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六合商业研选
六合咨询立足新经济,挖掘明日之星,发现价值,传播价值;国际化视野、多角度观察、深度思考、体系化研究,持续提升研究广度与深度,全面覆盖一级、新三板、二级(A股+美股+港股);深度剖析优质企业商业模式与投资价值,前瞻性洞察行业本质与发展趋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六合商业研选

【长期主义】第34期:孙正义软银第39次股东大会演讲,我要当AI革命的指挥家,附孙正义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纪要

六合商业研选  · 公众号  ·  · 2020-01-16 07:35

正文


顶尖高手,都是时间的长期主义者。
巴菲特信仰价值投资,借助数十年复利的力量,成为投资领域世人敬仰的一代宗师;芒格作为巴菲特的黄金搭档与幕后智囊,两人双剑合璧,创造举世瞩目的投资业绩;贝索斯带领亚马逊,以长期价值为中心,坚持用户至上,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之一。

任正非带领华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坚持艰苦奋斗,打造中国科技领域最闪亮的名片;马斯克专注前沿科技探索,从太空技术,到电动汽车,再到光伏发电,成就 钢铁侠 传奇;孙正义带领软银,坚持战略布局未来,投资领域遍布全球,成就 IT 与科技产业帝国。

长期主义是专注长期价值的认知方法与行为模式。

长期主义的态度是专注,始终面向未来,才能穿越周期,用长期的确定性,对抗短期的不确定性;长期主义的方法是深耕,不刻意追求短期的极致效果,注重大量单次动作累加后的精彩;长期主义的收获是水到渠成,是做时间的朋友,借助复利的力量,实现价值的飞跃。

我们从第一天起,就奉行长期主义,九宇资本专注新经济一级市场股权投资,六合咨询专注新经济产业与公司研究,三思智库专注 GBAT 大湾区科创系列、 GNEC 新经济系列峰会,扎根产业,研究驱动,投研一体。无论是创业、投资,还是研究,都是长期的马拉松,拼得是实力,更是耐力,只有聚焦长期价值创造,才能跳出短期利益的视角,时间最为公正,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定会收获丰厚的回报。

六合咨询 2019 6 15 日起,新增 长期主义 栏目,我们搜集整理巴菲特、贝索斯、任正非等长期价值实践者的致股东信、公开演讲 / 交流或媒体采访等一手信息,供大家交流学习。 2019 9 28 日起, 长期主义 栏目增加芒格、马斯克、孙正义等更多长期价值实践者的相关内容,未来将持续拓展内容来源,提升内容丰富度。
让我们一起重读经典,复盘伟大企业的成长路径,汲取顶尖企业家的思想养分,做时间的朋友,做一名长期主义者。
孙正义与软银概述:
孙正义 1957 年生于日本; 1973 16 岁越级进入加州伯克利大学就读,主修经济; 1975 18 岁在校园内,贩卖从日本引进的一款电子游戏,获利 100 万美元; 1976 19 岁在校期间,利用美国喷射推进实验室资源,卖袖珍发声翻译器专利给夏普公司,赚得第二个 100 万美元; 1978 年从加州伯克利大学毕业,将在校期间设立的 Unison World 公司,以 200 万美元出售给公司合伙人,回到日本。
孙正义 1981 年在日本创立软银集团,担任董事长、 CEO ;孙正义是国际知名投资人, 30 余年带领软银, 坚持战略布局未来,投资领域遍布全球,成就 IT 与科技产业帝国; 孙正义被美国《商业周刊》杂志,称为电子时代大帝( Cyber Mogul ); 2017 年上榜全球 50 大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 2018 年获《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荣誉。
软银集团 1981 年成立,从推销套装软件起家; 1988 年扩大业务布局,开始在多国开展业务,并在美国成立分公司; 1994 年在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1996 年成为雅虎公司主要股东,从此进入国际网络行业; 1999 年成为以网络产业为主的控股集团公司。
软银集团目前是综合性风险投资公司,主要致力 IT 产业投资,在全球投资公司超过 600 家;软银集团 2000 年以 2,000 万美元投资阿里,以及之后对阿里的追加投资,获得阿里约 30% 股权,目前仍持有阿里 25.9% 股权,是其最成功的一笔投资;软银集团 2006 宣布 118.7 亿美元,收购日本第三大运营商沃达丰日本子公司; 2012 年以 201 亿美元,收购 美国运营商 Sprint 公司 70% 股权。
软银集团 2016 年发起软银愿景基金, 2017 5 月正式成立时,首期募资 930 亿美元 ,是全球最大私募股权科技投资基金;根据软银披露,截至 2019 6 月,愿景基金一期累计投资 71 笔、投资金额 642 亿美元; 2019 7 月腾讯科技援引外媒报道,软银宣布成立第二只愿景基金( Second Vision Fund) ,拟募资约 1,080 亿美元。
正文:
孙正义软银第 39 次股东大会演讲: 我要当 AI 革命的指挥家
2019 6 19 日,软银集团召开第 39 次股东大会,孙正义发表演讲。演讲内容很多,微信公众号“机器人大王”,选取并翻译了其中部分精华内容。
以下是孙正义演讲内容,文字来自微信公众号“机器人大王”,图片来自软银官网:
AI 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革命。以前的互联网流量不带有智能,不带有智慧,只是单纯的数据流量。而 AI 流量将向其中,加入智能和智慧。正如产业革命的企业家,掀起产业革命一样, AI 革命的企业家将给 AI 注入灵魂,并引领 AI 革命向前发展。


