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如果你没琢磨过如何管理电脑文档,找文件往往就会像盗墓:你不知道你要找的埋在哪里,你也不知道接下来点击打开的这个文件夹坑,里头都埋着些什么。
最终找不找得到,偶尔靠记忆,主要靠天意。
但如今工作学习电子化已成大势,如果每次在电脑里找点什么都要翻箱倒柜,既打断工作,还费时坏事。
教你三招,搭建自己的文件管理体系,让你电脑的每个文件,真正变成你的文件。
1.
「搜索」为调取文件首选。
搜索比层级翻找快,且快很多。你可以对比一下,层级翻找的操作流程是——点开层层文件夹:
学习
=>
英语学习
=>
听力练习
=>
2018 听力练习
=>
BBC 听力
光点这么多层,就已颇费周章,更不用说每层文件夹还包含多个别的文件,你还要浏览、区分、找到目标,再点击。
而搜索,则只需在搜索框输入
BBC
,再敲下回车,即可打开。用时多少,高下立现。
那你可能会问,哪来这么个搜索框呢?Windows 下的 Wox、Listary,macOS 下的 Alfred、LaunchBar 等快速启动软件,都可轻松实现全盘搜索,指哪搜哪,一秒直达,文件、软件都是如此。比如我要打开 Tim Cook 的 MIT 演讲,直接在 LaunchBar 键入部分文件名,比如前几个字母
timc
,即可找到:
而围绕搜索搭建文件体系,就简单多了:少分类,最多三层;多搜索,归档、命名等,一切以方便搜索为轴。
比如「学习 => 英语学习 => 听力练习 => 2018 听力练习=> BBC 听力」这一长串,
可简化为
LC.com => BBC.com
,两层即可,其余分类全可砍掉,大胆用搜索找文件。
这一简化思路源自阳志平先生「构建优雅的知识创造系统」(http://t.cn/RemR43U) 一文,我们主要用到两点:
- 用域名来命名个人文件夹
- 用英文而非中文命名
这两条,既是文件管理,也是命名范式,用好可大大加速文件搜索——但有个前提,命名要规范。
2.
确立命名规范。
使用英文命名
。搜索角度看,英文命名更有优势:命名更简洁,输入更方便。英文结合域名,便是命名思路。比如
LC.com
是存放所有听力练习资料的文件夹;具体到文件,格式则为
短日期-文件名@项目名
,比如
180803-BBC@LC
,这是 8 月 3 日的听力练习材料。其中
.com
名称为文件夹专属,
@
则为具体文件专属。
采用大驼峰命名法
。大驼峰(CamelCase)是一套命名规则,指文件名中,每个单词首字母都大写、单词间不空格,比如 MyName / GetThingsDone 等,命名更为简洁。不过个别通行缩写,可不严格按照大驼峰,而是在视觉做些调整,以符合阅读习惯,比如
BBC
无需写成
Bbc
。
维护一份「英文缩写规范」
。这一步是为了把常用缩写用文字固定下来,以免同一名称缩写频繁变动,动荡体系。缩写固定了,后续命名也更简明。比如我们写作课代号是
WR
,那接下来的第四期写作就是
WR04
,根文件夹则为
WR04.com
,
每周大作业缩写为
Ex
,那第 5 次作业的文件名则为
Ex5@WR04
,
依此类推。如此,文件命名规整简易,搜索定位也相当方便,如我需打开
[email protected]
,调出 LaunchBar 后,只需键入
ex54
,就能立即找到。
3.
重要文件云端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