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4月22,23两日,微设计在宁波组织了一场地产景观的考察活动,很高兴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不远万里从全国各地远赴宁波相聚。这次活动一共参观了宁波8个精彩的楼盘景观,其中万科玖著里的项目是大家最喜爱的,在参观现场也是让人流连忘返,很荣幸有一位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美女--窈慕颜 也在本次考察之行当中,参观之后呢,这位美女花了好些时间和精力撰写了一篇关于玖著里的项目解读,不仅有广度,有深度,而且还充满情怀与诗意,让一篇专业的项目解读竟然充满了诗情画意,很少见也很难得。和大家一起欣赏:
【正文开始】
你说,所有的相见总是恨晚。
依稀多年前的某次清谈。
在金陵,姑苏,或是边城?
岁月掩去眉目,模糊了场景。
谈论的内容已然忘却,独独记得这句“相见恨晚”.......
再一次忆起这句,却是在甬城。
匆忙而紧张的考察行程。
午后,昏沉。下车的瞬间,如同“破境”,
一个空间的到达和一种境界的交会。
是这邂逅的开端。
玖著里,早在朋友圈里见过它的样子。
美,却难免流于形式。黑松。片岩。
左右不过这些元素。
这一波新中式的风潮,
看得久了,多少有些审美疲劳。
这,算不算是一种傲慢与偏见?
对望——示范区掩映在绿植间。
只入口位置做了留白——绿植有意识地退让,
保证门头的完整性。
门头以块体结构穿插组合,材料不过数种,
却形成了颇为丰富的空间效果。
细节,在白砂岩墙面的肌理,
在墙面镶嵌的紫铜铭牌,
在铭牌尺寸与墙面石材严谨的对缝关系。
主入口的金属门扇与金属格栅同材质,
延续景墙石材的竖向肌理。
格栅镂空的山水纹,
一方面致敬古典造园生活中的山水意向,
一方面则是呼应主入口黑松景石组合。
素以为绚,大抵如此。
门头,是空间转换的提示。
出则繁华,入则宁静。
黑松、置石是洞开的景致。
壶中乾坤,吸引人进入、探究。
格栅上的山水纹呼应松石组合。
劈面惊艳。
是景致本身。
亦是贯穿项目精神层面的属性。
或者说,是一种景观气质。
它静静伫立着,门洞微开。
松石组合作为主入口对景,
一方面强化了东方风格与意境,
另一方面,暗示着壶中乾坤,
吸引人进入、探究。
这种洞开式的惊艳,
来源于古典造园的经验。
随访客的进入,
一个向度不同的世界被暴露,惊现。
设计的心机在格栅的山水纹装饰。
呼应入口对景的山水意向。
镂空山水纹,
暗合古典造园中的“无心画”(框景)。
光影暧昧,山水窗洞,透一枝绿叶。
因格栅的存在,影影绰绰。
它们依赖与边界的敏感关系。
吞吞吐吐,一种撩拨人的方式。
移步之间,惊鸿一瞥。越加让人留恋。
镂空山水纹,
暗合古典造园中的“无心画”。
它们依赖与边界的敏感关系。
吞吞吐吐,一种撩拨人的方式。
园林,实质上是一种空间营造活动。
它必然从局部开始,
隐匿且乍泄的展开方式。
恋物癖式的细节繁复。
一种只有进入才能真正体会的经验,
一层又一层的经验,
没有高潮,没有开始和结束。
最初的时候,
这种结构关系的不明朗状况容易让人迷失,
甚至疲惫难忍,但逐渐地,
它将显示出某些市井生活中才会有的琐碎谈话的状态,
那种接近生活本意的辩证形式。
笔者根据参观印象复刻的示范区平面图
玖著里示范区占地6500平方米,
由包含市政绿地的前场、建筑围合形成的内庭,
以及相对规整的后场空间
(包含两个临搭样板房,活动大草坪)
三个部分组成。
考虑建筑布局,示范区多以廊道相接,
组织参观路径,建筑、景观相互融合。
格栅、屏风、窗洞,
则成为组织、引导视线的主要方式。
在特殊节点以“有限”观看的方式,适度遮掩,
让人觉得自然,而不是刻意。
“控制性的游走”与“控制性的观看”。
亦是古典造园惯常手法。
主要参观动线示意
项目隐隐呈现的古典审美价值取向。
似曾熟悉,低调而内敛的气质,
更接近于中国古典哲学意味上的中庸。
这种传统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体现在示范区落位与绿植的掩映关系,
