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在广西梧州市龙圩区龙圩镇念村,动车组行驶于田间。(来源:视觉中国)
8日,“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主要任务。考察队由来自国内外118家单位的516人组成,这是我国第2次在南极实施3船分航段考察
。
>>更多详情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刘垠 摄
据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8日消息,我国首艘集成式大型压裂船——“海洋石油696”完成下水仪式,进入下水调试阶段。该船填补了我国海上油田压裂技术和工程领域的空白。
>>更多详情
(来源:科技日报)
图片来源: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制备出新型光解水催化材料——金红石相二氧化钛。在模拟太阳光下,该材料产氢效率比已报道的二氧化钛高出15倍,创造了该材料体系的新纪录。相关研究成果8日发表于《美国化学会会刊》。(来源:科技日报)
据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8日消息,该院研究员李汉杰团队首次证实人体外周神经系统内存在小胶质细胞,这一发现打破了自1919年来“小胶质细胞仅存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传统认知,为探索外周神经系统发育及其疾病(如慢性疼痛、嗜神经病毒感染等)提供了新视角。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
。
(来源:科技日报)
欧洲航天局网站7日发表声明说,法国巴黎天文台等机构研究人员分析哈勃望远镜逾十年间观测天王星极光等数据发现,天王星自转一周用时17小时14分钟52秒,比先前研究推测长28秒。研究报告刊载于当天出版的《自然·天文学》。(来源:新华社)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和周忠和团队联合国家自然博物馆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对在中国辽宁西部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发现的两件保存完好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进行了深入研究,命名了两类新的恐龙属种,在中华鸟龙科(原“中华龙鸟科”)下建立一新种:凌源中华鸟龙,以及一新属新种:中国华诞龙。(来源:央视新闻)
中国华诞龙(左)和凌源中华鸟龙(右)复原图。(赵闯 绘制)
8日,世界首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量子电流传感器在昆柳龙直流工程柳州换流站投入运行超过72小时,标志着我国电力领域量子传感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来源:科技日报)
8日,漳州核电2号机组热态性能试验顺利完成,为后续机组核燃料装载、并网发电等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2号机组计划今年第四季度投入商业运行。漳州核电是“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的始发地,也是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来源:央视新闻)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8日发布消息称,当天发射升空的“联盟MS-27”飞船与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完成了对接。该飞船搭载了2名俄罗斯宇航员和1名美国NASA宇航员。据介绍,该飞船将于12月9日返回地球,宇航员将在国际空间站进行约50次科学实验。(来源:央视新闻)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8日发布报告说,北极海冰覆盖范围在今年3月降至有记录以来同期最低水平,3月也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气温第二高的3月。(来源:新华社)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安部联合公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将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为啥“刷脸”风险更高?日常使用还需注意什么?请专家科普一下↓↓
编辑:王程玥
审核:张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