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者
《读者》杂志官方订阅号。 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读者

文 | 如何提高亲和力,让别人喜欢你?

读者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5-11 19:5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方绿标,可收听主播 文涛 的朗读音频

文 | L先生


上个月,受某个平台邀请,去拍了一套形象照。


拍照前,提前联系了摄影师,对他说:我没有正儿八经地拍过形象照,是个纯新手,可能需要您费心指导一下。摄影师说好,不用担心,你过来就行了。


拍照当天,非常愉快,一气呵成,体验极好。


摄影师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他会站到摄影灯下,给你做一个示范,告诉你应该怎么摆动作。


然后,当你模仿着摆出动作之后,他会对一些细节进行微调:


「胳膊往上一点,一点点就好。」

「肩膀往下压一点。」

「身体再往右边侧一点,转一下。」


诸如此类。


接着,等你按照他的指示完成动作之后,他会露出笑容,非常耐心地,以一种非常肯定的语气,告诉你:


「对,棒极了,就是这样,非常好!」


这样的鼓励,持续了整个拍摄过程。他会在你完成一个微调或动作之后,及时地给你一个称赞:


「特别好,状态非常对,就这样!」

「太帅了,保持一下,就这个动作!」

「对,非常棒,很到位!」


即使是完全没有摄影经验的新人,在这样的肯定和鼓励之下,也会很容易变得自信起来。


而一旦自信起来,最终的效果,再怎么样,也不会太差。



之前有人问过我:自己不会说话,拙于言辞,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相处的人,让别人喜欢自己?


其实,不需要八面玲珑,也不需要你有极高的情商,很多时候,做好「有效的称赞」就好了。


什么是「有效的称赞」?


就是能够让人感到,你的称赞不是客套,也不是敷衍,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赞美和肯定。


并不是危言耸听——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其实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讲出来的话,要么总会大而无当,显得太假,没有诚意;要么总是击不中正确的点,让人觉得情商下线。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称赞更加有效呢?


一个简单的方式,就是:在对方的行动之后,给予一个正面的反馈。


就像这个摄影师所做的。


如果一开始,他就夸奖你:哇!你今天看上去很有精神!特别帅!棒呆了!拍出来的照片一定美美哒!


你多半会觉得:这人是不是在奉承我,他就是为了赶紧开工赶紧搞定吧?


但是,在拍摄过程中,通过给你一些细节的指示,让你根据指示作出行动,再及时给你行动的反馈,表示肯定,就会很容易让你觉得:「看来我真的做得不错嘛。」


尽管本质可能都是「为了让客户满意,赶紧搞定」而已。



人有一个本质的需求,就是获取行动的反馈。


简而言之,我们做出的一切行动,都需要一个回应,来告诉我们:做得好,还是不好。如果缺少了这个回应,我们就会感到不适。


道理非常简单:为了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我们的大脑进化出了「奖赏回路」——一件事情如果能得到正面的回馈,就会激活奖赏回路,给我们一种愉悦的感觉,刺激我们继续去做这件事情。


所以,「行动-反馈-调整」,是我们整个大脑系统最基本的构成,也是人工智能「自我学习」的本质模式。


科学家们是如何让人工智能模仿人类去解决问题的?简单来说,针对一个问题,让它们通过某种算法进行反复尝试,如果得到了我们期望的结果,就激活「奖赏回路」,让它「记住」这一次成功;如果得不到,就重新调整。


经过反复多次大量的调教,就能让人工智能「记住」大量的「解决方法」,从而构造出自己解决问题的体系。


这实际上就是在模仿大脑的思考和学习过程。


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样的。我们做完一个行动之后,都会期待着一个反馈。这个反馈可以是来自外界(「做得好!」),也可以是来自内部(「我觉得这样很舒服」)。


而如果缺少反馈,大脑就会感到焦虑——因为它在等待着这个回路完成。


所以,适时地、恰到好处地,为对方的行动给予一个正反馈,可以帮助对方建立信心,增加愉悦感,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对方建立起对你的好感和信任。


这是改善人际关系,最简单又最有效的方法。



学过教育心理学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一个基本原理:

不要称赞小孩子「聪明」,而是要称赞他「努力」。


为什么呢?


