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青报旅游周刊
旅游产业的观察者、推动者、旅游资讯的收集者、分享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直播海南  ·  时间定了,油价或将调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青报旅游周刊

首届塞上朔州长城国际旅游节开幕

中青报旅游周刊  · 公众号  ·  · 2018-05-24 07:30

正文


5月18日上午,由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朔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8首届塞上朔州长城国际旅游节在山西右玉县盛大开幕。

本次旅游节以“长城博览在山西,精品揽要在朔州”为主题,通过举办“两山理论与右玉绿色发展”峰会暨右玉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建设恳谈招商会、国际文化嘉年华朔州长城徒步活动、“游长城·寻美食·品文化”塞上朔州国际美食节、塞上风情(国际)油画展、2018首届塞上朔州长城旅游座谈会暨“长城博览在山西,精品揽要在朔州”长城旅游推介会等9项系列活动,旨在全方位展示朔州长城魅力、旅游资源和文化形象,进一步加强朔州和海内外的文化交流,扩大右玉精神影响,助力脱贫攻坚,推动形成文化与旅游融汇互动、生态与产业一体发展、富民与强市同步推进的良好态势。

18日下午,在“两山理论与右玉绿色发展”峰会暨右玉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建设恳谈招商会上,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委书记吴秀玲,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赵德清,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教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旅游智库秘书长石培华,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监事长、《中国生态文明》总编辑杨明森,中青旅副总裁袁浩,中国青年报社社长、总编辑张坤,中国农民日报总编辑何兰生,北京绿化基金会副理事长、第五届首都道德模范、环保公益人士廖理纯,中华全国学联执行主席、北京大学学生王泰蒙等8位嘉宾围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先后作了交流发言。

朔州市委副书记操学诚表示,朔州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座新型能源工业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山河壮美、生态宜居的塞上绿洲。当前,朔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右玉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特别是绿色发展理念,自觉践行“两山”理论,坚持生态立市、稳煤促新战略,战略定位上坚持生态优先,产业选择上立足生态为基,着力构建“2+7”产业格局。围绕打造“塞上绿洲、美丽朔州”,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六大行动,使朔州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举办“两山理论与右玉绿色发展”峰会,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对右玉精神的重要批示精神,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会议期间,浙江省安吉县、陕西省延安市、河北省塞罕坝林场、新疆自治区阿克苏市和右玉县达成广泛共识,共同发表并签署了“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右玉绿色宣言。

会议号召,右玉县要充分发挥绿色生态这个最大优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战略不动摇,坚持绿色发展,努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富民产业,走出一条统筹推动生态建设、旅游开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符合右玉实际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据悉,朔州是山西省长城资源最为富集的城市之一,是山西长城的杰出代表。朔州市现存长城327公里,保留了从战国到明朝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类长城遗存1649处,占全省的40%。特别是孕育了宝贵的“右玉精神”和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右玉县,境内分布着上百座古堡,被称为“中国古堡之乡”。当前,朔州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全省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定位,立足丰富的长城资源优势,将“长城”与“生态”相结合,提出“举右玉龙头,走生态之路,打长城品牌”的发展思路,举全市之力,努力将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朔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耳东表示,真诚希望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参与把朔州打造成为中国北方最具特色的以“生态文化、长城文化”为标识的旅游目的地,把朔州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努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净化旅游消费环境,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扎实做好节日期间的各项旅游安全工作,让广大游客游得安全,游得舒心。

出席本次活动的还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的全国知名长城保护专家、国内知名旅游专家;中青旅、华侨城、中景信、东方园林、银河证券等50多家文旅集团和投资机构负责人;美国、法国、俄罗斯、奥地利、乌克兰、南非、加纳、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国家的50余位国际旅行商;中国长城沿线城市、周边地市旅游主管部门及部分旅行社代表等。


右玉绿色宣言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第一次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树起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里程碑。2017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从塞罕坝林场、右玉沙地造林、延安退耕还林、阿克苏荒漠绿化这些案例来看,只要朝着正确方向,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生态系统是可以修复的。”今天,在右玉县举行“两山理论与右玉绿色发展”峰会,浙江安吉、河北塞罕坝林场、陕西延安、新疆阿克苏和山西右玉,围绕“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主题,进行深入研讨,达成广泛共识,共同发表绿色宣言。


一、践行“两山”理论不动摇,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范式。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大力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艰苦奋斗,久久为功,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两山”理论在中华大地化为生动实践、结出丰硕成果。


二、厚植绿水青山不懈怠,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绿色与繁荣昌盛相连,荒芜与衰落贫穷搭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我们要携手倡导、自觉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动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面加强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重要水源地和重要湿地的保护和建设,持续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着力形成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让我们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三、坚持绿色发展不松劲,形成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格局。 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互促共进、深度融合,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着力打造绿色产业、绿色制造、循环经济、清洁能源、低碳经济,积极鼓励和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全方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大地山川绿起来,生活环境美起来,人民群众富起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