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茅网
【三茅官方订阅号】,是一个专业的人力资源在线学习平台,我们为广大HR提供一个分享、学习、交流的地方,并通过构建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HR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我们的理念是:分享自己、学习他人、共同进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识星球精选  ·  小编节后已下岗,本文完全由DeepSeek生 ... ·  昨天  
橙子聊房子  ·  真诚的自我介绍:找对的人,买对的房 ·  2 天前  
电动中国  ·  贝特瑞2024年度盘点 ·  2 天前  
电动中国  ·  贝特瑞2024年度盘点 ·  2 天前  
中国铁路  ·  再创历史新高! ·  2 天前  
中国电建市政集团  ·  跨越山海 共享美好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茅网

“离职员工千千万,加钱就能留一半儿”,是真的吗?

三茅网  · 公众号  ·  · 2018-01-08 11:33

正文



说到人才激励,

你最先想到的方法是什么?

现金,晋升,还是福利?



之前看到一个消息,星巴克每年将掷数百万美元,为工作一年以上的员工的父母购买重疾保险,让该公司又一次成为员工眼中的“别人家的公司”,员工也只有通过更加积极、热情的工作,来回报公司啦!



同时,腾讯CEO马化腾在今年7月又一次对员工表现出大手笔,向10800名腾讯员工派发股票进行奖励,据测算,人均约合39万元(不同测算方法略有不同)!其实,股权激励普遍应用于互联网企业,已经成为人才激励的一种强有力手段。


那么问题来了,现金、福利、股权、晋升……,这么多激励方式,“别人家的公司”都是怎么搭配使用的?

FESCO与毕马威联合开展的《人才创新激励与弹性福利》的调查报告,向大家揭开了问题的答案。


本次调研面向企业HR开展,获得有效样本808个,HR主管及以上人员占比75%,其中民营企业占比最高,其次是外资企业。以下调查分析结果,均以本次调研样本为基础的分析结果。



人才激励整体策略


1. 稳定靠中高层,发展靠核心技术人才


对很多公司来说,技术人员和管理者都是公司的中流砥柱,关系到公司的发展,企业对这些人才的激励不能马虎。


数据显示,企业最为重视的激励对象从高到低依次为核心技术人才、中层人员、高管和一般员工及其他,企业选择比例分别是36%、28%、21%和15%。



2. 企业针对不同级别采取的激励方式有差别


调查发现,除了核心技术人员外,企业采用现金和福利激励的比例会随着员工层级的提高而降低。采用股权激励、内部创业/跟投激励的比例随着员工层级的提高而提高,晋升激励的比例在中层人员中应用较广。



同时,随着员工对创业渴望的日益增加,内部创业/跟投激励也成为近年来的一种创新激励方式,悄然被一些公司采用。



现金激励策略


1. 不同层级现金激励侧重点不同


整体来看,企业应用年度奖金激励员工的方式最为普遍,有70%以上的企业采用这种方式。同时,员工层级越低,采用基本工资激励方式越普遍,反之,采用利润分享激励方式越普遍。

2. 奖金占员工现金收入约20%


在奖金发放方面,不同行业略有差别。其中,房地产业、医疗/保健业、金融/保险业和物流/运输/交通业奖金收入占员工现金收入的比例高于均值。




股权激励策略

1. 三种股权激励方式选择


企业常采用股票期权方式进行股权激励,其次是限制性股票,但股票增值权应用比例较低。调查显示,员工股权占薪酬总额的比例平均为12.29% 。



2. 现金激励和股权激励比较


数据表明,员工层级越低越看重现金激励;员工层级越高,越看重股权激励。




晋升激励与90后、95后激励

1. 员工晋升周期有缩短趋势


数据显示,约6成以上的企业晋升周期为半年至2年之间。其中,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晋升周期较长,民营企业晋升周期较短。


不同行业的晋升周期比较结果显示,旅游/酒店/餐饮业、电信通信/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业、房地产业以及媒体出版业的平均晋升周期短于均值。


2. 90后新生代激励强调创新


“90后”和“95后”大批进入职场,并成为新生力量。他们思想自由、个性张扬,由于经济压力不大,所以企业激励时更需做到及时激励与认可(69.96%)和强调良好的工作氛围(68.23%)。




福利激励策略

1. 员工福利及变化TOP10


调查显示,企业为员工提供的除法定福利以外的TOP10福利中,节日福利、员工培训以及体检提供比例较高,提供这几项福利的企业比例达到70%以上。

与2015年FESCO开展的“企业员工福利调查”数据(以下提到的2015年数据均来自于此)相比,企业提供员工职业发展类福利、团建活动、企业年金、节日福利等福利项目的比例有明显提高。


2. 人均福利成本概况


2017年人均年福利成本为6036.2元,弹性福利成本占人均年福利成本的19.9%。与2015年相比,人均年福利成本在5000元以下的企业比例有所上升,人均年弹性福利成本占比在11%-20%之间的企业比例大幅上升。

(说明:图中数据为保留1位小数后四舍五入的结果,因此,理论上相加应为100%的数据存在一定误差属正常情况,本报告中所有数据同理。)


通过不同行业人均年福利成本比较发现,商务服务业、能源/原材料/金属制品业、房地产业以及金融/保险业人均年福利成本较高,均在8000元以上。


从不同性质企业的人均年福利成本比较看,国有企业最高,为8638.9元,外资企业位居其次,为6374元。


(说明:为了准确了解企业在除了法定福利以外的福利上所花费的成本,因此,本次调研中涉及的福利成本均为不含法定福利费的成本。)



弹性福利实施状况

1. 企业实施弹性福利意愿较强


调查显示,约16%的企业实施了弹性福利,且企业未来实施弹性福利的意愿较强,在未实施弹性福利的企业中,约半数以上企业打算在未来实施弹性福利。

2. 弹性福利实施类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