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螺旋
解螺旋——医生科研最好的帮手。无论你是科研零基础,抑或初窥门径,你都可以在解螺旋获得极大的提升,从而面对基金、论文、实验游刃有余。解螺旋课堂是所有热爱科研技能学习的医生聚集地,解螺旋会员是医生科研全方位的贴心助手,加入我们,体验改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懒人医考  ·  重磅!二试要出分了? ·  4 天前  
肿瘤资讯  ·  【4119】2024 ESMO ... ·  5 天前  
Clinic門诊新视野  ·  VEITH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螺旋

医生科研的三重Options

解螺旋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4-13 18:09

正文

医生科研零基础阶段怎么起步,如果你还一头雾水,阅读本文get五种关键方法。



文/酸菜


医生临床任务繁重,还要分身做科研?No,这就好比是念经的和尚比武打擂台,算命的先生进京考状元,不是说没有内外兼修的世外高人,可毕竟干这个咱们不专业呀!非常之事当行非常之法,今天我们来捋一捋医生做科研的三个Options,以明确自身定位,谋取最佳路径。

 

1


花钱少,IF高,是医生做科研的两大刚需。虽然这违背客观规律,但理想嘛,必须脱离现实才有追逐的意义,我们先来看看做科研能不能少花钱甚至不花钱。

 

实验是肯定不能做了,订点试剂几千块就没有了,找个外包几万块都要搭进去,所以一定要选择不做实验就能发SCI的套路——临床研究。

 

对既往研究进行综合分析、提炼是能够发文章的,常见的有META分析,综述、临床实践指南、卫生经济学分析、临床决策分析等类型。META已经被中国人玩滥了,不少单位已将META排除在学术考核指标之外,但是对于不在金字塔顶端的医生来说,依然值得学习和尝试。至少,发一篇META比发一篇综述要简单。综述倒不在于写作难,杂志的综述一般都是找专家约稿的,你写完了没地方投才是关键障碍。

 

get点之一:学写META,不花钱发SCI。

 

根据临床实践进行资料总结撰写原始论文,又分为描述性和分析性两种。单个病例或系列病例报告属于单纯描述性范畴,显然是临床研究的入门基础。分析性研究包括观察性研究(无干预因素)和试验性研究(有干预因素)两类,前者常见类型有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而大名鼎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是后者的经典代表。RCT不要想了,先学好病例报告,系列病例分析,进一步掌握队列和病例对照研究,你已经可以每年一篇SCI毫无压力。

 

get点之二:病例报告、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总结临床资料一样发SCI。

 

2


酸菜之前并不会做临床研究,怎么在医学科研界驰骋逍遥的?当你混到一个阶段,开始对国自然垂涎三尺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临床研究成果对于自然科学基金可谓门不当户不对。医学科研的两大流派,除去临床研究,另一山头就是基础研究——跟细胞、分子、通路打交道。

 

基础研究原本是科学家们的领地,医生只是客串演出,然而如今却有点反客为主的意思,而且业余队里混进了一批专业选手,医生发表C.N.S.也早不是新闻了。

 

基础研究必然要花钱,但是也有花钱多少的区分。土豪砸钱做高通量组学,样本量之大国外同行都叫爸爸;土鳖不花钱挖掘数据库,学好生物信息学自给自足。土豪与科研院所合作深入分子调控机制;土鳖闭门造车,预算不足,观察到一点现象就发文收工。

 

我们起步都没什么钱,一定要学好生物信息和统计学。

 

使用公开数据库,利用前人发表的数据发SCI,加上一些自己样本的验证结果效果更好。没有现成数据可用的,精研一套统计分析方法,换着各种指标检测,做个预后分析、预测模型照样能够年年有余。

 

get点之三:学好生物信息学,挖掘数据库可发SCI。


get点之四:在临床样本中检测一些指标,做多因素分析、预后分析也可发SCI。

 

基础研究没有严格的类型限定,我根据难易程度分为现象研究和机制研究两个水平。现象研究回答When、Where、Who的问题,机制研究回答How的问题,影响因子3分为界,咱们质量不够数量来凑,国自然早晚亦能水到渠成。

 

get点之五:选个分子,过表达或沉默,观察下表型还能发SCI。

 

3


前面两条路,不拼出身,不讲运气,全靠勤学苦干,照样闯出一片天地。然而,平台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选博士老板如投胎,是门技术活。

 

一个武林盟主级别的老板,可能一个博士课题就让你烧掉上百万经费。或者,直接把你丢到科学院圈养个一年半载,让你感受一下什么叫学术氛围。更有甚者,直接送去国外合作的大牛实验室精致锤炼。

 

一些青年医生的起点之高,是先当科学家系统培养,然后给予大量实践的机会把临床技能再赶上来。在一流的平台更容易发一流的文章,这是江湖规矩,通讯作者的名声对文章有天然加持作用。

 

如果出身名门还热爱学习,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技能兼收并蓄,触类旁通,那国自然显然不是终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基地和人才专项是未来在学科带头人的道路上继续攀登的三座高峰,混到这份上祖坟想必都冒青烟了吧。

 

99%的同学,走前面两条路,掌握五种方法其中一二也能迈入小康,来,给自己定个学习计划,这5种发SCI套路我们都可以教。不过话说回来,大家都这么优秀社会就不和谐了……

 

剩下那1%的医学精英们,你们平台好悟性高,酸菜未必能帮上什么,但作为科研启蒙老师,苟富贵,勿相忘啊,过年捎两斤腊肉就行。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酸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