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起锄落,锄头精准有力地插入土地,再用力一撬,一颗圆润饱满的魔芋便从泥土中露出身姿。
冬日,正是魔芋收获的时节。在重庆市巫山县魔芋标准化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官阳镇新民村村民雷国耀正和当地一百多名百姓一起采收魔芋。2024年4月,在三峡集团的助力下,巫山县在官阳镇建设1000亩魔芋标准化示范基地、50亩魔芋良种繁育标准大棚及相关配套设施,开展魔芋品种选育、高效栽培和优质商品芋示范等工作。当年动工、当年建成、当年见效。魔芋采收接近尾声,示范基地负责人蒋学宽给记者粗略算了一笔账:示范基地魔芋平均亩产量可达2000多公斤,亩产值近2万元;示范基地还能实现150余户村民就业,季节性用工累计超过8500人次,惠及人数达到360人。巫山魔芋种植历史悠久,清光绪年间编纂的《巫山县志》里便有当地百姓种植和食用魔芋的记载。每年春节,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一盘腊肉炒魔芋豆腐。雷国耀自家也种魔芋,但和当地大多数村民一样,仅限在房前屋后的零星土地上种植。“最多种一两分地,自家吃为主。”雷国耀说。“一斤魔芋十斤粮,十亩魔芋一栋房”。魔芋是高产量与高经济价值兼具的农作物,但在巫山县种植面积却很少。当被问起为什么不多种一点时,雷国耀脱口而出:“种不起!魔芋太‘小气’,种子既贵又娇嫩,稍有磕碰就容易在生长过程中患‘软腐病’。大规模种植管理跟不上,一旦生病,可能颗粒无收。”“种植成本高、风险大,老百姓缺乏科学种植管理技术,想靠种植魔芋挣到钱,难!”巫山县特色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王国军感慨,巫山全县约有10万亩适宜魔芋种植的土地资源,但在2023年,全县魔芋种植面积仅有不到2000亩。“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如何让魔芋这个‘土特产’变成百姓增收的‘香饽饽’,是巫山县政府和三峡集团定点帮扶工作近两年着力破解的一个农业产业发展课题。”三峡集团派驻巫山县挂职干部屈大功说。2023年,巫山县引进了一家魔芋生物科技公司,以西南大学魔芋种植技术为支撑,经多方调研、科学论证,为巫山县魔芋产业化发展开出了“专业技术团队+标准化示范+良种繁育”的“药方”。“从种子的专业化运输,到标准化田间管理,全流程的科学种植,让示范基地里的魔芋头一年就结出丰硕成果。”蒋学宽说。示范基地的丰产丰收大大激发了巫山百姓的种植热情,前来学习观摩的百姓络绎不绝。通过在示范基地务工,雷国耀夫妻俩去年不仅赚了1万多元,更看到了科学种植的“神奇魔力”。“今年自家地里也要种上几亩魔芋,挣上个几万元。”雷国耀信心满满。示范基地既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还为今年全县大面积推广魔芋种植储备了优质种源。据蒋学宽介绍,去年示范基地70%的土地都用来培育优质魔芋种源,可满足今年巫山约5000亩魔芋种植的需求。▲ 工人们把魔芋种子运进良种繁育标准大棚过冬
一场大雪过后,官阳镇气温骤降,蒋学宽和工人们一起在良种繁育大棚内架起了火炉,确保棚内气温始终保持在5摄氏度以上。“2024年示范基地产出的魔芋种子除少量选择就地储存外,大部分将陆续运进良种繁育大棚过冬。”蒋学宽说,魔芋种子在储存期间对温度、湿度等都有着较严苛的要求,良种繁育标准大棚刚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储存场所。2024年,示范基地技术团队在良种繁育标准大棚内种植了100多种优质魔芋,从中筛选出较为适合巫山气候与土壤条件的花魔芋、白魔芋以及杂交魔芋等多个品种,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巫山魔芋品种区域布局的规划方案。“高海拔地区适合种什么品种,中低海拔地区又适合种什么品种;旱地适合种什么品种,易涝土地又适合种什么品种,规划方案都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指导意见,最大程度避免了以往因种植品种单一而导致的‘水土不服’。”据蒋学宽介绍,接下来,技术团队将在良种繁育标准大棚内持续开展魔芋品种选育工作,预计经过3—5年的时间,完成试验、示范和推广三个步骤,最终为巫山培育出优质高产的魔芋品种。▲ 魔芋良种繁育标准大棚内处在生长期的魔芋试验种苗“巫山县魔芋产业发展模式初见成效,为后续大面积推广魔芋种植增添了底气。”巫山县特色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王国军介绍说,“2025年,全县计划推广种植魔芋2万亩,前期的土地考察、技术培训等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小魔芋只是巫山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些年,三峡集团在巫山县定点帮扶中先后谋划建设了9个村级柑橘、脆李仓储冷链物流暨交易平台和多个果园配套设施,实施了蜜柚嫁接改良等一批科技赋农项目,持续助力巫山县做强做优现代农业,带动巫山县百姓增收。”屈大功说。
本文图片由巫山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编辑: 高锦涛 杨思恒
美编:李敏 危晓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