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球知识局
人文+地理+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  春节超火的小城,有多好游?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国最美十座小岛,一眼入魂! ·  3 天前  
第1眼新闻  ·  昨夜今晨,江苏、内蒙古、新疆突发地震 ·  3 天前  
江苏教育新闻  ·  灾害原因公布!初步核查29人失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球知识局

美国的崛起,离不开这条黄金水道!地球知识局

地球知识局  · 公众号  · 地理  · 2017-08-06 20:24

正文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你身边的人都在悄悄关注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本文为我局的第 247篇 观察文章,今天我们讲讲 密西西比河 的故事

文字:猫斯图  |  制图:孙绿  |  编辑:大绿


说起美国的水上航运,绕不过去的一个名字就是 密西西比河 。这条世界第四长河在美国的地位正如母亲一般,不仅为美国带来丰沛的 淡水资源 ,更给美国的社会经济分工准备了 地理交通基础。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看看密西西比河的故事。




密西西比河在印第安人部落当中有着无数的名字、无数的代号。这些看上去大相径庭的名字最终全部都指向同一个信号: 这条河对当地人来说是生存生活的必需。


对于美洲土著居民来说,密西西比河既是一条 水上高速公路 ,同时也是他们 食物的来源。 原住民们驾驶着独木舟在河上下游运送物资,做着他们简易的商贸活动。从河中打来的淡水鱼也是他们正餐中必不可少的食物。


大密西西比盆地

可以说是美国地理的核心


直到 殖民者 到来,这些原住民才渐渐离开了密西西比河流域,向西迁徙,不得不将这一条大河 给了后来的欧洲殖民者。 由于缺乏文字材料,现在的人们已经很难再去还原印第安人时代密西西比河沿岸的生活了。


土著在密西西比河旁进行商品交易

(试图还原一下)



最早来到密西西比河畔的是西班牙探险家 埃尔南多·德·索托 ,当时他已经功成名就,横扫了危地马拉、秘鲁等地。


来到密西西比河西岸的德·索托 想顺着这条大河南下去劫掠那些原始部落 ,增加自己已经过人的财富。


埃尔南多·德·索托



1541年5月,他的探险队沿河南下到达了河的南端,也就是今天的 孟菲斯市 。但贫困的当地土著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收益,反而持续不断地骚扰着他的探险队。


德·索托在北美的探险路线



内外交困之下,探险活动无法进行,连这位密西西比河的发现者自己也葬身于密西西比河水当中。


第一位探险者下线




从法属加拿大出发的探险队是第二支到达密西西比河畔的欧洲殖民者。这 打开了法国人对这条大河流域的认知。


九年之后,法国人更是找到了一条通过伊利诺伊河 从五大湖到达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新航道。


法国人的路线,沿线三大城市

芝加哥、圣路易斯、新奥尔良



法属加拿大的探险队所绘的考查地图



熟悉大陆交通的法国人 很快意识到 这条大河的 运输潜力 将会对整个北美交通产生重要的影响。


再加上当时法属的北美殖民地在墨西哥湾区和加拿大领地之间,有一个巨大的空当 需要大河来连接 ,法国人就将密西西比河谷整个纳入囊中, 宣称这是自己的领土。




图为在密西西比河畔与土著交谈

的法国探险家雅克·马奎特



法国商人们在河的 上游 建立了诸如 圣路易斯 这样的城镇,这里后来成为了美国北方的 重镇。


急于经营上游河口的法国人没有发现, 下游 的河谷很快被 西班牙人 侵占了。


一幅描绘德索托和西班牙征服者

第一次看见密西西比河的画作



反正也已经对河下游失去了控制,法国干脆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借1783年的《巴黎和约》 将这条河作为新生美国的西边界。


共享长江,有可能么?


但美国显然并不满足于 在密西西比河以东 如此 受限制 地发展。在得知法国和西班牙达成密约,将默认西班牙对河下游的占领权时, 美国人终于坐不住了。


通过杰斐逊政府的斡旋,最终 美国向法国购买了 路易斯安那州。


购买现场



彼时的路易斯安那 地域广大 ,从五大湖区一直向南延伸到墨西哥湾。控制了这一广大区域的美国不仅获得了和当时领土面积相当的新疆域, 更把密西西比大河收入囊中。


拿下路易斯安那

在美国的扩张历史中意义重大



不过由于当时美国经济仍然是小规模的农业经济,对跨地区的商业调度并不重视,密西西比河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体现。


当时人们在地理上对密西西比的认识也有很多空白,直到一个世纪之后,从 1905年 开始,美国大量组织对密西西比河上下游的探索。到 1932年 ,美国人才终于明白今天在明尼苏达州的 爱塔斯卡湖 是密西西比河的最远上游。


