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陪娃
我是芊妈,很了解美国当下的教育理念,从芊1岁起,就用这些方法做游戏,阅读(已读4000本),学英语,旅行。她幼小衔接很顺利,1年级还当了英语课代表。所以,妞教育娃路上的大小问题,我都懂,跟着我,用美国先进的教育方式,每天1小时高质量陪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i陪娃

掌握这2个聊天技巧,提高孩子社交能力

i陪娃  · 公众号  ·  · 2020-01-14 11: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边 i陪娃 回复“ 陪娃 ” ,查看往期文章目录


上周期末考完试,同事说她去接孩子放学,回家路上听她家女儿和两个同学聊天。

她家女儿和那个女同学数学都考了100分,那个男同学是97分,就听那个女孩儿对男孩儿说:你考前做了那么多卷子还考不到100分,你是不是没有认真复习呀?语气和眼神里都是怀疑,那个男孩儿听了很不高兴,没说话低着头就往前走。

同事家孩子一看同学不高兴了,就追上去跟他说:其实我知道你认真复习了,你把那个练习册的卷子都做完了,而且97分比你上次成绩高了好几分呢,不过没考到100分,你还是有点难过吧?那个男孩儿说:我是有点难过,但是我已经很努力了。

同事家孩子接着说:是呀,可能这次考试题目有点难,有道题我也是想了好半天呢。男孩儿说:下学期我再继续努力,一定能考100分。同事家孩子使劲儿点点头:嗯,加油!你有不会的题目可以问我。男孩儿说:谢谢你。

其实那个女孩儿和同事家女儿都知道男孩儿做了很多卷子,也都是关心同学才问的,但是她俩问的问题,一个让人不想回答,一个却能和人聊的很好,还被人感谢,这都是因为提问的方法不一样。

这让我想起有一次芊芊和同事家的跳跳一起坐车,30分钟的车程她俩只说了两句话。刚开始她俩都沉默,芊爸就提议她们玩ipad,芊芊问跳跳“想玩什么”,跳跳说“都行”,然后芊芊选了自己常玩的游戏玩起来,跳跳刚开始还凑上去看,后来又看窗外,反正俩人是谁都没有再说话。

芊芊后来跟我说,跳跳可能不愿意跟我玩,一路上先看她玩,后来觉得没意思又看窗外, 都不告诉她想玩哪个游戏。 同事也问跳跳, 跳跳说:芊芊姐姐会用ipad玩游戏,不像我只是看动画片,而且她玩的可好了,都不愿意跟我玩,我觉得有趣想问她,但是怕打扰她就没说话。

我和同事都觉得奇怪,怎么这俩闺女都觉得对方不愿意跟自己玩,还都挺委屈的? 后来再一细说,这俩闺女说的完全不是一码事, 芊芊用ipad玩游戏, 而跳跳是用iPad看动画片,芊芊问“想玩什么” 应该是问“你想玩什么游戏?”跳跳回答“都行”应该是说“看哪个动画片都行”,但因为 她俩这两句对话 太简单,谁也没表达自己的意思,也没理解对方的意思,还留下了不跟人说话只顾自己玩的印象。

上面两个例子都是孩子们聊天时的真实场景,我发现其实孩子只要掌握一些聊天技巧,就很有可能打开局面,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

所以,这篇就想教孩子一些实用的聊天技巧,而方法非常简单,练习几次慢慢就能派上用场了。


今天这套课程就叫做《如何从聊天中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目标是: 让孩子掌握聊天中的提问方式和回答技巧,提高社交能力。


1、《如何 从聊天中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的主要内容。


①这套课程一共5小课,每课之间都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第1-4课 ,让孩子通过真实案例演练和小游戏,练习使用聊天中的2个小策略, 策略①是回答的技巧,就是 在回答朋友的问题时,不只要说出答案,还要说明原因,策略②是提问的技巧,提出的问题 要尽量具体,能熟练使用一些提问关键词。


第5课 ,一本家长话术手册,总结了课程策略和平时练习时的话术。还列了一些聊天中应该尽量避开的雷区,提示孩子尽量不要和别人聊这些话题。



②课程表里有每一课的名称、目标和配套的游戏。


按照课表的顺序带孩子一课一课进行,教孩子体会到掌握聊天技巧能与人自在沟通,让自己更受欢迎,获得更好的社交能力,通过真实场景演练和游戏逐步掌握两个策略。


(点击课表↑可看大图)