那么,在这些 AI 企业家中,软银集团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我们不用自己开发自动驾驶技术,不用亲自开发什么高大上的 AI 技术。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我想成为指挥家。

我在孩提时代,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在电视上看见指挥管弦乐团的指挥家,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心想:他到底在做什么呢?他没有演奏钢琴,没有拉小提琴,他没有演奏任何乐器,只是站在舞台中央,挥动着指挥棒,煞有介事地指挥着钢琴家、小提琴家,他只是在下命令。
作为指挥家,看上去很了不起。可是和钢琴名家相比,他会弹钢琴吗?和小提琴家相比,他会拉小提琴吗?可能弹不好,也拉不好,为什么看起来还那么了不起呢?我觉得很不可思议。


指挥家没有演奏任何乐器。但是,说指挥家在演奏所有的乐器,一点儿也不为过。什么都没有演奏,却像是演奏着所有乐器。这是为什么呢?长大成人之后,我才慢慢明白过来。
德沃夏克 19 世纪 著名作曲家)的《新世界》,是我很喜欢的乐曲,常常让人心随曲动。但是,乐谱完全一样的曲子,不同的指挥家,音色听起来却截然不同。也就是说,虽然指挥家什么乐器都没有演奏,但就像演奏了所有乐器。不同指挥家,带来截然不同的音乐。
乔布斯几乎不亲自编程,也几乎不做硬件设计。但是,他指挥程序员、设计师,做成了 iPhone 等各种各样的好东西。
我想当这样的指挥家。指挥 AI 革命的专家集团,把钢琴、小提琴、双簧管、大提琴等名家召集起来,一起演奏管弦乐。 AI 革命的演奏者,是各个领域的专家。


(中间省略部分内容)
这次,我们不是兴趣使然,而是专门创建了专家集团(指所投资的企业)。我创建了专家集团,用了 97% 的时间和脑力,而不是 3% 。这个专家集团已经超过 400 名,在不远的将来,我觉得会达到 1,000 名。
我们想做什么呢?软银集团是指挥家, Uber 、滴滴、 WeWork OYO 等,这些公司是演奏家。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这些演奏家心情愉悦地演奏,让观众来欣赏他们的演奏。我们想做这样的生态。
迟早,我会隐退。现在活跃在公司的各位董事、员工,迟早都会隐退。
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指挥家换了很多人,演奏家也换了很多人。但是,约 200 年间,虽然换了一拨又一拨,维也纳爱乐乐团这个生态却延续近 200 年。我相信,即使再过 100 年、 200 年,这个乐团还会存在下去,并持续成功。

