)将迎来加央行利率决议,市场普遍预期该央行将维持利率在0.5%不变。


加拿大丰业银行表示,更大的问题是这种立场是否将逐步改变,尤其是加元空头规模剧增的情况下。市场预期加拿大经济和金融系统将出现更多负面消息,加央行可能将作出应对举措。


加拿大经济第一季度同比增长4%左右,符合上个月加央行修正后的预期,高于1月份的预期2.5%,相比年初超过所有人的预期。加拿大经济录得连续第三个季度强势增长,不过进口出现严重的扭曲。


2015年加拿大经济表现疲软,只有一个季度增幅超过1%,因此对产出缺口传统的定义可能已经过时,而整体的框架指标仍暗示加拿大经济仍存在巨大的疲软态势。



央观荐书


长按并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购买链接

蚂蚁金服: 科技金融独角兽的崛起 

点击以下阅读原文链接进入购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