大密西西比与爱塔斯卡湖


这个源头可不好找,正如寻找尼罗河一样耗时良久、难觅其踪。它的名称爱塔斯卡就来自于拉丁语 “真正的源头” 的意思。


关于尼罗河源头的故事

点击下图 即可打开


年轻的合众国在获得辽阔的新领土之后, 商业化的行动 便立刻展开。


1811年建造于匹兹堡的 新奥尔良号 第一艘进入这条大河的蒸汽船。


只是这艘新奥尔良号的处女航便不幸遇到了一场 大地震。 这场地震引发了密西西比河的 洪水泛滥以及河道改道


这对航船而言是致命的失败。好在新奥尔良号最终还是克服了这些困难, 成功完成了在密西西比河上下游的巡航。


匹兹堡出发,入俄亥俄河,

如密西西比河干流,至新奥尔良



由于蒸汽船不需要考虑风向、货物载运多的特点,新奥尔良号和它的后继者很快完成了 密西西比河上交通的彻底革命。 14年 之后,大河上已经有了 1200艘 货运蒸汽船。


这些船只的运输能力使得从 辛辛那提、俄亥俄 等地的产品送往更发达的 东北海岸 比原有的陆路通道快了一倍。


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尽管穿越 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山路 直线距离更短,但因为山道崎岖, 这条路远不如水运快捷。


迷之山区



蒸汽船的出现更 为密西西比河流域带来了空前的繁荣。 当时美国半个国家的经济都是围绕这条大河展开的。


一个城镇接着一个城镇,人们渐渐地把密西西比河流域的 所有潜在港口都连接了起来。 按时抵达的船只为人们带来了生活物资、邮件和乘客。


当时的孟菲斯港口



这使得整个美国 的物资调运和社会分工 变得越来越轻松。沿着河岸也兴起了许多 新兴的产业 ,比如修整河岸的施工队、为蒸汽船提供燃料的加油站和储藏货物的货仓。


但随之而来的 南北战争 打破了这一次繁荣的增长。这条河道的控制权显然 是南北双方争夺的焦点。



随着联邦军打赢了维克斯堡之战,密西西比河的控制权落入了北军的手中。联邦总统 亚伯拉罕·林肯 对此的评价是 “美国的万河之王现在终于可以通向海洋了!”


维克斯堡附近和防御示图,1863年



内战中的密西西比河



南北内战结束后不久,这条河流上的交通又开始逐渐复兴。更新更快的蒸汽船在河上来回移动,进一步刺激了美国的河运贸易和东北地区发展。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孟菲斯港口



但这一次的复兴时间并不长久。随着 东西铁路和运河的建设, 密西西比河的南北向水道 甚至被人认为是一种阻碍 ,影响了东西向的通行。密西西比河沿岸新建的城镇 逐渐被人们废弃。


一条大河的黄金时代似乎就这样过去了。


美国在巩固南北统一之后

向西的无限扩展成为新的时代主题


密西西比河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其他交通工具逐渐饱和,美国的东西向交通调度又开始变得不灵起来。


而密西西比河却被认为是越来越宝贵的自然馈赠。


在联邦政府的主导下,人们在河上修建了新的补给线,随之河上本就基础良好 的水道商运 就开始表现出强劲增长。


各种化工和重工业原料,比如煤炭、钢铁、沙石都沿着这条水道不停地向美国东北海岸运输, 为紧靠欧洲的兵工厂提供了大量原料。


这条老航路的重新开发,在某种意义上保障了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美国在巩固南北统一之后

向西的无限扩展成为新的时代主题

这一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 密西西比河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负责 监督 密西西比作为商业航道的 维护以及改良 工作。这一委员会的管理措施除一般的航道疏浚外,还包括 建设 有船闸的旁侧运河,以绕过急滩。


到20世纪初,他们开始在河道上修建通航闸坝,以渠化航道。目前密西西比航路除了主流外,可通航的支流约有40条,水深2.75米的航道达1万千米,并通过运河与五大湖连成巨大的内河航运系统。


密西西比河流域图



尽管在河运交通上的地位无人能及,但密西西比河同时也是一条 会泛滥 的任性大河。 对它的防洪保护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法国人建设新奥尔良时期。


当时法国殖民者建了 一座小的堤坝 来保护新生的新奥尔良市免受密西西比河溢水的影响。


1851年泛滥的密西西比河



大约两个世纪之后,沿河岸逐渐修建起了一批有防护功能的地方性堤坝。但由于资金不足以及对后果的估计不足, 这些互无联系的堤坝能起到的效果很有限,水不是从这里就是从那里涌入 ,对河边的工农业有着恶性干扰。


直到 1927年的大洪水 之后,联邦政府才下令沿河岸建设 统一规划的坚固堤坝。 为了建设这座堤坝,密西西比河的河床甚至都被改变了位置,由此造成的河流改道比航运委员会为方便通航所做的规划影响更剧烈。


1927年洪水淹没的房屋



堤坝当然是防洪的利器,但正如大禹治水的原则,洪水宜疏不宜堵。 密西西比河洪水防治原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