我们想创建这样的生态。不拘泥于某一位演奏家,也不依赖于某一位指挥家,而是把信息革命当作我们的生态,一边投资一边创造协同效果,持续成长 300 年。


我觉得 50 年、 100 年以后,我们的传统与品牌将会建立起来。这些传统、品牌、生态得以建立的时候,即使历经 300 年也不会陈腐,而是愈发繁荣。我们可以创建这样的机制。

软银要做什么?回到最初的问题,我的想法是,我们不是研究某一种技术,也不是提供某一项服务,而是通过“群战略”创建一个生态,让企业家不断创造新的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成长。这个生态的中央,就是软银。我们不是演奏某一种乐曲,而是在演奏全部。我们想成为一种这样的存在。


我以前立志成为企业家,创立了软银。就像我憧憬的坂本龙马(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维新志士)那样,想成就一番事业。只是嘴上说说,这很容易,评论者都是聪明的人。但是,如果让我来说,很多人仅仅停留在嘴上,因为谁都会说。
但是,如果站在成就事业的一方,其实没有那么简单。成就事业没有那么简单,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如果要找借口,随时都可以说出一大堆,现实要残酷得多。
在艰难的现实环境中,如果存在非要讲出来的东西,会是什么呢?如果存在非要想起来的东西,会是什么呢?如果存在非要拥有的东西,会是什么呢?我认为,那就是梦想。现在日本缺少的东西,难道不就是拥有梦想的那种精神吗?
松下幸之助(松下电器创始人)、本田宗一郎(本田汽车创始人)、盛田昭夫(索尼公司创始人之一),他们所处的二战前后的时代,什么都没有,却有伟大的梦想。要成为世界第一的家电王,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王,成为世界第一什么什么,他们拥有宏大的梦想,稀里糊涂就开始干了起来。
但是,正是这种稀里糊涂就开始干的梦想,给日本带来了活力。我觉得,这种梦想正是今日日本之所需。 “大ボラ” (中文意为吹大牛) 在日文中,听起来带有贬义的意思,翻译成英文听起来就不一样了, Big Vision (中文意为大视野),听起来很棒吧。“大ボラ”给人一种鄙陋的感觉,而“ Big Vision ”听起来简直帅呆了。


我吹过很多牛。简单回顾一下, 2004 年我在这个会场也吹过牛。我叫公司的年轻人,给我找一找那时候我吹牛的视频。结果他们找到了,请看看这个视频。这就是我吹过的牛。请大家把这当作吹牛来观看。
40 多岁的时候,软银销售额要达到以 1 兆日元( 1 万亿日元,约 625 亿元人民币)、 2 兆日元来计算的规模。 60 多岁交接给后任的时候,软银利润额要达到以 1 兆日元、 2 兆日元来计算的规模。这是吹牛吧,这可不是流言。

