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极好的科室让我在其中耕耘,但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
作者 | 丹萌
来源 | "医学界"微信号
关于选科,网上流传着一段话:
金眼科,银外科,普普通通大内科,开着宝马的口腔科,又脏又累妇产科,婆婆妈妈是儿科,吃错药去麻醉科,挨打受气的精神科,千万莫进传染科,混吃混喝营养科,死都不去急诊科。
同时,网上也说了:
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跪着?需要这么严重嘛?最近,医脉通的一组调查显示,还真有不少医生选完科室之后,觉得自己掉进了“坑”,想要……换个“坑”。
3成医生想换科,儿科只有3成想留下!
这次调查总共有1371名医生参与,调研科室选项设置达到80余种,其中考虑过更换科室的医生有439人,约占32%。
这其中,“不出意外地”,儿科和急重病成为了考虑换科医生最多的科室,想换科的儿科医生比例甚至达到了66%!
而之所以说“不出意外地”,是因为这两个科室常被推上“风口浪尖”——
去年2月,广东接连爆出多家医院暂停儿科夜急诊;4月,北京市海淀医院儿科发出告示,宣称将因故停止儿科后夜急诊;10月,广州某三甲医院调整急诊儿科开诊时间,由原来的24小时变为7:50-23:00……《医学界》曾在去年年中对近2000名儿科医生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医患关系紧张、收入不高及工作时间太长,是压倒儿科医生的“三座大山”。
急诊科医生情况也相似,仅在去年,就有《急救医生谁来干?》《急诊医生离职潮》等多篇深度报道见诸报端,工作强度大、时间不固定、成就感低,使得大批医生转去其他科室,或医院行政职能部门。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医生们最想进外科
调查同时还询问了如果不想待在原科室,最想去什么科——“金眼科”“银外科”“开着宝马的口腔科”都上了榜,收入与相对和谐的医患相处环境恐怕能为这些科室加分不少。
同时,还有9%和8%的医生表示他们想转去心内科与内分泌科,普内、神内和辅助科室亦有很多医生“憧憬”,这其中与“社会及家庭因素”恐怕脱不开干系。
比如复旦大学团委曾对医学生、实习医生做过调研访谈,结果显示,多数医学生希望进入“好的医院、好的科室”,其中一大标准就是“事故发生率较低,能尽量避开医疗纠纷”;2015年发布在《中国校医》上的一项调查显示,90.12%的医务工作者在选择科室时收到家庭因素的影响。
这些过往的调查或许能够解释医生在换科室时希望能去这些相对“安稳”的科室的原因。
另外,数据还显示有3%的医生已经不考虑“换科室”而考虑“不学医”,值得警惕。
选科室就像围城,有的人想进去,有的人想出来
仔细看看,这些调查数据其实是有些不可思议的。
比如,有26%的普外科医生表示自己想换科,却有13%的非外科医生想转进外科去;
普内、消化、肿瘤、神内在想要转出的科室排行中榜上有名,在想要转入的科室中却也都排名不俗。
于是这些科室看起来就有了“围城”的意味: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比如有人因为觉得“轻松”而选择检验科,结果发现“全院的急诊门诊住院的所有屎尿血各种液都得查,除了住院的抽血也都是我们上,从早到晚收标本,脚都走断了,一个月工资才四千块。”(@骗人是小狗)
比如有的人听说耳鼻喉头颈外科近几年与神经外科交叉,前途大有可为,投入进去才发现“被砍最多就不说了,神外忙我们就忙,因为帮他们切气管。”(@李旺)
界哥曾经这样问过上海某三甲医院皮肤科主任:“听说很多医学生选择从事皮肤科,是因为轻松,是这样吗?”
“一点不错。”
“那事实上皮肤科比其他科轻松吗?”
“他们要上当的。”
每个科室都有自己的光鲜与辛苦,不管是出于工作忙累、薪资过低等客观因素,还是自己不感兴趣等主观因素,换科室都需要认真斟酌,否则,故事的结尾很容易是从一个“坑”跳入另一个“坑”——
“曾经有一个极好的科室让我在其中耕耘,但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
(本文为"医学界"微信号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在文前显要位置标注作者和来源。)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业务合作:021-58545118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