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的“机器人”一词,其实并不精确,其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不是我们这个民族关注的领域。但凡一个民族特别关注哪个领域,那么该民族在这个领域内的词汇区分就会特别丰富。
而对于自动机械的研究,中国虽然古代也时有发生,例如诸葛武侯的“木牛流马”,但总体被归为“奇技淫巧”之列,士大夫是不大稀罕的。因此,我们这方面的词汇也是相对比较匮乏的。
而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欧洲人却对此乐此不疲。从古希腊开始,制造自动机械就是该文明比较关注的一点问题。所有的自动机械都被称为automatos。而德语的der Automat一词正是来源于此。Der Automat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
指的是所有通过机械手段能够自动模仿某种生物活动的装置,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其他生物。从这个意义上讲,“木牛流马”当属于此列。而欧洲历史上最著名的Automat当属
法国活动玩具制造家付岗松(Jacques de Vaucanson,1709-1782)制造的鸭子,据说这鸭子还可以进食和排泄。
当然,付岗松本人还在1738年制造了人形的自动机械,而这种以人为模仿对象的自动装置,我们进一步称其为der Androide(请注意,重音在长音 i 上)。
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安卓”,让我们来看看安卓的图标就明白了:
而到了1921年,捷克作家卡雷尔·卡佩克(KarelČapek)在他的剧本中创造了一个词,专门指的是能够代替人类进行劳动的Automat,因为捷克语中“劳动”叫做“robota”,所以他就把那种能够代替人类劳动的机器人成为Roboter。
所以,在德语中,要表示“机器人”的概念至少有三种选择:1. 作为含义最广的概念,der Automat既可以指机器人,也可以指机器生物,以及其他自动装置;2. 而外形与人类似的自动装置,我们则用der Androide,它包含的机器人既可以是劳动型,可以是娱乐型等;3.der Roboter原指所有能够代替人类劳动的机器人,尤其是指工业机器人。这就是大概三个词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