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冲接受Green BAZAAR的视频采访时,正在美国南部参与一部电影拍摄,这是一部圣诞片,喜剧,她在其中扮演一个配角。在此之前,她在温哥华拍摄的也是一部喜剧。
“到了演艺生涯的冬季,我找到了喜剧。这一辈子,总觉得自己深爱的是戏剧,年轻时更爱的是悲剧,但到了一定年龄,看到的‘喜剧’更多一些,看到生命中、生活中的一种荒谬,更容易用喜剧的态度去面对人生。”
金宇澄在推荐序《那些不记得的,蜂拥而来》中提到一件陈川送给陈冲的“西比利亚”貂皮大衣。从编辑的视角来看,他觉得陈冲的“展开”不够,为什么哥哥要送“西比利亚”貂皮大衣?为什么他那么想出去?他怎么走的?如何带上那么多画?
提起这件貂皮大衣,陈冲浅笑,语气像是讲述起一个与她无关的喜剧故事。
她记得当时整理行李快完成,哥哥突然给了她一个大包,里面是一件貂皮大衣。“我当时根本不领情!我跟他抱怨,你这么一来我怎么整理啊。那么多日用品,都快整理完了,现在我又得重新来。”陈冲当时的关注点在自己要带走的行李,当年皮箱珍贵、日用品也难以舍弃,能带的东西有限,总归要仔细鉴别取舍。如此情况下,貂皮大衣仿佛成了一个不合时宜的物件,甚至在美国的某一段时间,陈冲还想过把这件大衣卖掉。
“因为那时候,物质生活是非常贫乏的,根本不懂什么叫貂皮大衣,什么叫昂贵。我们的生存条件决定了当时一切都是最基本的东西,就是温饱。现在回头想,我哥也可能觉得,不管怎样,我妹妹也是个电影明星,到了美国得看上去有身价才行。”陈冲最后半推半就地带上了这件貂皮大衣,再怎么说,美国东部也确实要比上海冷许多,她是后来才知道这件大衣的来历的。
当时陈川刚刚美校毕业被分配到上海交大,在他的众多学生里,有一位来自东北、家里从事貂皮生意的学生,陈川当时接画连环画的工作,然后把自己挣来的所有钱,委托他买来了能找到的最好的貂皮,送到上海的“第一西比利亚”商店,为陈冲定做了这件貂皮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