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寺自同光三年(925年)开始建设,至长兴元年(930年)时已造堂殿二十一间,时称“天台山龙门院”,院主僧法号奉景,有弟子惠呈、惠回。之后有僧法号悟深者振锡至此地,“
增加绀殿,塑绘尊仪
”,并于清泰二年(935年)“
修盖观音菩萨堂一座,并石像三事,兼门楼、屋宇、行廊
”。刻于后汉乾祐三年(950年)的经幢所载其时“龙门山院”的山主僧已是悟深,院主僧为志悟。很可能早在清泰二年(935年)悟深主持龙门寺一系列修缮之时,已充任为一寺之主。那么,从930年至935年的六年中,在前任住持奉景尚未圆寂的情况下,龙门寺经历了易主。奉景随后于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在龙门寺以西约三十公里的浊漳河谷北岸实会村山间新建了另外一所寺院,即今日的大云院。所幸关于奉景、悟深生平的碑刻均有留存,这也成为探索今日河谷内规模最大的两所寺庙初始历史的重要材料。
(1)奉景
奉景生平见于《敕赐双峰山大云院十方碑》,现位于大云院西配殿南地坪,碑为赑屃鳌座碑,通高4.57米,宽1.4米,是大云院现存最大的一座碑。碑文撰于宋天禧四年(1020年),立于元丰三年(1080年),虽然撰碑之时据奉景圆寂的显德元年(954年)已过去六十余年,但奉景二十八个惠字辈门人尚有健在者,故所述应可信。
奉景,唐乾符三年(876年)生,幽州人,初在五台山受戒,六年之后南下“渡韶江”,至“韶州曹侯溪(今广东省韶关市)古法泉寺”修行。法泉寺,即今日南华寺,初名宝林寺,唐中宗神龙元年敕名“中兴寺”,三年又赐额“法泉寺”,禅宗六祖慧能曾在此住持弘法,因此这里被视为“南宗禅祖庭”。奉景在这里成度之后,返回北方,从孟津,过天井关穿越太行山,来到漳河谷地。碑中并未记录奉景早先在龙门寺的经历,而直接记叙奉景北上之后于后晋天福三年(938年)二月至此开土辟基,创建“双峰山仙岩禅院”(大云院前称)。至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奉景以七十八岁高龄圆寂,门人遂为之起造七宝塔,安放舍利。对照龙门寺长兴元年碣,奉景实际来到此地应在后唐同光三年(925年),时已年逾五十。虽然奉景南下曹溪的时间不能确定,但其在五台受戒之后,仅停留六年,或与其时战乱有关,之后奉景的大部分修行是在法泉寺进行的,并在那里得度。在北方战事刚刚平稳之后,奉景便起身北上,这也与当时禅僧先通过行脚习禅开悟,进而得到创寺机会的通行程序有关,是为禅宗开枝散叶的途径。大云院所在山名为“双峰山”(今名双凤山),很可能是奉景建寺之时所取,意在效仿曹溪之双峰山。
南宗禅自韶州曹溪双峰山起,逐渐发展出五家七宗,其中的云门宗,为禅师云门文偃(864—949年)于923年(后唐同光元年/南汉乾亨七年)在韶州曲江云门山开创,并随即得到南汉(905—971年)政权的大力扶植,在岭南地区逐渐壮大。此后,云门宗更是从岭南向北推移,与临济宗成为宋徽宗以前最活跃的禅宗两派。其中云门四代法孙大觉怀琏更于皇祐初年(1049年)住持汴京十方净因禅寺,令禅宗始行于京城。从中可以看出,奉景在离开韶州之前,很可能聆听过云门文偃开坛讲法,况且文偃早在911年便参礼曹溪并开始在韶州一带活动。奉景离开之后不久的929年,云门文偃弟子双峰竟钦(?—977年)就在韶州双峰山兴福寺开堂演法。
(2)悟深
悟深生平见于《敕留天台山龙门禅院故大师塔记》碑。此碑现存于龙门寺西北塔林,圜首,碑身高约1.5米,宽约77厘米。悟深逝后存放舍利的墓塔现已不存,仅留下此塔记碑,立于宋乾德五年(967年),距离悟深圆寂的乾德二年(964年)时隔三年有余。
悟深,唐乾宁二年(895年)生,本地“
潞城县潞川乡下源里侯壁村清河郡张公之子
”,二十岁时服丁徭从军,其时潞州正陷于梁、唐的拉锯战中。至923年,二十八岁的悟深离开军营,投身佛门,该年李继韬先以潞州叛附于梁,同年十二月庄宗灭梁,并收复了潞州。悟深初在魏府(魏州,今大名县东北)青箩禅苑受业,后杖锡而游,“
传绍于西京宝峰山石柱和尚之宗风
”。至同光三年(925年)回到本地。碑云悟深至此“
凿烟岚万仞之峰,安相好八十之像
”,并“
殿宇峥嵘,因之构就
”,显然刻意忽略了奉景建设在先的事迹。而悟深回到本地的真正时间,很可能是930年到935年之间。之后悟深取代奉景成为龙门寺主僧,或许正仰赖于其出身本地,最终奉景只得在938年另寻它处新辟寺院。
然而奉景与悟深之间是否是因宗派有别而产生了异见呢?目前奉景的求法经过颇为清楚,而悟深所承“西京宝峰山石柱和尚”又是何许人也?唐至德二年(757年)肃宗平定安史之乱设置五京,其中西京在凤翔府,尽管上元二年(761年)即被罢去,但碑中所言西京,应依旧指凤翔府。虽然宝峰山今在县志中并未可寻,但“凤翔石柱禅师”则见于北宋道原纂《景德传灯录·卷十六》“
潭州石霜庆诸禅师(807—888年或809—885年)法嗣四十一人……凤翔府石柱和尚
”。其中还记录了石柱和尚一则典实。又北宋契嵩撰《传法正宗记·卷七》亦记“
大鉴之六世,曰潭州石霜庆诸。其所出法嗣凡四十一人……一曰石柱和尚
”。石柱和尚生卒年代不详,但以其师石霜庆诸年龄推断,年代与悟深会有交集。由于云门文偃与石霜庆诸所源均为曹溪南宗禅两大派系之一的石头宗,若奉景与悟深的师承假设可以成立,那么二人之间应该并不存在派系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