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房屋屋(ID:its-home)
摇到就是赚到,这是2018年抢房大战的新常态。
在杭州,
98岁老奶奶亲自上阵摇号,“买来用于自住”;
一名女性在摇号排队现场,由于体力不支晕倒。
在成都,7万人抢1000套房子,排队提交材料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尽头。
在深圳,
一楼盘未售先红,开盘前先交500万诚意金才能获得摇号资格,
房子起步价2000万,选房限时2分钟,否则视同放弃。
在西安,某楼盘摇号前日,
“内定关系房”名单被曝光,
其中不乏公职人员。截至5月28日,当地已进行了142人次的调查核实工作。
排队排到晕倒,98岁老奶奶亲自上阵,7万人疯抢1000套房子,“内定关系户”横行……这一轮抢房大战,将所有的
投机、狂热、腐败、寻租
全都暴露无遗。
万人抢房大战,谁是始作俑者?
1
限价式扭曲
这一轮万人抢房的根源,在于限价摇号制造的套利空间。
所谓限价
,即对一手房进行指导价管理,凡是超过指导价的,一律不予网签。然而,市场价却不受指导价限制,二手房该怎么涨还是怎么涨,这就造成一二手房之间出现明显价差,于是就制造出巨大的套利空间。
这个套利空间,到底该给谁,市场出现分化。实践中出现了三种路径,可谓各有千秋:
一个是双合同
。开发商通过叠加装修合同绕开备案价限制,由于装修合同多半都要全款或者贷款周期更短,购房者首付成本不降反增。
第二个是茶水费、走后门。
既然限价扭曲了市场价格,那么茶水费就相当于市场对于价格的自动修复。茶水费少则几万,动辄几十万,让购房者不胜其扰。
第三个是摇号购房
。摇号限制了开发商的操作空间,让双合同再无藏身之地,居民也不用再受茶水费之累,看起来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是,只要有套利空间存在,抢房游戏不过换了一个战场。(详见第二部分分析)
反正,
无论是双合同,还是茶水费或者摇号,限价对于地方政府都是稳赚不赔的。
对新房进行网签限价,一方面在数字上让房价变得可操控,在形式上保证了“遏制房价暴涨”的任务;
另一方面,限价扭曲的市场价格,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出抢房大战的热潮,让本地的楼市经久不衰,土地财政和相关税收可谓源源不断。
2
摇号式套利
限价扭曲了市场价格,摇号看似机会均沾,但两者一结合,就将抢房大战推往新高潮。
摇到就是赚到,这就是限价与摇号制造的结果。
以排队排到晕倒的杭州某楼盘为例,
备案均价仅为1.85万元,而周边的二手房挂牌价已经超过3万元,一套房动辄就是百万元左右的利差,由此引发疯狂抢房,有什么好意外的?
再以深圳要求500万验资的豪宅为例,
备案价格仅为8.2万元,而周边的二手房价格已经超过12万元。买到就是赚到,看似疯狂,其实购房者都再“理性”不过。
当然,有人说目前新房多半都受到限售政策限制,即便存在套利,也无从及时套现。
这显然低估了现实的弹性空间。以备案价摇到低价的一手房,再以市场价卖掉高价的二手房,100万的利差随时到手;即便手头没有二手房可以置换,拿着比市场价低了100万的新房,最起码安全感强了很多,而限售总有到期的一天。
这笔账显然所有人都会算。
3
寻租与腐败
凡是市场扭曲之处,皆有寻租腐败出没。
限价是让开发商强制让利于购房者,但房地产不是做慈善。既然价格销售受到限制,那么双合同就会横空出世;如果双合同被严厉打击,开发商还能通过茶水费来将价格扭转回来。
再不济,捂盘惜售,等待限价调整再上市,事实上,这已经成为某些二线城市
房荒
的一大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