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送去商业拍卖?”
最近,一位奥体房东因为拿不定主意,特地打电话来咨询。
原来,该房东想尽快脱手,但
目前收到的中介报价,都不太满意
。有人建议去拍卖市场上试试!
拍卖的惯用操作无非两种:一是直接高价起拍,碰运气,愿者上钩。
第二种:
弄一个吸眼球的超低起价,激发大家的捡漏心态
。然后在激烈竞价中,拍出情绪溢价。即便参拍热情不高,也可找人托底,“进退自如
”
。
放在前几年,因信息差、可破限购、行情火等因素,确实能出现一些“天价”,即
“赢家的诅咒”
。
但在资讯畅通、政策宽松、行情起伏的今天,概率越来越小。
而且,
商拍不同于法拍,它是有交易成本的
。
一旦不达预期,很可能“赔本还不赚吆喝”
。
目前,市场上的商拍以第二种居多,且不乏豪宅。
比如5-6月,已确定拍卖时间的高档小区,就有
首开杭州金茂府、凤起钱潮、大都会79号、中海御道、古翠隐秀、天珏华庭等
。
起价相当诱人。像一套大都会79号的161㎡,起价500万,折合单价3万1。
中海御道的一套6楼183㎡,起价500万,单价2万7;还有一套
凤起钱潮的246㎡合院,起价1000万,单价4万出头,不及买入价的40%
。
低起价换来了高关注,但高关注并不等高成交。
本周二(
5月21日
)刚结束的一套古翠隐秀4楼197㎡,起价588万,
吸引超2.2万次围观、148轮出价。
但
1352万的总价、6万8的单价
,和市场预期差不多,并没有明显更高。
若直接高价起拍,则可能直接流拍。
本周一的首开杭州金茂府,
一套
3楼126.7㎡,二拍起价899万
(
单价7万多
),
再次流拍
。而对一个小区来说,流拍可不是好消息。
拍不到理想价格,不是可以找人托底吗?
操作没问题,
事实上你看到的公开商拍成交,可能当中不少就是托底成交的。
但这样做是要产生费用的。因为商拍不同于法拍(
正常交易税费之外
零收费
),它是一种
商业行为,是需要支付平台、佣金等费用的
。
以阿里平台为例,需支付两笔“中介费”。
一是
软件服务费,
成交价
1000万(
含
)以内1%,超出1000万部分0.5%。
二是
佣金,一般为成交价的0.5-1%
。该费用由资产处置机构自行设定,也可以为零。
以总价
1000
万为例,至少要支付
10
万平台费,可能还要5-10万的佣金。
而目前我爱我家、贝壳等平台,中介费收取标准一般为买卖双方各承担1个点。即对买家来说,商拍不比常规中介便宜。
对房东来说,最佳结果肯定是拍出高价。流拍也行,虽有负面影响,但没额外费用。
怕的是不上不下,有人竞拍,但出价又比预期低不少,就会陷入被动
。
这时有两种选择摆在面前,要么
认
命
接受成交。
要么找人抬轿子或
自己拿下,再行处置
。
近年的拍卖市场上,确实出现过不少这样的案例。
明明已经
成交的商拍房源,转头就出现在中介推荐目录中
。
我亲眼见过一套商拍房
成交后,仍在带看。
“
拍卖不及预期,房东自己接了
。
”中介表示,相当于付了一笔费用,为小区打了一个广告。
但如果客户比较心细,了解到实际没成交,反而可能降低预期。
如果拍出高价,这点成本当然不算什么。
但关键在于,现在大多数房源,想通过拍卖市场获取高溢价,
本身就是反逻辑的
。
因为本质上来说,
房东和买家的利益是对立的
。
房东通过拍卖,目的是想卖出更高的价格;而买家关注拍卖市场,目的是想捡漏。
弄一个超低价,撩拨情绪和暗中推波助澜,行情火热时,确实会有人上套。
但当大家发现,经常拍出高价,
没有捡漏可能,就不会有侥幸心理,为什么要来拍卖市场?
相反,如果一直拍出低价,房东也没有送拍的动力。
更何况,现在的信息高度透明,大众有各种途径了解到真实行情。
各大平台的挂价、大量中介主播的实时介绍、公开的网签数据、及媒体平台的跟踪报道
之下,想要跳脱行情之外成交很难。
而且全面放开限购后,拍卖也没了政策优势。
该破发破发,该割肉割肉,该赚钱赚钱,始终是市场说了算
,不会因为你通过哪种渠道卖房而改变。
当然,拍卖也有独特优势,可以进一步提高房源的曝光度。如果房源足够稀缺,
像一些城市或资源顶豪,依旧有概率拍出高价。
比如本月初,桃花源一套建面333.54㎡的独栋别墅(
占地2176㎡
),以单价11万7成交。
但对多数房源,拍卖只是多一种卖房方式而已
。
▍最新
视频
·短视频系列
C E N G L O U · C H I N A
◎保亿·东润府:像观云钱塘城一样做叠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