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
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开国称帝。
公元627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为帝,是为唐太宗。
赠萧瑀
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繁华无双的大唐王朝就此拉开序幕,登上历史舞台。
唐诗江湖由此开场。
初唐
在唐朝最初的几十年间,诗坛还是一片荒凉。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虞世南、储亮、李百药、上官仪这些相对眼熟的名字下面,仅零星地缀着个位数的出彩作品。
于是,「初唐四杰」出现了。
可以说,他们引爆了唐诗的寒武纪。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些人都是个顶个的猛。
其中,尤以「诗杰」王勃最为牛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竟是他乡之客。
王勃可谓在唐诗江湖上留下了浓厚一笔。只可惜天妒英才,这位天才少年27岁便离开了他所钟爱的大唐诗坛。
公
元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同年冬,唐高宗李治读到他《滕王阁序》中的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不禁拍案惊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
遂令内侍传旨:召王勃入朝!内侍太监告诉他,王勃已落水而亡。
唐高宗喟然长叹:
可惜,可惜,可惜!
八年后,陈子昂进士及第。
陈子昂是唐代第一个举起诗歌革命大旗的作家。有「诗骨」之称。
他进一步发展了「初唐四杰」所追求的充实,刚健的诗风,彻底肃清了齐梁诗歌中绮靡纤弱的习气,对盛唐诗人张九龄、李白、杜甫产生了深远影响。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逝于洛阳,武则天执掌朝政。陈子昂因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
公元698年,38岁的陈子昂因壮志难酬,辞职还乡,不久后父亲逝世。居丧期间,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罗织罪名逮捕陈子昂,致使陈冤死狱中,终年41岁。
盛唐
公元695年,新科进士的队伍里,站着一个36岁的青年。
他叫贺知章,人称「诗狂」,系本届科举状元。
回乡偶书(其一)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生于公元659年,与「初唐四杰」是同一时代的人物,但和「初唐四杰」相比,贺知章却是名副其实的大器晚成。
那时候没人知道他会成为中国古代最长寿的诗人,也没人知道在他退休那年唐玄宗会带着文武百官送上一程又一程。
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
在他去世后,李白独自对酒,怅然有怀,想起当年金龟换酒,一时百感交集,挥毫写下了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的诗句。
与贺知章相关的另一个称号是「吴中四士」,「吴中四士」不是贺知章一个人,而是四个人。
另外三人是张旭、包融、张若虚。
张旭人称「草圣」,书法一绝,自是不消多说的。
包融是盛唐初期诗人,现存诗作仅有八首。当然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当属张若虚。张若虚的诗,现存的仅剩两首而已。这两首当中就包括这首有
「孤篇盖全唐」称誉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正是这首《春江花月夜》,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公元707年,张九龄进士及第。
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张九龄深受时人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
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可惜。
张九龄罢相后,每当有人向唐玄宗举荐人才,唐玄宗必问:
风度得如九龄乎?
望月怀古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颇有识人之道,他曾断言安禄山「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可惜的是唐玄宗并没有采纳他的忠言。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入蜀,忆起张九龄对安禄山的断言,痛哭流涕,并遣使祭奠张九龄。
公元724年,27岁的王昌龄远游边塞。
他著名的边塞组诗《出塞》《从军行》等佳作,大约作于此时。
王昌龄与高适、岑参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
高、岑二人擅长歌行长篇,高诗昂扬奋激,岑诗瑰丽雄奇。
王昌龄却另辟蹊径,以短小的绝句形式,抒写征人的种种情思。他的诗含蓄深沉、情景交融,配以格调的舒缓自然、音节的宛转浏亮,成为传唱不衰的名作。
出塞(其一)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有「诗家天子」的美誉,又被尊为「七绝圣手」,他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一诗被誉为唐诗七言绝句压轴之作,就连李白、杜甫这样的大咖看了,都打心底里钦佩不已。
公元728年,「诗星」孟浩然科举落第,时年39岁。
落第后的孟浩然,仍留在帝都长安献赋以求赏识。他和时任宰相张说交谊甚好,相传张说曾私邀孟浩然到家中做客,恰巧碰上了唐玄宗来访,吓的孟浩然连忙钻到床榻下躲避。
张说不敢隐瞒唐玄宗,据实奏告。唐玄宗对孟浩然也是久仰大名,便让他出来相见,并让孟浩然献诗一首。
孟浩然自诵其诗《岁暮归南山》,当读到 不才明主弃 一句时,唐玄宗很不高兴,批评他说:是你自己不要做官的,又不是我放弃了你,你怎么能冤枉我(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惹恼皇帝后的孟浩然,只得返回老家襄阳。之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与王维合称「王孟」
。
公元731年,王维状元及第。
现在我们说到王维,会马上想起他的诗作:
「行到水深处,坐看云起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他的诗,在语文课本里出现的频率真的很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
,
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
,
王孙自可留
。
王维
不仅参禅悟理,且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他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他:「味摩诘(王维字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现存诗400余首,他的诗在他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唐代宗曾尊誉他为
「天下文宗
」。
