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书
加入“有书共读行动计划”,和1000万书友一起,每天早晚读书半小时,每周读完1本书,一年读完52本精选好书,成为期待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医生  ·  灰指甲不治能自愈吗? ·  23 小时前  
丁香生活研究所  ·  长得差不多,热量差一倍!10 ... ·  5 天前  
广东疾控  ·  将假期健康到底——春节返程提示看这里!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有书

今日除夕:岁除扫尽千般苦,迎年瑞彩启新程

有书  · 公众号  ·  · 2025-01-28 06:30

正文

文 | 有书努力芽 · 主播 | 晏娇


陆游在《除夜》中写道:

 

守岁全家夜不眠,杯盘狼藉向灯前。

相看更觉光阴速,笑语逡巡即隔年。

 

摇曳的灯光下,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中,就跨越了新旧界限。

 

今天是除夕,亦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旧的一年即将终结,新的一年马上来临。

 

“除夕”也叫 “岁除”,“除”有去除、更替之意,“夕”则是年兽的别称之一。

 

民间相传,每至年末,怪兽“夕”便会出来祸乱人间,人们为驱赶它,便会燃放烟花爆竹、挂大红灯笼。

 

但时至今日,除夕承载的早已不是对怪兽的恐惧,而是对新年的祈愿与奔赴。


 

爆竹声中一岁除

 

王安石《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中国人的心中,除夕有着无可替代的特殊意义。

 

除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就有“逐除”的习俗。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那时的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会击鼓驱逐“疫疬之鬼”,祈求来年身体康健。

 

这也成了除夕驱邪的源头。

 

这一天,从清晨开始,家家户户便忙碌起来。

 

家中桌子、椅子、地板,早已擦得锃光瓦亮。

 

家门口,父亲负责张贴,孩子在一旁帮忙递春联,母亲则仔细端详,指挥着高低位置,齐心协力,把新年的美好憧憬稳稳地贴在门框上。

 

此时若你出街,便看到街道张灯结彩,到处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商店里循环播放着《恭喜发财》和《祝福大家新年好》。

 

邻里乡亲们路上碰面,总少不了一句“新年好”,然后拱手祝福,相视一笑。

 

集市里的年货摊热闹不已,五颜六色的花朵、各式彩色糖果、山珍海味,琳琅满目。

 

孩子们穿着新衣,在巷子里嬉笑打闹,清脆的笑声在热闹里回荡,给年味再添几分纯真。

 

时至傍晚,华夏多地便开启祭祖仪式。

 

《荆楚岁时记》中写道:

“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
 

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摆上丰盛的祭品,点上香烛,对着祖先的牌位鞠躬行礼,表达对先人的敬意与怀念。

 

之后,全家团聚一堂,共享丰盛的年夜饭。

 

此时北方地区会包饺子,将满满的祝福包进一个个圆润的饺子里;


南方地区则多会制作香甜软糯的年糕,寓意着“年年高”。

 

长辈还会给晚辈发压岁钱,保佑新的一年平平安安,万事顺遂。

 

吃完饭,再围坐在电视机前,边看精彩的春晚边嗑瓜子聊天,一起熬夜守岁,共同迎接新年。

 

除夕,是一年的终章,更是新篇的序曲。

 

这一夜,所有的疲惫与烦恼都被爆竹声驱散,只留下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期许 。

  



阖家守岁共团圆

 

李世民在《守岁》中写下: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除夕就是阖家团圆,共同迎接新年,如果没有团圆,就像心里少了些什么。

 

就像在孤独和期盼中挣扎的唐代诗人高适。

 

天宝九载,高适在封丘县尉任上,年底到蓟北送兵,于除夕之夜困在旅馆,孤苦伶仃,遂挥笔写下《除夜作》 ——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他面对旅馆的寒灯无法入眠,思绪跨越千山万水,想必故乡的亲人一定也在除夕夜,思念着千里之外的自己。

 

而自己无法与之团圆,还又添了一岁白发,满心尽是孤独与悲慨。

 

千百年来,除夕早就成了“团圆”的代名词。

 

1月16日,江西的一位阿姨,手提肩扛带着满满当当的行李,从江苏到江西,她要坐18个小时的火车才能到家。

 

除了行李,她还带着方便面、8颗鸡蛋和电饭煲里的饭准备在路上吃,省钱和孙辈、婆婆一起过年。


  

1月18日,辽宁朝阳,一名男子开车1500公里回家过年。 

 

当回到家那一刻,小狗的迎接,家人的笑脸,让一身的疲惫全都一扫而空。


 

1月20日,杭州城站,55岁的河南籍民工大叔,带着几麻袋的行李在路旁等待。

 

每月生活只花五六百元,为了省钱选择了买站票,但一提起回家脸上就洋溢着开心。 

 

 

有钱无钱,回家过年。

 

在外打拼一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回家团聚。

 

一句“我回来了”,抵得过千言万语。

 

他乡再好,可没有亲人;故乡再差,我们也日夜思念。

 

有人没有抢到坐票,就带着马扎上车,在火车逼仄小角落里熬过十几小时的漫长车程。

 

有人干脆骑上摩托,顶着寒风奔波两三天。

 

还有人辗转于各个汽车站,在拥挤的大巴里被人群挤得东倒西歪。

 

回家的路或许很长很远,可只要想到家中的灯火、亲人的笑脸,便无惧疲惫、无畏艰难。

 

有家人在身旁的除夕才是除夕。

 

 

旧梦清零抛憾事

  

民间有这样一句谚语: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除夕是新一岁的前夕,也是除旧迎新的重要交界点。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有遇到过重重磨难与挫折,或许努力了很久没有得到回报;

 

也或许经历了疾病的困扰、亲人的离去、感情的背叛。

 

但人生漫漫,无论过去有着怎样的遭遇,我们依旧有重新开始的机会。

 

我的老友Mark在除夕夜有一项特殊的仪式。

 

他会把过去一年的快乐伤感事情都写在红色的纸条之上。

 

有一年我们一起过除夕,共同回忆了过去一年的经历——

 

挣到第一笔稿费的喜悦,拿到奖金后的狂欢,与爱人旅行的快乐;

 

体检出亚健康的焦虑,父母生病时的担心,股票下跌的沮丧。

 

此番种种,我们通通写在了纸条上,整整写了40多张。

 

然后Mark拿来一个火盆,将纸条全部放在盆中,点起火星。

 

看着他的动作我还有些不舍。

 

这些回忆都很宝贵,为何要烧掉呢?

 

Mark告诉我,所谓除夕,如今的“夕”早已不是怪兽的代称,而成了“往事”的别称。

 

在今天,除夕就是要告别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欢笑眼泪。


与过去一年干杯,然后迎接新的未来。

 

之后,他点燃火盆,看着慢慢燃烧的纸条,我心中顿生一份释然。

 

这个新旧交替的时节,也便是极佳的时机,让我们将过往清零,鼓起勇气和过去说再见。

 

只有挣脱旧壳的束缚,才有可能变身为蝴蝶,在新的一年里自由起舞。

 

所谓除夕,其最深邃的内涵便是——去旧迎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