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社会学理论大缸
网址www.sociologicaltheory.cn以抢二道贩子饭碗为目标,传达学习Sociological Theory等英文期刊前沿经典有关精神,抓好摘译推送中心工作,把推动汉语社会学理论发展作为根本遵循、行动指南和精神动力个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张聊科研  ·  mtDNA太老了?推荐2个相关的“新概念”和 ... ·  2 天前  
科研大匠  ·  211大学​本科生共同一作发《Advance ... ·  3 天前  
募格学术  ·  这所师范高校,力争更名!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社会学理论大缸

“金融化”现象及其批判:揭露社会的深层问题

社会学理论大缸  · 公众号  · 科研  · 2025-02-08 19:59

正文

第1011期

文/孙宇凡

编辑/子晨



“金融化” 是现在非常火热的题目。 不管你来自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还是教育学,都无法回避这个议题!


想想看,房地产为什么失控?教培行业为何失控?其中一个核心原因就是金融资本的介入——它将房地产、教育培训变成了资本竞逐的赛场,推动烧钱模式,家长们甚至需要通过“小额贷”来买课。


就算没有买房没有参与教培, 金融化依然渗透进了你的生活。比如 我们现在使用“花呗”的习惯,已经无形中把你变成了金融世界的一份子。以前你想透支消费只能靠信用卡, 而现在, 借贷产品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金融化主体”。


换句话说,我们的日常生活,已被深深嵌入金融体系之中。


那么,要怎么研究“金融化”呢?


事实上,金融化不仅仅是经济学的议题,它同样涉及社会学、政治经济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在我们系,还专门创办了学术期刊《金融与社会》 (Finance and Society) ,专注于这一领域的前沿研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阅读。


这篇文章,我特别推荐 《经济人类学》 (Economic Anthropology ) 近年推出的金融化特刊,该刊邀请了来自哥本哈根商学院、莫纳什大学等院校的学者,全面综览并批判性分析了金融化这个议题。


* Finance and Society期刊封面




为什么社会变得金融化?

主流的功能主义解释


来自哥本哈根商学院等校学者认为,在经济学界、金融学界甚至马克思主义界对金融化的研究非常多,但大多数都有有“功能主义解释倾向”。他们认为:

  • 你要是右派,你可能会支持金融化,因为你认为 金融化是由市场竞争产生的演化过程结果

  • 你要是左派,你可能会反对金融化,因为你认为 金融化是是阶级利益发展的自然后果


我们来一个个看。


按右派看法, 金融化是最务实、最能解释眼前经济问题的一种功能工具 。经济体系的发展就是不断寻找最佳方案解释问题。金融化只是这个渐进演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以前的一些经济工具可能失调了或者不够高效,现在金融化是自然竞争的后果。按金融学家的说法,他们常常想象自己是“社会工程师”,没有自己利益,只是把金融当成功能工具,去支持社会的目标。


反过来,按左派看法,虽然看似与自由主义相反,但左派的马克思主义也经常发展基于阶级功能的金融化解释。最典型的是早期《金融资本》一书推行和希法亭等人。他们认为, 资本主义有内部结构性矛盾,而生息资本的扩散即金融化,是能够确实保阶级利益团结、能够维持现有地位的重要方式



后来到了世界体系学派,像乔万尼・阿瑞吉等学者也会把这套说法变得“政治化”,认为一些国家(如美国)为了实现政治霸权,会依照经济周期进行金融化。比如,当特定的积累体系失去竞争力时,金融化就会加剧,而金融似乎能产生足够的利润来维持霸权。由此,金融化不仅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现象,也发生在历史上每次霸权更迭时期,比如意大利城邦vs荷兰、荷兰vs大英帝国等等。


由于左派学者预设了资本主义体系要自成一体、要给自己不断积累、甚至为过度积累找出口,很多马克思主义都会接受这套功能主义解释。像哈维谈 “空间修复” 的资本主义逻辑的时候,也会认为,这种生产性资本全球转移还是很难,成本高,甚至有空间限制,而金融投资可以解决资本主义积累的空间限制,允许资产阶级将其流动资金投入无空间的产品中,这些产品可以以递增的回报进行增殖、交换和控制。



