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由人文经济学会主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大象公会联合主办的第27期
人文经济讲座
在北京举行,制度经济学者、人文经济学会特约研究员
周承辉
和大象公会创始人
黄章晋
,对中国土地制度的症结进行把脉,剖析了中国生育率与房价之间的关系,以及官僚组织行为背后的组织行为学根源。
下文为
周承辉
先生在讲座后发布的部分演讲内容。
前些天连续参加了两场土地与人口的讨论会,从几位大拿那里又学到了不少,拆开讲一下。
我的观点大致没变,抛开孟加拉或者文革前那种时代,只讲现代社会的话,那生育率是靠近
1.0
还是
2.1
,最关键是三条,其实凭常识就能确认:
首先是住所有几个卧室。
4-5
个卧室的家庭,生
2-3
胎就容易的多;小公寓就很难。
其次是女性获得住房的年龄,打拼到
30
多岁才住进一室一厅,和
20
来岁住进三居,也是没法比的。
第三是加班还贷压力、托幼升学亲和程度、小孩阶层晋升压力。
而城市化率、教育水平、收入水平、房价等的影响,其实可以转换为上面三个指标。
为什么我不强调文化?也是查了美国数据。
2016
年美国各族群生育率差别不大,移民比例最高的
拉丁裔生育率
2.08
,读大学比例较低的非洲裔
1.83,
白人生育率
1.72
,读大学比例和城市居住比例偏高的亚裔
1.69
,
那假定住房、教育、收入都差不多的情况下,这四个族群的生育率差别应该更小。所以宗教和文化的影响可能还不如多一个房间,再有谁说东亚不肯生孩子,请告诉他东亚房子太小太贵,去美国澳洲就生的欢了。
至于生育补贴、产假、英雄母亲等,我原来以为加起来也不如多一个房间,或者早三年买的起房,或者少加班还一点房贷重要。但听黄文政老师讲,苏联和法国的效果不错,十位里有一位母亲愿意生五六个小孩,就能弥补很多。这是我原来没想到的。
好了下面开始贴图、贴数据。
这是美国前
35
个人口大州,占总人口
92%
以上,每
5
个一组颜色,正好从深蓝到深棕
7
种颜色。
房价中位数来自
ZILLOW
,各州生育率来自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U.S._states_and_territories_by_fertility_rate
各州公寓占比数据来自:
https://www.indexmundi.com/facts/united-states/quick-facts/all-states/housing-units-in-multi-unit-structures-percentage#table
可以清楚的看到,生育率最高的几个州,房价中位数也比较低,公寓占比相对也小
,
全国才
26%
,其余接近
70%
是大独栋,主流是
200
平米左右木结构、周围一亩多的空地。多数不到
20
万美元,而全国家庭收入中位数
6
万美元,也就是说,普通家庭收入
3
年买廉价木别墅。
看着这个是不是泪流满面?所以美国生育率
1.8-2.0
左右无需发愁,美债继续笑傲全球。日本全国
45%
是公寓(大东京区有
60%
,其余是
120
平米左右的小独栋),生育率就
1.4
左右了。韩国、台湾、香港的住房更挤,所以生育率
1.0-1.2
吧,等他们
1955
年起生育高峰的人到了
70
岁
…
对了很多人又会讲中国人多地少
…
照例请他看这张图,城镇住宅用地
0.5
亿亩,村庄占地
3
亿亩,足足6倍。而仅仅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这5个省的村庄占地就1亿亩,足足两倍。还不算其实有四五亿亩耕地是半抛荒状态,还有因为土地碎片化,田坎就有1亿亩。你到哪里说理去。
对美国数据的一些注解:
1
)如果把犹他州(摩门教大本营)、加州和德州(两个州靠近墨西哥,拉丁裔出生人口接近全国拉丁裔的一半)的出生率轻微往下修一修,那就更贴合了。不过我懒得再找数据、修数据了,总觉得这是常识,没必要浪费时间。
2
)关于教育,确实会延缓婚育年龄,也会让部分女性少生或者丁克。但,你不能主张干预女性的受教育自由、阻拦他们上大学吧?这什么脑回路,要做的只能是缩短她们从毕业到买大房子的时间。
而且,从美国数据看,现在教育是生育加分项,没想到吧?
我理解是,美国硕士以上女性的薪酬受海外制造业冲击较少,买房养娃等更有自信。
源自
https://www.weforum.org/agenda/2015/12/why-are-highly-educated-women-having-more-children/
3
)还有房价。美国
2001
年到
2007
年房价高速上涨期间,生育率也从
1.97
升到
2.12
了,这怎么解释?其实也符合我的那三条,那波上涨正好是次贷危机前夜,受“居者有其屋”各种政策影响,大量低收入家庭或者年轻人也提前住进了大房子,生育率就上去了。
等
2012
年后房价恢复性上涨,生育率就往下掉。有些美国媒体称之为雪崩,
2017
年已经到了
1.766
,和
70
年代中期石油危机时差不多了。那时年轻人失业压力和收入压力都很大。
不过我找了下数据看,
20
岁以前非婚生育的下降比较多,其他还好。另外就是这
5
年来的房价上涨,导致亚裔和白人生育推迟和减少程度,都高于拉丁裔和非洲裔,疑似这种事儿都是中产阶级在扛,移民和吃福利阶层影响略小一点儿。参看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