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享
智库灯塔旗下微杂志,主要分享强有力的设计作品、产品咨询、动态,是设计师及产品经理的智慧分享平台。设计是信仰,产品是追求,请将您想推送的图私信发给我们。智库灯塔专注于产品经理和UI设计培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  ·  2025年1月广西文化和旅游新媒体传播力月度榜单 ·  昨天  
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  ·  2025年1月广西文化和旅游新媒体传播力月度榜单 ·  昨天  
视觉志  ·  七言 | 骄傲使人进步,谦虚使人猥琐。 ·  昨天  
三表龙门阵  ·  没有 DeepSeek 的世界 ·  2 天前  
YangFanJame  ·  丝芙兰,让盲盒赌狗输的一塌糊涂! ·  2 天前  
天玑-无极领域  ·  狗东的外卖,做不起来。1、外卖员要现钱,趁年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智享

从需求分析的角度去看待买房的问题

智享  · 公众号  ·  · 2019-03-28 15:42

正文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遇到过这个问题:


“这东西挺贵的,我不知道它值不值,也挺想买,但怕浪费,该怎么办呢?”


都说我们是研究比较和选择的一群人,如果你深谙当中价格和需求的关系,也许你每次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你会变得更加从容和自信,并且很少会买到不合适的东西。


这个周末去香港开了个户,吃了一顿美味的刺身大餐。在坐直通车的时候,总结了一些最近遇到的观点和思考,我尝试着用需求分析的角度去剖析“买房”这个大选择。


趁着这个机会,分享给大家:




-01-

前言:需求并不是发明家的专利


首先,需求并不能被发明出来,不然我们的需求分析方法就是瞎扯。下面我说说为什么:


大约在三年前,我的一个同事曾和我讨论过一条很有意思的问题:需求到底能不能被创造出来?尽管她一直认为,需求就是被创造出来的,而且越厉害的人,创造需求的能力就越强,例如乔布斯。。


我不知道她抱着这个观点驰骋在产品的设计市场里,会不会被其他人质疑。


但直到现在,我还是保留我的意见: 人类只是在不断发现新需求,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并不能被创造出来。


更多时候,需求是一种发现,而不是一种发明。


发现是既有存在的事实,它和其它事情都存在着联系,只是我们一开始不知道,对应的是 观察、好奇心、同理心 而发明却是新事物,诞生伊始才尝试和其它事情产生联系,对应的却是创造力、做整合的能力。


但请注意,发明在尝试和其它事情建立联系的时候,这个过程有可能是不成功的。所以我们通常用好与坏来评论这个发明,基于市场竞争和淘汰是常态,好的发明才能被保存下来。


而发现因为是既定存在的联系,不存在成功与否的概念,自然就没有好坏之分,更多时候,我们都是习惯用 关系强弱来衡量 它们之间的联系。


需求分析的意义,是找出需求与需求之间的联系,从而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细分出这个需求的使用场景,并做出合理的判断。


这种方法对与那些刚诞生不久的物体,是起不到分析作用的,毕竟他还没有任何联系。




-02-

房价还会不断上涨吗?怎么买?


我们尝试从需求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为了避免过多无谓的发散,暂定这里的房价是指 一线城市, 且外来人口 增量为正值。


一个人每天有8个小时是睡眠时间,除了工作场所之外,居住场所便是一个正常人长久停留的地方,所以人会有居住的需求,就像上面所说,这是天然存在的,并不是在某天被牛人所发明。


既然是早已存在,这里面的关系肯定是千丝万缕,以用户的角度,从日常生活需求的使用场景中,由高频到低频罗列出来,并选出 使用频次最高的 前面几个作为关注对象:


1、居住需求

2、工作需求

3、饮食需求

4、出行需求


饮食需求虽然和其它三个需求联系度很高,但是对房价并没有直接影响,就算没有房子住,人也需要首先解决温饱问题。


而出行这个需求其实是附在居住和工作之上,出行距离大部分都是特指从家里到公司的通勤距离,毕竟现在没有几个人,买房是单纯为了周末逛街舒服,假期出国旅游更方便。


所以只剩下居住、工作两大需求,我们再来仔细分拆:



居住需求


对于注重居住需求的人来说,他们一般都有 稳定的收入来源, 或收入高低可以通过自己的控制来调节,他们更关心居住的质量、设施便利程度和将来的投资价值。


这群人以中产、小康家庭居多,他们更多的关注点在 一手房还是二手房 ,在一线城市里面,一手房早已成为稀有物品,随着住宅用地面积被不断利用, 一手房只会水涨船高,越来愈贵。