下面芊妈按照课程表的顺序,把每一课都给妞们介绍一下↓


2、《 如何从聊天中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的分课介绍


第1课:什么样的聊天让人感觉舒服


第1课目标: 通过读小故事,让孩子知道,与人聊天时可能有不同的感觉,有的聊天是让人舒服自在的,能获取想要的信息,有的聊天是尴尬不自然的,也得不到想要的信息。


第1课内容: 小书《两个小记者》



故事书丨 小书里 描述了一次运动会结束后, 喜鹊和鹦鹉 两个小记者 ,分别对长颈鹿进行了一次采访。


故事的开始,是长颈鹿在运动会上的表现:赢得了 摘叶子比赛的冠军,但在随后的短跑比赛中,却是最后一名。


喜鹊和鹦鹉 都来 采访长颈鹿, 她们 想知道, 颈鹿比赛时的心情和输赢的原因,再问问比赛 对以后 的影响。


是我们却看 到两段完全不 一样的采访对话。

喜鹊问了5个问题,先问长颈鹿赢了比赛高兴吗?当然是高兴的,从第2个问题开始,后面连问了3个关于身高腿长的问题,长颈鹿回答的越来越勉强,用的都是特别简短的话,比如 “是呀”、“应该是吧” 而且不是低着头,就是看天空,大概有点不耐烦不高兴了, 最后一个问题,喜鹊问他 么腿长却 输给了腿短的袋鼠,他就干脆 皱着眉不回答了。


再看后面鹦鹉记者和长颈鹿的对话,就是很自然很流畅的感觉,鹦鹉问的具体,长颈鹿答的详细,一问一答中,就把记者和观众们想知道的信息都说出来了,而且因为聊的特别开心,长颈鹿还主动说了好多本来没想问的话题。

(p.s. 到底鹦鹉怎么问,长颈鹿怎么答,妞们带着孩子从故事书里找吧,芊妈这里就不详细举例了。


所以,采访效果很明显,鹦鹉记者的报道,大家都爱看,而喜鹊的报道,落在地上也没人捡。


这个故事里鹦鹉和长颈鹿的对话,就用到了接下来要说的策略。不过说策略之前,先让孩子自己感受下,舒服自在的聊天是什么感觉。


第2课: 聊天时的自在or不自在


第2课目标: 对比几个真实的聊天场景,让孩子明白聊天中会不会问问题、会不会回答问题,可能给别人带来 两种 完全不同的 感受。会聊天的人, 让人觉得舒服自在,顺着话题就想往下聊,不会聊天的人,会让人觉得尴尬不舒服,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也就聊不下去了。


第2课内容: 1套 真实场景演练的贴纸选择游戏



真实场景演练: 《给帽子贴上装饰》 装饰物是 蝴蝶结和羽毛贴纸,每个上面都写着一段聊天中的对话,让孩子读一读,体会一下这段对话是 舒服自在的,还是尴尬不自在的,贴在两个帽子上,然后再给对应表情的人物戴上。


比如这根羽毛上,问的人说“明天要出去玩雪, 这么冷的天还玩雪,你觉得会好玩吗?”这么问的话,对方不清楚问的人是怎么想的,是 怕冷 不想出去玩? 还是想出去玩但怕冷?


因为问的 是非题,回答的人直接说好玩或 不好玩就行,为了省事,大概也不会再具体说什么,果然 回答的人说: 好像是没啥好玩的。这个对话也就结束了,所以这个聊天让人觉得不太舒服,戴在男孩儿头上,因为他想的是:我不想跟她聊了。



再看一下这个蝴蝶结上的对话,问的人说了这么多冰雪项目,看来他是想出去玩的,而且他还问朋友“最想玩哪个项目”,而朋友也表示“听起来很有趣”。


然后问的人说“明天很冷”,这下我们就知道他是担心冷,接着他就提议“戴上帽子围巾手套”,答的人说谢谢他提醒,还要再去提醒别的同学。



这样的聊天就是舒服自在的,顺着话题自然就聊起来了,而且聊天中不仅获得了很多有用的信息,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这个蝴蝶结应该贴在女孩的帽子上,因为女孩心里想的是:和他聊天很舒服。



第3课:策略①- 回答问题要说明原因


第3课目标: 通过几个真实案例的场景演练和亲子游戏,让孩子掌握第①个策略,就是在聊天中回答别人问题时,不要只是简单的说出答案,还要说明具体的原因,最好能给提问者创造新的线索,这样才能使聊天话题自然的进行下去。


第3课内容: 1套 真实 场景演练的卡片分类游戏+1个亲子聊天游戏(初级)



真实场景演练:《说明原因了吗》丨 有3个场景和配套的两张聊天对话卡,让孩子先读一读故事背景,再判断两段对话中,哪个回答说明了原因,哪个回答没有说明原因,放在底板上对应的位置上。



比如,圆圆和方方的两段聊天中,圆圆问的第1个问题都是问“假期里的旅行,你开心吗?”如果方方的回答是“还行吧”,那后面没聊几句就结束了,如果方方的回答很具体,说明了自己心情变化的原因和事情经过,那两个人的聊天就能自然的往下进行。



