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广播杂志
广播与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介不同,它并不以图像和文字为传播符号,而是仅仅以言语声音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
“
中国广播
”
客户端是传统广播和新媒体结合的产物,它体现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央广)正在努力适应
“
互联网
+”
的时代发展趋势,面对新情境下传统广播受众正在逐步向
“
网络受众
”“
移动受众
”
转变的现状,央广借鉴新兴移动电台的某些发展模式,推出符合当下受众需要的
“
中国广播
”
客户端。
一、以责任意识理智引导舆论
舆论是启迪民智、驾驭民心的艺术,我国自古便有
“
得民心者得天下
”“
众口金,积毁销骨
”
等强调舆论重要作用的古语。
央广推出的
“
中国广播
”
客户端便包含着大量经过记者验证和审查把关的录播或直播类新闻节目,具有极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可以有效并及时地纠正社会中流传的虚假消息、过激言论。
“
中国广播
”
客户端在引导公众舆论方面表现出极强的自觉意识。如在2017年5月8日新浪微博热搜中突然出现“
中国足协申办
2034 年世界杯”的信息条目,即便有大量微博用户跟帖转发,这个消息借助互联网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热议,但当央广确认这一事件并不属实后,很快就有效扭转了错误的舆论走向。
“
中国广播
”
客户端和荔枝
FM
等一样均属于移动电台,但
“
中国广播
”
客户端中的录播或直播节目在树立正确舆论、纠正错误舆论方面的责任意识明显要强于大部分新兴移动电台。
二、泛娱乐化情境下坚守文化传承
“
中国广播
”
客户端则是泛娱乐化情境下的一株
“
出水芙蓉
”
,它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娱乐性的需求,如其间
“
相声小品频道
”“
厉害了!我的歌
”“
综艺对对碰
”
等节目,更重要的是它还通过录播
“
聆听书韵
——
2017春之声朗诵会”
“
中国传统书房文化
”“
古诗词赏析
”
等节目,
承担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
“
中国广播
”
客户端是媒介融合的成果,是新时代下传统广播和新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
中国广播
”
客户端身为中央级广播媒体的
“
发言人
”
,它在弘扬文化过程中做出的努力和实践,值得所有注重娱乐性的新兴移动电台借鉴。
首先,就节目质量而言,
“
中国广播
”
客户端
“
文化
”
专栏中的节目大都由专业播音主持人进行录播,如
“
聆听书韵
——
2017春之声朗读会
”
就是一档由众多专业主持人和学者诵读文学作品的录播节目,相较于新兴移动电台中那些由文学素养参差不齐的主播录制的文化节目,
“
中国广播
”
客户端
“
文化
”
专栏中的节目更显精致而有文化韵味。
其次,就节目涵盖的文化范围来看,新兴移动电台
“
文化
”
专栏中的节目多是对经典名著、通俗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的解读,而
“
中国广播
”
客户端
“
文化
”
专栏中的作品在此之外还包括戏曲文化等,如
“
昆曲的人文美
”“
戏曲的前世今生
”
等节目,民间传统文化如
“
我的北京记忆
”“
留住老北京的叫卖声
”
等节目,地域文化如
“
客家天地
”
等节目。
由此可见,
“
中国广播
”
客户端文化专栏中的节目无论从质量上还是范围上来看,都体现着
“
中国广播
”
客户端在实现以声音传递优秀文化过程中的责任意识。
三、精设专题、及时播送
“
黄金
”
信息
四、小结
电台工厂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投稿时请附上您的联系方式,以方便及时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