非常简单,前面讲过,称赞的本质,是对某种行为的奖赏,它会导致个体倾向于去操作和保持这种行为。


所以,如果我们称赞一个小孩子「聪明」的话,会怎么样呢?


他会下意识地认为:我的聪明是内在的、天生的,是我的行为,让大人发现了这一点。所以,我要保持大人对我的印象,避免出错。因为一旦出错,大人就会觉得我不聪明了。


他会慢慢变得保守,避免出错,不敢冒险——这实质上,就是我前面多次提到过的「固定心态」。


固定心态是怎么来的?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外界对他的「状态」,给予了大量的肯定和鼓励,让他倾向于保持这种状态。


而一种状态怎么才能更好地保持?当然就是不去打破它。 做得越多,就越容易出错,但不做就一定不会错。


相反,如果在孩子完成一个艰难的任务后,称赞他「你很努力,我非常赞赏」「你做得很好,这是给你的奖励」的话,就会给强化孩子对于「行动」的奖赏回路:

我是因为做这件事情(努力、完成任务)才获得奖赏的,我要继续保持这样的行动。


这样的孩子,就更容易变成「成长心态」——因为他们获得肯定和鼓励的,是「努力」这个行动本身,而不是「聪明」这个状态。



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比如,我们都知道,称赞一个女生「你很好看」,不如称赞「你穿这件衣服很好看」;称赞她「你很漂亮」,不如说「你新换的这个发型很漂亮」。


为什么呢?因为,「好看」「漂亮」是一种状态,而称赞她「穿的衣服」「新换的发型」,里面隐含了一种意思,就是对她的行动的赞赏——因为穿什么衣服是她决定的,换什么发型也是她挑选的。


所以,这样更容易让人感到愉悦,同时也让人对你产生信任。


同样,称赞下属「方案做得很好,辛苦了」,就不如说:


「方案做得很好,逻辑非常清晰,执行的细节也很严密」。


或者:


「方案做得很好,比上次清晰多了,数据也严谨很多,客户一定会满意的」。


都是一样的道理。


同样,我也见过许多这样的主管。


「这个不行啊,这里也不行,这里也不行,这里简直一塌糊涂嘛……算了我叫谁谁谁帮忙做吧」。


这样的结果,只能使下属更加战战兢兢、无所适从——因为他在你这里得到的,是一个否定的、负面的反馈。这样是在打压他的积极性。


好的主管,永远懂得在指导下属的过程中,找到一些点,可以适时地给予肯定、鼓励, 给他正反馈,让他保持对这个任务的热情,并期望通过纠正那些做得不好的地方,获得进一步的鼓励。


最后来复习一下:


如何通过「有效的称赞」,建立别人对自己的好感,提高自己的亲和力?


你一定要找到一个点——这个点必须是他行动之后的一种结果——把称赞细化、落实到这个点上面去,给他一个正面的反馈。


希望对你有用。: )


作者:Lachel ,互联网经理人,高效管理达人,知乎23万赞答主,LinkedIn、36氪、插坐学院特约作者。 公众号:L先生说(lxianshengmiao) 。


主播:文涛 ,配音演员, 从事声音工作多年,温暖的声音拥有治愈心灵的能量。对于声音有着细腻敏感的感觉,善于刻画细腻的情绪。一个温暖的大男孩儿。新浪微博:魅影之聲-升级中,微信公众号:声之韵律。


编辑:朝歌


读者·书房 丝印方巾

原价398 特价 258 包顺丰邮费

免费 赠送贺卡 也可代写贺卡

读者·书房 祝全天下的母亲

身体健康 优雅美丽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购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