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对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的贡献优于蔬菜!
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是防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如心血管疾病)
的重要措施之一。从1982年到2012年,我国人均水果摄入量仅小幅增加,从17.0 g/d增加到39.3 g/d,每天不足1两;而蔬菜的摄入却从330.0 g/d降至248 g/d,不足半斤,远远低于膳食指南推荐量:
水果200-400 g/d,蔬菜300-500 g/d
(大约是半斤水果、一斤蔬菜)
。
今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
(2021)
》显示,我国居民蔬菜水果摄入仍然不足,其中深色蔬菜仅占蔬菜摄入量的30%,未达到推荐量50%以上水平;城市人口水果摄入较多,但也仅仅为55.7 g/d
(1两)
。
在我国,
4.38%的心血管疾病和6.4%的心血管死亡,是因为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引起的。
那么,吃多少水果蔬菜才够呢?
近日,阜外医院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普通人群,
每日吃1斤2两的水果蔬菜,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
图1 阜外医院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共纳入100728人,他们来自全国15个不同省份,平均年龄51.5岁,59.8%为女性,其中41.5%的人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
(WHO)
提倡的每日水果和蔬菜的总摄入量
(≥400 g/d)
。
研究人员通过食物频率调查问卷收集了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其中,富含淀粉的豆类、土豆和块茎类未列入蔬菜范围,加工的水果和蔬菜也未纳入本研究,如蜜饯、果汁、罐头、咸菜、榨菜等。
研究人员按照每日水果和蔬菜总摄入量的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成了4组:
-
Q1组:<272 g/d
-
Q2组: 272-450 g/d
-
Q3组: 451-570 g/d
-
Q4组: >570 g/d
其中736668人完成了随访。中位随访为7.3年,最长16.5年。期间3677例发生了心血管事件,5466例死亡。
研究发现,在矫正多种混杂因素后,与水果和蔬菜摄入量最少的Q1组相比,摄入量最多的
Q4组心血管疾病
(CVD)
发生风险降低15%
,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3%
。且每天多吃200g
(4两)
水果和蔬菜,CVD风险可降低5%
。
研究进一步发现,水果和蔬菜的总摄入量与CVD呈非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即
水果蔬菜并非吃得越多越好。
在每天600 g
(1斤2两)
范围内,随着摄入量的增加,CVD风险降低,而超过600 g时CVD风险不会进一步降低
(
P
非线性
=0.0056)
。
图2 水果和蔬菜的总摄入量与CVD呈非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
蔬菜和水果均富含膳食纤维、黄酮类化合物和各种维生素,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降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压、腰围,以及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现实生活中,水果常常生吃,而蔬菜则是经过各种烹饪后才搬上餐桌。有些人只喜欢吃水果,而有些人只喜欢吃蔬菜。那么只吃水果或蔬菜行不行呢?
研究人员大概也想到了这点,将水果与蔬菜的CVD和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做了研究。结果发现:
可见,水果对降低CVD和全因死亡风险的贡献优于蔬菜!
这也许是因为蔬菜经过烹饪后,营养成分会受到一定破坏。同时,还因为加入了盐,尤其是过量的盐而抵消了部分益处。
(备注:中国膳食指南推荐盐的摄入量,每人每天不超过6g)
。
可见,吃水果蔬菜虽然是好事,可吃得不够,就无法使获益最大化。可手边毕竟没有秤,1斤2两是多少呢?我们大概演示一下:
3个番茄≈1斤
1个苹果≈4两
1根香蕉≈2~3两
1个橙子≈2~6两
(具体以实物为准哦!)
1.水果虽优于蔬菜,但两者各有千秋,都要吃;
2.蔬菜生吃更佳,一些可以生吃的蔬菜尽量生吃,如黄瓜、西红柿;只能煮熟的蔬菜,尽可能运用煮、蒸的方式来烹饪,尽可能减少营养物质的破坏;
3.炒菜要少放油和盐。
1.Jun Wang, Fangchao Liu, Jianxin Li, et al. Fruit and vegetable consumpti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China. Sci China Life Sci. 2021 Apri 20. Doi:10.1007/s11427-020-1896-x.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
本文首发: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本文作者:丽娜
版权申明
本文转载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