2004 年,我在这个会场吹牛说,利润额要以 1 兆日元、 2 兆日元计算的时候,那时候利润有多少呢?实际上当时是亏损 1,000 亿日元(约 62.5 亿元人民币),而且正好是连续 4 年亏损 1,000 亿日元的时候。那时候,我拼命向各位股东作出说明:不要抛弃软银,软银会变得很优秀。
我花了好几个小时拼命向大家说明,我们有这样的商业计划,我们有这样的企业战略,结果股东跟我说:别讲那些道理了,把股价升上去吧。他们问,赚钱了吗?利润有多少?我回答说,我是在吹牛。在非常艰难的那个时候,我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自己内心想,我就是在吹牛。我只是诚实地说了出来,事先并没有想要这么说出来。
但是,大家看到没有? 15 年后的今天,同一个会场,我刚才说了,现在我们的净利润已经连续 3 年突破 1 兆日元。在我们亏损 1,000 亿日元的时候,我吹牛说利润要达到 1 兆日元、 2 兆日元,后来也没有人提出更换社长(公司总经理),我就干到了现在,公司也活到了今天。
从年轻的时候开始,我就有吹牛的癖好,让人看起来像半个骗子。我在创业第一个月(软银 1981 9 月成立)的时候,当时只有两名员工,我们做了一次朝礼(日本企业上班前的班前教育)。早上 9 点,我召集员工,在他们面前作了 30 分钟左右的演讲:你们听着,我们创立了软银。我们要做到 100 亿日元、 200 亿日元的收入, 5 年以内要做到 500 亿日元的收入, 10 年以内要做到 1,000 亿日元、 2,000 亿日元,然后还会达到以 1 兆、 2 兆为单位来数的那种规模。
大家知道豆腐店吧,豆腐店早上生意很好。早上数豆腐的时候,不是 1 1 个地数,而是 1 “丁” 1 “丁”地数(“丁”是日语用法,相当于中文“块”)。如果翻译成英语,应该怎样说呢?用英语很难表达这样的玩笑。

我想用英语来说,就是 1 trillion 万亿 1 trillon 万亿 )地数(日语中 “丁” 的发音为“ cho ”,与 发音一样, 翻译为英语是 trillon )。我吹牛说,作为企业家,至少我也得 1 1 兆地数,以兆为单位,我会做给你们看。


当时,两位员工目瞪口呆,张着嘴巴非常吃惊的样子。一周之后,两人都辞职不干了,我成了孤家寡人,也因此做了深刻的反省。觉得不能把吹牛总挂在嘴上, 30 年吹一次即可。
那时候,我讲过 30 年后的软银,吹牛也封印了 30 年。 30 年后的 2010 年,就是 9 年前,也是在这个会场,我们公布了软银的第二个 30 年愿景。
接下来我会讲讲当时的内容,不是收入达到 1 兆日元、 2 兆日元,而是利润达到 1 兆日元、 2 兆日元。就像刚才视频所说的那样,以后不是 1 兆、 2 兆,而是以 10 兆、 20 兆来数的规模。

现在,软银集团的市值达到了 10 兆日元(约 6,250 亿元人民币)规模。但是,从现在开始 20 年后,也是从公布软 银新的 30 年愿景( 2010 年) 开始算起的 30 年后,也就是 2040 年左右,会怎样呢?到那时候,不是以 10 兆、 20 兆来数,而是以 100 兆、 200 兆为单位来计算。就像做豆腐一样,“噔噔噔”大量生产。

如果要吹牛,我觉得,就得以这样的气势吹下去。等到了 100 兆日元、 200 兆日元的规模, 2 兆日元、 3 兆日元这样的数字只能算是误差, 10 兆日元、 20 兆日元也只能算是误差。到时候,我们可以很轻松地说, 10 兆日元、 20 兆日元都不算啥事儿。
一下子说了这么多,心情越来越舒畅,大会的时间也过去了很多。
(中间省略部分内容)
100 兆日元、 200 兆日元,大家不觉得这种情况正在来临吗?虽然这只是理论推导,只是如意算盘而已。正因为是如意算盘,所以大家不要较真。这不是商业计划,是吹牛。所以,大家把我说的内容打个折扣,听我说说就行。但是,说不定吹的牛能实现呢。
有人说,那家伙 60% 或者 40% 的年收益率只是偶然吧?实际上,我们在创立软银愿景基金之前的 18 年时间里,平均每年的增长率是 44% 18 年间,平均 44% ,加上最近 2 年,平均 62% 。也就是说,过去 20 年来,我的实战结果超过了 40% 。接下来的 20 年,说不定会有 19% 的增长率。

