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这是一首杜甫的题画诗,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的雄鹰,表现青年时代的昂扬奋发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画作背景和作者介绍
杜甫的《画鹰》是一首题画诗,通过描绘画中的雄鹰,表现作者的志趣和性情。
关键观点2: 诗歌内容分析
诗歌可分为三层意思。第一层点明题目是画鹰,并赞美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第二层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是正面文章,传神地刻画出苍鹰的动作和状态。第三层承上收结,寄托着作者的思想,希望画鹰能够变成真鹰,去搏击凡鸟。
关键观点3: 诗歌表现手法
诗人用字精工,颇见匠心。通过描述细节如苍鹰的眼睛、动作和神态等,把画鹰描写得栩栩如生。同时,通过借代等手法,如把“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之心和奋发向上之志。
正文
画鹰【唐】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㩳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素练:作画用的白绢。风霜:指秋冬肃杀之气。这里形容画中之鹰凶猛如挟风霜之杀气。画作:作画,写生。殊:特异,不同凡俗。㨦身:竦身,收敛躯体准备搏击的样子。思狡免:想捕获狡兔。侧目:斜视。似愁胡:形容鹰的眼睛色碧而锐利。因胡人(指西域人)碧眼,故以此为喻。愁胡:胡同猢,指代猿猴,傅玄《猿猴赋》“扬眉蹙额,若愁若嗔。”绦: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镟:金属转轴,指鹰绳另一端所系的金属环。堪摘:可以解除。轩楹:堂前窗柱,指悬挂画鹰的地方。势可呼:画中的鹰势态逼真,呼之欲飞。何当:安得,哪得。这里有假如的意思。击凡鸟:捕捉凡庸的鸟。平芜:草原。这是一首题画诗。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曲尽其妙”(《瀛奎律髓》),从而表现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全诗共八句,可分三层意思:一、二两句为第一层,点明题目。起用惊讶的口气:说是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这种肃杀之气,第二句随即点明: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鹰仿佛挟风带霜而起,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起笔是倒插法,有力地刻画出画鹰的气势。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是正面文章。颔联两句是说苍鹰的眼睛和猢狲的眼睛相似,耸起身子的样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从而刻画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是传神之笔,把画鹰一下子写活了,宛如真鹰。颈联说系着金属圆轴的苍鹰,光彩照人,只要把丝绳解掉,即可展翅飞翔;悬挂在轩楹上的画鹰,神采飞动,呼之即出,描写出画鹰跃跃欲试的气势。“思”与“似”、“擿”与“呼”两对词,把画鹰刻画得极为传神。“思”写其动态,“似”写其静态,“擿”写其情态,“呼”写其神态。诗人用字精工,颇见匠心。通过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字眼,把画鹰描写得同真鹰一样。从“堪”与“可”这两个推论之词来玩味,毕竟仍是画鹰。最后两句进到第三层,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寄托着作者的思想。“何当”含有希幸之意,就是希望画鹰能够变成真鹰,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毛血”句,见班固《西都赋》:“风毛雨血,洒野蔽天。”把“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有锄恶之意,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之心,奋发向上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