超越功能主义对金融化的解释:三大新兴流派


这种功能主义解释金融化的来源与过程,会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稳态预设。 像所有功能主义解释类似,都是预设了现有的社会体系要健全运转,需要找到原因。金融化就是这样原因。


其次是封闭预设。 功能主义预设了政治经济体制是封闭的系统。在这种机械论中,经济被构想为作为数量和类别之间换算关系的机器。


再者, 功能主义理论倾向于淡化能动性,转而支持结构性解释 ,比如,上面的解释中你看到老百姓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反抗与创举。


那么,要超越功能主义解释,可以考虑以下三种取向:


第一,政治解释 :金融化是民族国家或帝国内部政治斗争的结果。该派受到格雷伯、葛兰西的影响,但也有所超越。它们拒绝历史决定论,也不将金融化与资本主义的特定发展阶段联系起来,而是认为金融化是不同势力的斗争武器、过程与结果。


格雷伯在他的著作《债 : 5000年债务史》提出了类似的理论。通过对债务的历史和比较文化分析,他指出 金融化表现为从延迟互惠(即人类规模的债务)到抽象债务动态(即金融债务)的转变,这是因为金融精英群体与国家(或帝国)暴力机构之间有所联系



比如最典型的研究是来自加拿大。加拿大联邦政府依靠提高债券收益率和诱导法语地区资本外逃等金融机制来遏制魁北克独立运动。相反,法语区的独立主义者又采用了其他金融工具,例如开发合作信贷体系,从而减少了该地区对多伦多的金融依赖。


第二,关系主义解释: 这一派受到波兰尼谈商品化、泽利泽谈交叉性的影响,认为金融化是以金融为特点的关系运作方式向其它关系领域的渗透与交叉。


比如,Marieke de Goede就借鉴福柯的理论指出,我们需要在文化/关系上区分我们现在所说的“金融”与 “赌博”,因为如果从历史过程来看,二者非常近似,甚至没有区别,但这个“划界过程”很重要,受到文化等因素影响,甚至直到20世纪初才把这个边界稳定下来。


*Marieke de Goede著作《 美德、财富与信仰: 金融谱系( Virtue, Fortune, and Faith: A Genealogy of Finance 》书籍封面


再比如,在数字小额信贷研究中,发现肯尼亚的女性虽然使用新的贷款工具,但目的却不是为了增强个人能力和获得独立,而是希望通过借贷来表达自己的形象——我有数字能力、我值得被认可。


第三,展演学派解释: 金融化是对“金融”实践的重新定义。这一派让我们思考究竟历史上的赌博和金融有什么区别呢?股东价值导向意识形态是怎么兴起呢?经济学家的鼓吹作用扮演什么角色呢? 金融可能只是“赌博”等早已有之的行为的一种新的“话语替身”


我们系的非常著名的金融社会学家MacKenzie就研究过1973年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成立的历史社会学,指出当时根据伊利诺伊州法律,这些金融衍生品被解释为非法赌博,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将期权交易与市场操纵联系在一起。


*MacKenzie的期刊文章《构建市场,演绎理论:金融衍生品交易所的历史社会学》


但是,当时的经济学家开始发明各种金融理论去通过改变监管部门的态度,去破坏他们的观点合理性,从而将金融领域行为摆脱非法市场操纵和赌博的定义,形成新的合法且有经济利益的定义



文献来源:

Pitluck, Aaron Z., Fabio Mattioli, and Daniel Souleles. 2018. “Finance beyond Function: Three Causal Explanations for Financialization.” Economic Anthropology 5(2):157–71.




相关课程

>> 想搭建社会学知识体系?点击了解👇

《社会学知识体系十讲》:带你系统搭建学科知识体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