“如果”,我多次反复强调,这是 如果”。至少,我们要摆出这样的阵势。这是吹牛,是 Big Vision ,是基于愿景的战略。
今天我一直在讲 Money 的事情。数豆腐的时候,也是 1 “丁” 1 “丁”。听起来是不是很鄙陋? 那家伙不仅仅是一个骗子,还是一个鄙陋的骗子 。估计我要得到这样的评价了,所以这个话题到此打住。
但是, Money 真的很重要。大家的股票也很重要。 Money 是商业活动的结果。我是为 Money 而生的吗?我可不愿意这样想。 Money 固然重要,但仅仅是为了 Money 的人生,也太悲催了吧。

我们希望通过信息革命,给人们带来幸福。让人们过得幸福,这是我们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个理念,我们创立了软银。
秉持这种理念,软银最初的 30 年愿景,以及新 30 年愿景,都在弘扬这种理念。新 30 年愿景,我们不是在开玩笑,我们至诚至真,不忘初心。

关于新 30 年愿景,也是在这个会场,我说 30 年间,脑型计算机将会得到实现。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太迅猛了。硬件、芯片,将超越人脑的神经元。我前几年预测,到 2018 年的时候,一个芯片里晶体管的数量,将超过 300 亿个。

我的预测基本上实现了,而且这一天提前一年到来, 2017 年就已经超过 300 亿。而且这种趋势还没有停止,还在增长。


不仅仅 CPU ,今后诸如 GPU TPU 、量子计算等,硬件将会以各种形态进一步进化。使用这些硬件的 AI ,将会作为脑型计算机,得到进一步进化。
那时候我最想说的要点就是 AI 。那之后, 奇点 这个词为世人津津乐道。我们的愿景其实说的是同一个东西:人类制造的计算机,拥有智能的计算机,迟早会超越人的智力水平,而成为拥有超智性的物种。

(中间省略部分内容)
刚才我讲到, 1 兆日元、 2 兆日元,乃至 100 兆日元,这种规模的 Money 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至少对我来说,工作的褒奖是给世界上更多的人带来幸福。为此,我们必须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作出贡献。人们能够因此分享更多的幸福,这是我至上的幸福之源。

各位股东是和我们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持有我们的股票,就是和我们一起,为了全世界的人,一边协作解决问题,一边祈福和贡献。这样,我们就能有所作为。
软银到底做什么?这是我对这个问题最大的回答。那就是通过信息革命给人们带来幸福。今后还请多多关照。

附录:

孙正义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 以蔬菜店老板的执着参与 AI 革命
2019 8 1 日,日经中文网(《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报道,孙正义率领的软银集团于 2019 7 26 日宣布成立专注于人工智能投资的 软银愿景基金 2 号。软银愿景基金席卷全世界创新企业,但既有赞扬,又有批评。这种席卷世界的巨额投资,描绘的是怎样的未来?如何控制经营风险?日本经济新闻就此采访了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
以下为该采访内容纪要,来自微信公众号“日经中文网”:
记者: 全世界都在谈论“ AI 革命
孙正义: AI 已经结束学术研究的时期,进入了在社会上加以应用的时期,今后将彻底得到利用。如果列举 10 年后 AI 最明显改变的 3 个领域,或许是企业的商业模式、医疗,以及交通。 AI 独角兽 企业将不断诞生,与互联网创始期相比, AI 更早地开始创造利润,让人强烈感受到了成效。
记者: 有观点认为这是科技泡沫。“ AI 革命”变为空喊口号的风险是否存在?
孙正义: 20 多年前,互联网革命启动之时,也出现同样的质疑,但结果是什么样呢?互联网广泛且深入地在生活的所有方面普及。 AI 也将如出一辙, AI 疲劳 不会发生。只是那些不理解科技的人,在喊“那是泡沫”、“很危险”。在理解科技的我们来看,如今是革命的入口,充满机会。在互联网革命之时,也有人说“互联网是玻璃洞穴”,如今或许正在感到羞愧。
现在,主要 IT 企业的 PE 平均值约 30 倍。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具有每年约 30 %的利润增长率,经过 2 年, PE 将变为 10 倍左右。这个数值将是与日本国内制造业相同的水平,所以不能说 IT 企业的股价过高。如果考虑到 5 年后,增长性低的制造业,或许反而属于高估。关键是以多长的时间跨度加以评价。
记者: 有估算认为,在全球的基金向投资者筹集的资金中,仍未被用于投资的“待投资金”创出了历史新高。
孙正义: 或许是缺乏发现投资对象的能力,虽然这个世界充满机会。实际上,我们的软银愿景基金 1 号,原打算在 5 年里完成投资,但在 2 年后基本就用完了资金,同时实现了较高的收益率。 2 号基金仍能发现很多好的投资机会,因为 独角兽 企业将不断增加。
记者: 目前软银集团的总市值仅为 12 万亿日元(约 1,090 亿美元),但持有股票的价值合计达到 27 万亿日元(约 2,460 亿美元),存在巨大差距。软银作为 投资企业 的战略,是否在市场上并未充分获得积极评价?
孙正义: 市场的期待值,赶上、超过公司实力值的时期,终将到来,我们并不焦急。或许有外部人士认为,软银集团旗下的移动通信业务已经成熟。不过,只要基金业务取得成功、实现较高收益率,市场的安心感也将随之提高。从 2020 年前后开始,或许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出现软银投资对象的 IPO 的情况。
记者: 您将日本评价为“ AI 落后国
孙正义: 必须认识到这很危险。日本在世界上不断丧失竞争力,就是因为对进步并不贪婪。由于决策迟缓,跟不上世界的进步。很多大企业都缺乏追求一本万利的勇敢的经营者,逐渐沦为工薪族。每天打理店铺的蔬菜店老板,具有对事业的执着,由于是自己的家业,具有“努力拼搏就有回报、不拼搏就会倒闭”这种危机感。
记者: 在数字时代生存下来的经营者,都具有哪些条件?
孙正义: 关键是能否明确自主的愿景和战略。在企业经营中,首先是最上层有表达公司存在意义的理念,还要具备使之具体化的愿景,以及达成愿景的中长期战略。拿软银来说,理念是“通过信息革命让人们获得幸福”,愿景是“通过 AI 重新定义全部产业 ,而战略则是 愿景基金 ,之后还有战术和计划。
日本企业的经营者很多都仅仅制定计划,而愿景和战略则是前辈制定的内容的修改版。通俗地说,或许从没有非常认真地思考过。在二战前后时期,经历过辛劳的创始人很多,他们具有宏伟的梦想,具有无论如何都要实现的执着。但是,企业在被职业经理人接管后,就不断改变了。
记者: 您是说日本很多大型企业陷入停滞的原因,在于经营者?
孙正义: 日本产业界和经济界的最大问题是,在增长领域的世界市场之中没有找到位置,始终抱着衰退产业不放,因此在进化过程中落后了。在如今仍惬意地泡在温水之中的人看来,我们犹如危险而疯狂的集团。
记者: 您提出“打造生存 300 年的企业 这一目标?
孙正义: 愿景基金就是实现的方法。将向可能持续 300 年、走在信息革命前端的企业群出资,成为其大股东。企业在这样的“家庭”之中相互刺激,形成协同效应。但是,对于增长放缓的企业,将让其 毕业 ,而将保持增长的企业纳入“家庭”。由于做法严格,所以能长期存续。
记者: 对于自己的接班人,您有哪些想法?
孙正义: 如果形成增长的生态系统,即使我不在,企业也能继续增长。针对接班人,我始终在思考,也可能从本公司之中成长起来,在基金投资对象的创业者之中,也有很多优秀人才。
记者: 如何控制巨额投资的风险?
孙正义: 进入未知领域,就是一种进攻,而不进攻才是最大的风险。不进攻的日式经营很多是危险的。我们为了积极进攻,比普通的企业更加注意防守。蜥蜴的尾巴切掉 3 成左右也能再生,但切掉更多就会死亡。在我看来, 3 成是风险的容许范围,只要剩下 7 成是安全的。
具体做法是,坚持将贷款与价值比率( Loan-to-Value Ratio LTV ,净负债 / 所持股票价值)控制在 25 %以下这一标准。如果做到这一点,即使所持股票的价值降至 1/4 ,只要出售所持股票,也不会发生债务违约。即使发生异常事态, LTV 也要控制在 30%~35% ,但这是黄色信号。如果降至这一水平,为了减少贷款,将出售部分资产或减少再投资。现在软银 LTV 这个指标,位于 15 %这一 舒适区 ,完全不用担心。
在财务方面,软银集团持有 3 万亿日元(约 270 亿美元)的现金与存款。手上始终保持偿还今后 2 年到期的公司债所需的现金。只要具备这样充裕的资金,即使遇到风沙俱下等恶劣天气,也无需出售资产,可以用手头现金进行周转。
记者: 如果软银将美国 Sprint (美国移动运营商, 2012 年宣布被软银收购)与 T-Mobile US 公司(美国移动运营商,德国电信子公司)合并的计划,无法获得当局批准,会不会对软银集团经营,造成巨大打击?
孙正义: 软银 不会遭受打击。 Sprint 的负债是软银集团没有代偿义务的 无追索权型 负债。如果我们提供连带担保,贷款利率会很低,但我们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支付较高利率,就是为了避免风险,没有进行代偿的打算。如果本着 道义责任 等给予偿还,软银集团的海外股东或将发起集体诉讼。软银集团主体绝对能长期存续,并走向繁荣。
记者: 目前是否能控制整体经营风险?
孙正义: 能够控制。软银多次经历痛苦的竞争和考验,知道自由地控制攻和守非常重要。在成立 Yahoo!BB (软银旗下宽带服务提供商)时,与收购英国沃达丰日本分公司之后,我们相当困难,是连续的危机。如今相当稳定,我几乎没有失眠的夜晚。