以及门头形式本身的仪式感。
不同于大多万科项目对市政绿地大面的改造和利用,
玖著里则在示范区入口保留了市政绿地。
访客先经由一条市政道路,
转入明珠路上的香樟大道,
而示范区正掩映在树影之间。
“藏”的处理——出则繁华,入则宁静。
隐喻出世、入世的转换态度。
“显”则体现在门头形式本身,
绿植的退让处理,
以及作为对景的松石组合。
是场景转换的提醒。
是东方意境的点题。亦是“景界”的延伸。
示范区主入口两侧市政绿化带:
保留原香樟林,简单“上木+地被”形式。
建筑在绿植间若隐若现。
示范区与市政路口:
天一书院入口,
香樟林在门头位置调整为行道树形式。
既保证了形式上的统一,
又不影响出入口。
在古典造园中,
建筑与景观不存在明显的界限区分。
建筑作为停留场所,
是观景的主要视点。
同时,庭院又往往以建筑为视线的最终收头。
二者互为景致。
示范区约2/3区域为建筑围合空间,
为了最大限度的呈现景观,
故以廊道相连,
利用格栅、门洞、落地玻璃窗等形式,
实现建筑、景观空间的相互渗透。
视线的组织、引导是廊道空间的设计要点。
框景。借景。古典造园手法的运用,
有效融合了室内外空间。
洞开的方式,是不动声色的诱惑,
引导人们,走进一重一重的庭院空间……
主入口格栅的山水窗洞框景。
不动声色的诱惑。
引导人们,走进一重一重的庭院空间……
连廊墙体,面向中心庭院部分,
呼应墙体的竖向肌理,留出门洞。
内庭与连廊空间相互渗透。
丰富景观效果。
自连廊另一侧对望,
很有意趣的视线关系设计。
人的活动,透过门洞,形成剪影。
绿化与连廊互为背景。
售楼处(天一书院):
大面玻璃,模糊室内外空间界限。
门洞。随访客在连廊中位置的移动,
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变化,
好像盒子套盒子的魔方空间。
景观,透过门洞,延伸到连廊。
如何在一个简洁、纯粹的空间里,
形成相对丰富的景观效果?
手法之一:模糊边界,建筑、景观空间相互渗透、融合。
手法之二:利用光影,作为空间的主角。
光影随时变化,形成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之美。
示范区边界处理,
通过建筑墙体留缝、门洞及窗洞的形式,
空间相互交织,光影亦随之变化。
墙体留缝,空间相互交织,光影亦随之变化
引用一些新材料,如U型玻璃,磨砂玻璃等。
利用材料自身的透光性,
通过光线反射,丰富空间光影效果。
U型玻璃材料简介
清晨,微光。
外围市政绿地的浓密绿化背景。
光线投射在U型玻璃景墙上,
形成剪影。
中午,光线渐强。
斑驳树影,在U型玻璃景墙上,
隐隐透出深浅不一的绿。
黄昏。树影。
除U型玻璃外,水亦是光影的介质。
通往天一书院的长廊,
在连廊与U型玻璃景墙之间设置了一片水面。
一方面与内庭的水面做了呼应。
另一方面,随着水的流动,在廊顶、景墙,
形成波光粼粼的动态效果。
特意避开人群,感受空间关系:
廊下,相对简洁、空旷,
因波光反射,光影丰盈……
光影随光线强弱而转,
有不可琢磨的瞬息变化。
某种程度上,
又影射了中国古典哲学价值观。
无人时的廊下空间,相对空旷。
波光在墙面、廊顶的反射效果。
光影随光线强弱而转。
不可捉摸的瞬息变化。
夜景效果:
专门设置的水下射灯,
照向U型玻璃景墙,
形成光影效果。
水作为介质,因流动,在廊顶、景墙,
形成波光粼粼的动态效果。
前场的光影效果,
主要通过墙体留缝、U型玻璃和水面实现。
而后场,延续了前场对光影的运用,
以磨砂玻璃为屏风。
磨砂玻璃本身具有透光性。
灰空间连廊结合建筑关系,形成锯齿形的边界。
相应,磨砂玻璃屏风平面落位分段错开,
虚实相间、进退有序。
绿植与灰空间之间,
磨砂玻璃作为一系列虚隔断,影影绰绰。
不同角度的光线照射,在廊下形成层次变化……
光影,亦可以成为一个空间的重要元素。
内庭一侧连廊,磨砂玻璃光影效果。
磨砂玻璃的落位,类似古建窗扇打开的方式。
设想之一:磨砂玻璃材质本身的轻盈,
对比厚重的廊顶,有不胜重负之感。
材质调整的可行性设想?沿用前场的U型玻璃?