他在大唐诗坛的地位仅次于李白、杜甫,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
高峰
李白和杜甫,是唐诗的两座高峰,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
李杜在唐代诗坛的地位,堪比武侠小说中少林武当在江湖上的地位。
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诗人,他的名,他的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中国人,你可能不知道上一任国家主席是谁,但绝对不会不知道李白是谁。
因为这个人实在太有名了,有名到你想不知道他都很难。
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是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尊为「诗仙」。
他的诗雄奇飘逸
,
艺术成就极高。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公元742年,在贺知章的极力推荐下,唐玄宗召见了李白。
进宫朝见那天,唐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李白面前,并亲手给他调羹。唐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唐玄宗对此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次年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唐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奉诏作了有名的《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公元744年,李白受奸小馋谤,被唐玄宗赐金流放。这年夏天,他在洛阳遇到了杜甫。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他们的这次相遇被闻一多称为「晴天里的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
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小李白11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是唯一一位可以与李白并肩媲美的诗人,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与李白所不同的是,杜甫的诗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情怀。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
中唐
公元796年,孟郊进士及第。
欣喜之余,他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的千古佳句。
这是孟郊奉母命第三次应试,高中后的孟郊随即东归,告慰母亲。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对于孟郊而言,这首《游子吟》大概是他最为鲜为人知的作品了。临行缝衣的场景,伟大无私的母爱,加上孟郊真挚自然的情感,每每读来,潸然泪下。
孟郊有「诗囚」称号,与「诗奴」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公元792年,韩愈进士及第。
提到韩愈,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后人所给予他的称誉,「唐宋八大家之首」「千古文章四大家」以及苏轼赞誉他的「文起八代之衰」。
还有他那两篇脍炙人口的《师说》《马说》中的佳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至于他的诗,可能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这句「天街小雨润如酥」吧。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韩愈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除此之外,他还有一首专门写给张籍的诗,叫《调张籍》。
除了诗歌文章之外,韩愈在政治上也是有所作为的。只是此时的大唐,已经盛世落幕,进入藩镇割据的时代。
公元793年,刘禹锡进士及第。
与刘禹锡同年及第的还有一个人,他叫柳宗元,二人合称「刘柳」。
公元802年,刘禹锡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交往甚密。
刘禹锡有「诗豪」之称,他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比如他写给白居易的这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就是他诗作富具睿智哲理的证明。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与刘禹锡不同的是,柳宗元以文章见长。他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也同居「唐宋八大家」之列。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就成就而论,他的文章的成就大于诗歌。其诗歌最鲜为人知的,当属那句被网友调侃朋友放屁杀伤力堪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江雪》了。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陈凯歌导演的电影《妖猫传》想来大家都是看过的,影片里就有大诗人白居易的登场。
说到白居易,我们自然会想到他的名作《长恨歌》《琵琶行》,以及诗作中的名句: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出生于772年,有「诗魔」之称。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唐成就最高的诗人,与李白杜甫同列为唐代三大诗人。
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
「老妪能解」
之说。
公元800年,白居易进士及第。
两年后,元稹进士及第,与白居易一共供职于秘书省。元白二人同为唐代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私交甚好,堪称唐朝好基友。
公元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愤青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又被诽谤,谪贬为江州司马。
元稹听说后,写下了《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一诗: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最出名的诗作,当属他写给亡妻韦丛的悼亡组诗《离思五首》。
离思五首(其四)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的诗写的确实深情款款,但元稹本人,却是个货真价实的渣男。尤其是他和女诗人薛涛的交往,那种放倒了就闪人的撩妹手法,最为后人诟病。
公元813年,继王勃之后,又一位天才少年英年早逝。
他是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