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植物科学最前沿
致力于分享和交流植物科学研究方法、学术成果,努力构建中国植物科学研究共同体和最专业的植物科学学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张聊科研  ·  2月19日(周三)晚20:00直播预告 | ... ·  2 天前  
募格学术  ·  师范大学,冲刺申博! ·  2 天前  
社会学理论大缸  ·  “金融化”现象及其批判:揭露社会的深层问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植物科学最前沿

中国药科大学李萍/陆续团队通过8种地锦草亚属植物的质体基因组比较分析对地锦草药材进行系统鉴定

植物科学最前沿  · 公众号  · 科研  · 2024-07-01 19:58

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药科大学李萍/陆续团队在《Food Chemistry》期刊发表了一篇关于地锦草药材系统鉴定的研究论文。该论文通过8种地锦草亚属植物的质体基因组比较分析,探讨了地锦草药材的真伪鉴别。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

地锦草作为药食两用的中草药,其真伪鉴别关系到中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由于地锦草与其混伪品在形态、化学成分等方面存在相似性,加上自然分布区域交叉重叠,混伪现象普遍,亟需寻找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的鉴定方法。

关键观点2: 研究方法

该研究整合性状鉴定、高效液相分析和基于质体基因组的分子鉴定方法,对地锦草及其常见混伪品进行详细的鉴定研究。通过市场调查和野外样品采集,结合基源形态特征进行基源鉴定;利用HPLC实验初步鉴定化学成分差异较大的部分物种;对鉴定准确的植物进行质体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筛选特异性序列。

关键观点3: 研究成果

研究成功将地锦草、斑地锦与其他混伪品区分,并建立了基于质体基因组的分子鉴定方法。该研究将传统鉴定方法与分子鉴定相结合,实现了对中药材真伪及混伪现象的准确鉴定,为中药鉴定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观点4: 研究支持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双一流”大学建设项目的支持。


正文

中国药科大学李萍/陆续团队近期在《 Food Chemistry 》期刊发表了题为“ Comparative plastomes of eight subgenus Chamaesyce plants and system authentication of Euphorbiae Humifusae Herba ”的研究论文, 通过8种地锦草亚属植物的质体基因组比较分析对地锦草药材进行了系统鉴定。 中草药的真伪鉴别关系到中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地锦草作为一种东亚广泛使用的药食两用中草药,为大戟科植物斑地锦 Euphorbia. maculata L.或地锦草 E. humifusa Willd.的干燥 全草,被历版《中国药典》收载。由于地锦草与斑地锦为矮小草本,同属近缘物种形态非常相似,加上外来物种的入侵,市场上出现了不少混伪现象。为了更为安全、有效地使用中草药,该研究结合形态特征、高效液相、质体基因组比较等方法对地锦草及其常见混伪品做了详细的鉴定研究。
由于地锦草与其混伪品在基源性状、显微特征及化学成分均存在非常相似的现象,依靠传统鉴定很难准确区分。又因地锦草及其混伪品在自然分布区域交叉重叠,极易造成误采而产生混伪现象,故而亟需寻找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的鉴定方法。该研究整合性状鉴定、高效液相分析和基于质体基因组的分子鉴定方法,实现对地锦草真伪及混伪鉴别。
首先通过市场调查,推测可能的混伪品,并对同属近缘物种进行野外样品采集,结合基源形态特征编写分种检索表,进行基源鉴定。 其次 ,通过 HPLC 实验,初步鉴定出化学成分差异较大的部分物种。接着,将鉴定准确的植物进行质体基因组测序与 比较分析,从 ndhF 序列中的Indel缺失序列开发了两对位点特异性引物(BD-ndhF和W-ndhF),建立了相应的qPCR和PCR位点特异性鉴别体系,成功将地锦草、斑地锦与其他混伪品区分。 本研究创新的将传统鉴定方法与分子鉴定相结合,在比较质体基因组基础上筛选特异性序列,实现对中药材真伪及混伪现象的准确鉴定,为中药鉴定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该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973414),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名贵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206030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711000)和“双一流”大学建设项目(CPU2022QZ27)的支持。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高级实验师王龙为本文第一作者,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硕士研究生霍梓婷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李萍教授和陆续副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尹小建研究员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Long Wang # , Ziting Huo # , Wenbo Xu, Peina Zhou, Wenxiang Nan, Huijun Guo, Qianwen Zhang, Peng Yang, Raphael N. Alolga, Xiaojian Yin*, Ping Li*, Xu Lu* (2016) Comparative plastomes of eight subgenus Chamaesyce plants and system authentication of Euphorbiae Humifusae Herba. Food Chemistry, 2024, 447:139039.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