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螺旋
解螺旋——医生科研最好的帮手。无论你是科研零基础,抑或初窥门径,你都可以在解螺旋获得极大的提升,从而面对基金、论文、实验游刃有余。解螺旋课堂是所有热爱科研技能学习的医生聚集地,解螺旋会员是医生科研全方位的贴心助手,加入我们,体验改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影像沙龙  ·  收藏!大三甲医院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 ·  昨天  
转化医学网  ·  促进肿瘤进展!山大齐鲁: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  2 天前  
drpei  ·  养育一个男孩,需要过多少关?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解螺旋

医生科研的三重Options

解螺旋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4-13 18:09

正文

医生科研零基础阶段怎么起步,如果你还一头雾水,阅读本文get五种关键方法。



文/酸菜


医生临床任务繁重,还要分身做科研?No,这就好比是念经的和尚比武打擂台,算命的先生进京考状元,不是说没有内外兼修的世外高人,可毕竟干这个咱们不专业呀!非常之事当行非常之法,今天我们来捋一捋医生做科研的三个Options,以明确自身定位,谋取最佳路径。

 

1


花钱少,IF高,是医生做科研的两大刚需。虽然这违背客观规律,但理想嘛,必须脱离现实才有追逐的意义,我们先来看看做科研能不能少花钱甚至不花钱。

 

实验是肯定不能做了,订点试剂几千块就没有了,找个外包几万块都要搭进去,所以一定要选择不做实验就能发SCI的套路——临床研究。

 

对既往研究进行综合分析、提炼是能够发文章的,常见的有META分析,综述、临床实践指南、卫生经济学分析、临床决策分析等类型。META已经被中国人玩滥了,不少单位已将META排除在学术考核指标之外,但是对于不在金字塔顶端的医生来说,依然值得学习和尝试。至少,发一篇META比发一篇综述要简单。综述倒不在于写作难,杂志的综述一般都是找专家约稿的,你写完了没地方投才是关键障碍。

 

get点之一:学写META,不花钱发SCI。

 

根据临床实践进行资料总结撰写原始论文,又分为描述性和分析性两种。单个病例或系列病例报告属于单纯描述性范畴,显然是临床研究的入门基础。分析性研究包括观察性研究(无干预因素)和试验性研究(有干预因素)两类,前者常见类型有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而大名鼎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是后者的经典代表。RCT不要想了,先学好病例报告,系列病例分析,进一步掌握队列和病例对照研究,你已经可以每年一篇SCI毫无压力。

 

get点之二:病例报告、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总结临床资料一样发SCI。

 

2


酸菜之前并不会做临床研究,怎么在医学科研界驰骋逍遥的?当你混到一个阶段,开始对国自然垂涎三尺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临床研究成果对于自然科学基金可谓门不当户不对。医学科研的两大流派,除去临床研究,另一山头就是基础研究——跟细胞、分子、通路打交道。

 

基础研究原本是科学家们的领地,医生只是客串演出,然而如今却有点反客为主的意思,而且业余队里混进了一批专业选手,医生发表C.N.S.也早不是新闻了。

 

基础研究必然要花钱,但是也有花钱多少的区分。土豪砸钱做高通量组学,样本量之大国外同行都叫爸爸;土鳖不花钱挖掘数据库,学好生物信息学自给自足。土豪与科研院所合作深入分子调控机制;土鳖闭门造车,预算不足,观察到一点现象就发文收工。

 

我们起步都没什么钱,一定要学好生物信息和统计学。

 

使用公开数据库,利用前人发表的数据发SCI,加上一些自己样本的验证结果效果更好。没有现成数据可用的,精研一套统计分析方法,换着各种指标检测,做个预后分析、预测模型照样能够年年有余。

 

get点之三:学好生物信息学,挖掘数据库可发SCI。


get点之四:在临床样本中检测一些指标,做多因素分析、预后分析也可发SCI。

 

基础研究没有严格的类型限定,我根据难易程度分为现象研究和机制研究两个水平。现象研究回答When、Where、Who的问题,机制研究回答How的问题,影响因子3分为界,咱们质量不够数量来凑,国自然早晚亦能水到渠成。

 

get点之五:选个分子,过表达或沉默,观察下表型还能发SCI。

 

3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