而二手房虽然比一手房数量多,但放眼整个存量市场,还是属于稀有品,毕竟大部分还是以土著居民为主,对新入户一线城市和土著下一代的年轻人并不友好。只要这个城市的人口净流入增幅在增加,存量的房产就会不断被稀释,价格也越来越贵。


有人会说,一线城市的房价太贵,无论是一手还是二手都太贵,贵到没有人会买。如果大家都因为太贵不买,价格就会回落,然后等回落后再入手。


这似乎能说得通,又像是那么回事。


但其实这个想法却忽略了一个本质问题: 价格反映需求, 无论现在的定价是高是低,它都反映着目前的市场需求。


高昂的价格能筛选出现阶段内,对居住需求高且资金充裕的用户,如果暂时没有这种用户,价格可能会稍微下降一点,但一旦触达了其余用户的心理预期价,买盘立即成交,就跟股票里面的挂单卖出一样。


通常这些在 价格处于价值曲线下方的房子都叫做:笋盘 ,但很快价格曲线又会重回合理价值区间。这也就是笋盘容易被秒杀的原因。


简单地说,你要保证自己是这堆 居住需求较高的人里面资金最充裕的,而且信息不对称量少, 才能吸收到这种下降波动的红利,否则这里面的降价和你没有半毛钱关系。


作为大部分看重居住需求的人来说,住得舒服最重要,基本上价格合适,交通区域过得去,各方面合适就可以买,且时间越早越好。



工作需求


对于注重工作需求的人来说,通过工作场所的固定程度,我们也可以把他们分为两种: 固定场所工作和无固定场所工作。


如果是创业者又或者是freelancer,就属于无固定场所工作,尤其是早期创业者,工作场地有较大可能不受地域因素的影响,而且早期的初创公司很少位于城市的核心地段。


毕竟对每个创业者来说, 做什么是不确定的, 现在做这个以后是不是还做这个也是不确定的,从0到1几乎都是在摸索中成长。


人天然追求确定性的特质在这个时候就会被放大,大部分考虑了家庭因素的创业者,都是先安家,再置业,那么这又回到了第一种情况,也就是优先考虑居住需求。


再说,你大部分时间可能是在家工作,就算不在家,你也是找一个在家附近的办公室作为你的孵化基地,因为这个时候, 最重要的是不断地尝试和调整业务方向,而不是在哪里创办你的企业。


而固定场所工作,也即是我们所说的打工,对工作场所和工作特定场景的依赖程度会更多,毕竟好的公司都集中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尤其是服务行业。


公司需要考虑吸收优秀人才,以及客户服务触达成本的问题,所以好的公司将会相继入驻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这里有着最好的资源。


但其实,城市核心区域的面积是有限的,而且商业用地的用地面积也是有限的,再加上政府早已对容积率等用地属性做出规定,所以 这个区域能创造的就业人数也是有限的。


一般来说,用地性质是规划局在做城市规划的时候定下来的,后期没有重大问题不会随意更改。而城市在发展,业务在不断衍生,所谓办公商业用地的需求在不断上升。


政府总不能说为了保证城市核心区域商业办公的增量发展,而把民宅和教育等用地提前透支,更不可能把已建成的住宅群推掉重建。


为了适应商业用地需求的不断上升,政府只能另设城市核心区域, 把旧核心区域不能容纳而溢出的好公司向新核心区域转移, 这些地方通常还会被冠以“新城”、“新区”之类的名字。


政府为了快速扶持新核心区域发展,对企业进入的政策会有相对的利好性倾斜,交通区位等因素也会重点优先跟进。


一些增长较快的企业,为了更好更低成本地扩容,它们往往会选择转移到新的核心区域,而一些老牌公司的新兴业务领域,也会因为政策倾斜选择到这边单独发展。


一些已找到成熟业务方向、清晰商业模式的创业公司,也会期望搬进新的核心区域,尤其是一些注重门面工作的行业,如:金融公司和事务所等。


对于非创业者,如果你工作领域仍属于传统行业,以 固有业务、行业品牌影响力为生的公司, 你还是应该重点关注旧的核心区域,找到那些通往旧核心区域的交通干线,如地铁线路、环城高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