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我们发布了一期纪录片《“我在北京卖摩托” ,这位外国创客演绎中国版「速度与激情」| 36氪纪录片》,讲述的是一位外国人在华创业数年的经历和他团队的故事。
今天,第二辑“外国人在华创业”纪录片出炉。一位94年出生的以色列小伙、一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大三学生、一个站在了短视频风口上的创业者,当这几个身份交织在一起,会发生怎样的创业故事呢?“想把外国人的态度拍给中国人看”,他又能否在短视频领域发挥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呢?
36氪“外国人在华创业”系列纪录片,聚焦那些把事业扎根中国的外国人们。我们关心这群略显“特殊”的创业者,也关注他们在这个创客时代下,改变的一点一滴。
导演 | Rebecca
解说 | 京盛
文案 | 璐怂
除了在纪录片里展现的高佑思与他的“歪果仁研究协会”,在拍摄过程中,我们还看到了这位站在中国短视频风口的外国创客的更多面。
编导手记
最初联系高佑思的时候,他还在为大三的期末考试紧张地复习。后来,刚从香港出差回到北京的他,还未休息,就准时地出现在中关村SOHO的十五层接受采访,这是他父亲的基金管理公司所在地,也是高佑思团队的办公地点。而此前,他刚完成一个广告的拍摄。
因为他排满的日程和连轴转的生活,我们的两天拍摄也是见缝插针。拍摄期间,他还要为他们下一期节目,一期关于《王者荣耀》的视频寻找采访对象。于是走在路上,遇到时不时经过的外国人,他会立马上去聊天,询问对方是否玩过这个游戏。高佑思的观察很敏锐,有一个外国人从身边路过时,他并没有上前打招呼,对此我很疑惑,“他是来旅游的,我要找的是一些在中国呆了很长时间的外国人。” 他解释道。
果然,下一个他搭讪的外国人,能说一口地道的北京话。
由于暑期留学生纷纷回国,他们团队在五道口的街采不甚理想。相比我们第一天轻松愉快的拍摄,第二天拍摄时,他显得非常焦虑,一直盯着手机,神情凝重。但遇到路上认出他、甚至激动地叫他会长的路人,他会放下手机,非常配合地合照。一如他在网络上欢快、逗趣、热情的形象一样。
就像他的合伙人方晔顿说的,“你不会想到他只有22岁,他要读书,要创业,要做一个主持人,要保持一个好的状态和形象。所以即使在心里面有很多的事情、烦恼、焦虑,也不能表现出来,非常难。” 两天的时间,高佑思说过最高频率的话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这句初听有些搞笑的口头禅,被不断地重复,用来激励他自己和团队。
甚至他的小房间也经常出镜,被用来拍摄他们节目的片头。房间里堆着许多没来得及扔掉的外卖袋;各种皮卡丘物件,拖鞋,T恤,水杯;书桌上摆着他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教材,以及他最喜欢的老师周其仁的《改革的逻辑》,翻开一看,这本书已经被他密密麻麻地做满了笔记。
这时,你会发现,这个很容易被打上网红、富二代标签的外国人,他的真实生活,其实和来到北京读书、工作,奋斗的中国青年没有什么不同。
你的微博关注列表里,有多少个短视频博主?
在地铁里,在睡觉前,在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中国有数以万计的人在看短视频。据统计,2016年中国移动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53亿人,预计2017年将达到2.42亿人。短视频,早已成为不争的风口。在这个风口下,一个又一个人物IP被打造出来,也有一个又一个明星公司成为万众焦点。
一条、二更、新片场、火山小视频......这些或有巨头支撑、或赶上自媒体第一波红利的“明星公司”早已不断摸索用户喜好、不断融资、不断更新发展方向。而像PAPI酱、办公室小野、艾克里里这样的短视频红人,虽然坐拥不小数量的粉丝,但变现难题、发展瓶颈也同样困扰着他们。如果说短视频依然还是个“风口”,那么在这个行业里的每个人都是那个被风赶着、但也想调整步伐追上“风”的人。
而高佑思,则是其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位,尽管他是个外国人,也一样在追着风。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我在北京卖摩托” ,这位外国创客演绎中国版「速度与激情」| 36氪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