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陈勐主播的领读
◆ ◆ ◆
亲爱的共读小伙伴,昨天我们读到了“中国父母催婚的原因”,今天我们来读“懂事”这个话题,推荐阅读完第三章,即第145页至184页。
01
▼
中国式好人,不给别人添麻烦
在中国有一群人,他们被称为“中国式好人”。
就像王小波所说的“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只付出,不索取;总给予,难接受;封闭,感觉麻木;理性或许发达,但感性一般不发达;他们的好,像绵羊,而缺乏力量;他们没有欲求,也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中国式好人对自己的“好”很在意,会不惜一切代价捍卫那种感觉。他们那种好,具体表现在“懂事”,不给亲人添麻烦上。而那种懂事的人,往往却会被锁在孤独中。
他们或许人很好,人们也愿意接近他,但久而久之却让人难以相处。因为他们只在乎对错,而不是情仇爱恨。久而久之,就成了道德正确的僵尸。他们看不到自己的恶,太喜欢自己的“好”了,到了一定程度甚至会丢掉人性。
然而,好脾气,常常是活力被阉割的结果,让人感到无趣与无力,不能和别人建立生动饱满的关系。尤其是在我们的集体主义文化下,倡导牺牲小家而照顾大家。这种好人频繁出没,可一旦成了流行,那成了一种反人性的行为。
一旦那种毒进了骨髓,那就真会成为道德僵尸了。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有这种“我是个好人,从来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感觉呢?
02
▼
不要介意麻烦别人
很多人怕麻烦别人,但是,不麻烦彼此,关系也就无从建立。
然而,那些人认为,自己向别人求助,是不受欢迎,不讨好的行为。从主观上认为,这是一种麻烦别人。他们难以发出对关系的渴望,所以势必会退回到孤独中。
你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相互麻烦,否则就无从建立。如果你还想要拥抱,就尽情张开双臂。不必担心你会打搅别人。
然而,现实中往往关系复杂,那必然有爱恨情仇,同样也会有利用、诱骗、私心与嫉妒,但当关系真正能建立时,爱与善就产生了。
而两人或多人之间,难免要谈付出感,也就是俗称的是否吃亏。而一旦产生付出感,就必定会产生共生心理,我也希望你像我对你那样好。其另一个意义是,我不能吃亏。
但是,天平难免会有失衡的一天。而要维持那种付出的平衡,往往是一种很疲累的事情。斤斤计较往往是难以永续发展,而这种关系也会变形变质。
所以,要想活出热情,就必须放下对错,只有爱恨;放下评判,只有感觉。所以,试着鼓励你的孩子,鼓励你的爱人,也鼓励你自己:伸出双臂,如果你还渴望被拥抱的话!
03
▼
懂事,是一种最深的绝望
乖孩子,是不能提要求,不能发出声音的孩子。这似乎是中国社会的潜规则。
家人常对我说“别出事,别惹事”。否则容易被扣上不孝帽子,觉得出了事没法摆平,甚至会导致自己活不下去。
昂山素季说:在一个否认基本人权的制度内,恐惧常成为一种时尚——害怕坐牢,害怕拷打,害怕死亡,害怕失去朋友、家庭、财产或谋生手段,害怕贫穷,害怕孤独,害怕失败。最为阴险的恐惧方式,是化为常识甚至至理名言,将有助于保存自尊与人性高贵的日常勇敢行为谴责为愚蠢、鲁莽、无价值或琐碎无用的。
这种恐惧是弥散性的,虽然他不会征服我。但我的父母却被它击倒了,他们失去了活力,让人觉得很懂事。
但懂事,真不是一个什么好东西。
或许,一切问题都可以回到一个支点上——如何看待需要。
佛陀可以看破,并放下一切欲望。但是,作为凡人,我们戒除不掉,并因而围绕着关于需要的一对矛盾的心理:一、需要是有罪的;二、我有需要。
譬如,一个节俭到苛刻的妈妈带女儿去超市,说,挑吧,爱吃什么咱们就买什么。女儿买了自己喜欢的零食后,妈妈又特意挑了一些更昂贵的。但回到家后,妈妈突然间看女儿吃零食的样子很贪婪,于是爆发了:“你知不知道我们家日子多难过,为什么这么贪婪?!”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好人,但好人其实很多时候是卑鄙的。
我们既要有需要,又有关系,而需要驱使着我们建立关系。
所谓的懂事,不过是一种对关系最深的绝望。
因此,做自己才是对生命最好的负责。
结语:小伙伴们,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初步探究了巨婴国,共读就到这里了。明天,我们将谈谈中国人的自恋程度。
本期话题:通过今天的共读,你是否有所感触,你是否是作者笔下的中国式好人,而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呢?
欢迎大家在后台聊聊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共读内容,可以在文章底部给我们点赞、留言。我们明天见,晚安!
点击底部的【阅读原文】,坚持共读签到。公众号回复「领读」可查看往期精彩内容。点击☞查看2月共读书单
主播:陈勐,青岛市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微信公众号:邂逅陈先生。暖心声音,陪你入睡。
领读人:江罗,悦读专栏作者,简书作者。一个较真的理工男。公众号:江罗(ID:LF1992JL)微博:@江罗1992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来「共读签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