相关研报:

九宇资本赵宇杰:CES见闻录,开个脑洞,超级科技巨头将接管一切


【万字长文】九宇资本赵宇杰:5G开启新周期,进入在线世界的大航海时代|GBAT 2019 大湾区5G峰会


长期主义第33期:马斯克接受《商业周刊》专访,Model 3攸关特斯拉生死存亡,附Model 3降价到29万分析


长期主义第32期:任正非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纪要,附任正非2019年采访大数据


长期主义第31期:贝索斯致股东的信2004年,亚马逊的终极财务指标


长期主义第30期:芒格Daily Journal股东会演讲(2018年),去有鱼的地方钓鱼


长期主义第29期: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73~1974年


长期主义第28期:孙正义演讲,下一个30年将发生什么,附孙正义接受《日经商业周刊》专访纪要


【重磅】年度观察2019系列合集:历时3个多月,超20万字近500页,复盘过去,展望未来,洞悉变与不变


【年度观察2019系列】第29期:5G加速云游戏产业发展,谷歌推出Stadia入局


【年度观察2019系列】第28期:智慧屏重新定义电视,引领新一轮客厅场景争夺战


【年度观察2019系列】第27期:Oculus持续推动VR头显迭代升级,助力VR设备打开主流市场


【年度观察2019系列】第26期:AR头显开启新浪潮,站在虚实融合世界的边缘


【年度观察2019系列】第25期:VR推动多领域产业数字化转型,借力5G加速发展


【年度观察2019系列】第24期:小米加速国际化,AIoT搭建万物互联网生态


【年度观察2019系列】第23期:拼多多占据国内社交电商龙头,打造商品“上下行”产销一体化渠道,致力开创新电商模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