亲子聊天游戏:有话说的卡片丨 芊妈给 这套游戏 设计了两种玩法, 在这一课里,咱们先用初级玩法来玩。


因为是亲子游戏,需要妞或孩儿爸和孩子一起玩,一共有8张卡片,也就是8个话题。


孩子抽卡片,家长按照卡片上的问题来提问,孩子来回答,回答的详细,让家长觉得能继续往下聊,才能接过卡片,如果家长觉得孩子的回答不够具体,不知道要怎么往下说,那就需要孩子说的更具体一些,直到可以接过卡片。


比如,我一个同事和儿子玩这个游戏时,儿子抽到的卡片是这张↓



同事问他“你最喜欢哪门课呀? ”儿子刚开始回答说是语文,同事觉得没有说明为什么,就没有接卡片。


儿子又说,因为我的语文成绩好呀,成绩好老师就喜欢我,所以我喜欢语文,同事觉得这次说的很详细,就接过卡片,接着问儿子:那你觉得为什么你的语文成绩好呀?儿子说是因为他读了很多书,阅读理解能力强,老师总是夸他,这让他更喜欢读书了。


同事接过卡片,夸儿子说:你回答的真好,我喜欢你的这个答案,因为你把原因说的很清楚。就这样他们的一问一答进行了好几轮,这个话题聊的差不多了,就可以再抽一张卡片,从聊天里还能知道一些孩子平时没跟我们讲过的信息呢。


(p.s 上面同事夸儿子的这句话,是玩亲子游戏时,妞们需要使用的其中一个话术,芊妈把这些用来引导、鼓励和夸奖孩子的话术,都整理到第五课的《家长话术手册》里了。

第4课:策略②-提出问题要具体


第4课目标: 通过真实场景演练和亲子游戏,让孩子掌握第②个策略,就是在聊天中 提问 尽量 ,最好不问是非 通过练习,教孩子掌握一些常见话题的 问句型和 关键词,知道在聊天中 可以问什么,怎样问才是具体的问题。


第4课内容: 1套 真实 场景演练的分类归纳游戏+1个亲子聊天游戏(高级)



真实场景演练:《你知道怎么回答吗》丨 这套卡片 分类游戏有一张底板和 12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问题。



先读问题,参考底板上的三个箭头后面的描述,让孩子想想当他听到这样的问题时,会是哪种感觉:

  • 不知道怎么回答。
  • 知道怎么回答,但回答的很简单。
  • 知道怎么回答,而且回答会很具体。


这样分类之后,如果属于第三种情况,就再往下看,想想这个问题是想让人回答下面的哪个内容,在前面的方框里画√。



比如,卡片上的问题是:我觉得你说的那个游戏特别有趣,你能再具体说说当时是怎么玩的吗?


这个问题问的很具体,回答的人一听就明白,问的人是想知道游戏的具体玩法,而且要联系当时的具体情况来说明,这就只要把当时是怎么玩的,也就是玩游戏的经过说清楚就行了。


所以,把这个问题归到第四条“描述事情经过”里面。



底板上列的这6条,其实也是聊天时可以参考的提问角度和关键词,当你想知道对方的哪一条信息,不妨就用对应的关键词,加上一些事实描述,直接问出来就行。


比如,问别人的爱好和优点时,通常可以让对方举例说明,问擅长的事情时,一般都会让别人说说具体的方法,如果是问一件事情,基本上离不开事情的具体经过、印象深刻的场景和对别人的影响这三个角度。


(p.s.这些提问的固定句型和关键词,芊妈也都整理到第五课的《家长话术手册》里面了。


亲子聊天游戏:有话说的卡片丨 还是第三课的那套话题卡片,因为练到第4课时, 孩子已经知道问和答的两个策略了,所以就不用只回答问题,还可以和家长变换角色,提问回答换着玩,这就是高级玩法了。

卡片上的8个话题,都是孩子平时和小伙伴们聊天时经常聊到的话题,括号里的内容是这个话题的提问提示,开始时,孩子对提问策略掌握的不熟练,就可以按照 这些提示 去提问, 后面练熟了,自己想也行。

玩法都差不多,就是可以互换问答角色来玩,这里就不细说了。

第5课: 家长话术手册

第5课的目标: 帮家长梳理出孩子聊天中常用的固定句型和关键词,还有玩亲子聊天游戏时的话术,妞们可以用来引导、鼓励和夸奖孩子,另外还有聊天中要避开的一些雷区,提醒孩子尽量不要跟别人聊这些话题。


第5课的内容: 1本《家长话术手册》



好啦,今天这套课程就都介绍完了。


3、这套《如何从聊天中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的课程使用年龄和汁源获取方式。


适用年龄:4-8岁,在聊天中因为不会提问、不会回答,不能自在的与人聊天,或者因为 不知道说什么使聊天 冷场、被别人误会 的孩子们。



最后,再跟大家唠叨一句, 《美式社会技能课程》 ,一共包含(200+)节,每周更新一个小专栏,算上今天的已经更新了19个小专栏。解决孩子成长中那些头疼但重要的问题,都可以从里面找到方法和策略哦。


— The End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美式社会技能课程》·培养孩子一生的竞争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