设想之二:
正对下沉地台位置玻璃的落位,
对于视线的局部影响。
留白的可行性设想。或者局部根据停留需求,
取消一部分磨砂玻璃。
1. 另一种形式的“留白”——白墙既不属于建筑,
也不是自然,它是一个中间物。
最终它将消隐,成为意识山水。
建筑以白砂岩为立面材料。
纯净的白色墙体,意同古典园林中的粉墙(白墙)。
是设计的匠心独到,抑或机缘巧合?
传统中国的墙白不是“白色派”,不是维持白,
它是“虚白”之白,是容纳,容万物之杂交互文,
它的白是“纸白”,是允许,许自然在其上“写写画画”。
白墙在整个示范区占了非常大的比重。
它承担了体验的结构与背景作用。
具有强烈的舞台布景语言。
人,是空间里最重要的风景……
大面白墙,消退成空间背景。
人经过,透过门洞,形成剪影。
强烈的舞台布景语言。
2. 松石组合——经典元素的运用与创新。
黑松与泰山石,是古典园林的经典元素。
本案的松石组合,以一棵枝叶舒展的黑松,
结合几块粗犷的长条形泰山石
(有别于常规的山形片岩)。
在形式上,更简洁、现代。
点位布置更是独具匠心。
作为主入口对景,一方面强化了东方风格与意境
,另一方面,暗示着壶中乾坤,吸引人进入、探究。
这种洞开式的惊艳,来源于古典造园的经验。
门头对景:松石组合,洞开式的惊艳。
3. 关于框景——门洞、窗洞与“无心画”。
框景为古典园林中的经典手法。
主要通过窗洞、门洞,
以及格栅上镂空山水纹的形式,
框选景物。所谓“无心画”,便是如此。
廊道连续的窗洞(门洞)变化,
则让人联想到“漏窗”。
古典造园手法的另一变式。
建筑、景观以框景相互渗透、融合、丰富空间层次变化。
主入口处格栅的山水窗洞框景,
暗合了古典造园中的“无心画”。
廊道连续的窗洞。古典园林“漏窗”的联想。
1. 墙体留缝、门洞的形式,以及格栅的肌理,
都呼应了墙面的肌理,强调竖向关系。
墙面石材样式,强调竖向肌理。
廊顶、铺装样式呼应墙面肌理。
墙面、廊顶、墙体留缝以及格栅,肌理强调竖向关系。
连廊门洞、U型玻璃,沿用竖向肌理。
格栅、玻璃幕墙的竖向肌理。
水庭院,磨砂玻璃亦呼应了这种竖向肌理关系。
2. 纯粹的元素与严谨的对位关系。
景观元素多采用条状形体,以相互穿插关系,丰富空间变化。
整体空间,则保留了严谨的对位关系。于细微处,见心机。
流水石与水景及条状种植池的对位关系。
地台与磨砂玻璃的对位关系
铺装与门洞的对位关系
3. 水景装饰纹样与项目Logo图案的一致性。
本案Logo:图案取意于鹤羽。鹤在古典文化中象征吉祥。
水景的装饰纹样。沿用鹤羽。匠心独到。
4. 下沉地台,兼顾了连廊位置与地台位置的视线关系。
地台位置的看与对看关系。
意犹未尽。
是瞬息的光影变化。
是观之不足的细节呈现。
是“不到园林,不知春色如许”的惊喜。
以及那一刻的相见恨晚……
那些散漫心情,落到纸面:是洞开式的惊艳,
是光影演绎的刹那芳华,是那些令人感动的细节呈现……
景致本身,出离言语。
美景如此……
最后附上这位美女的靓照~~
嘿嘿~
▼
微设计 | 中国第一设计微刊
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识别,即可添加关注
注:本文来源于事园(ID:Gardening story),十分感谢作者的悉心编写。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