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幕味儿
迷影 历史 档案 策展:中国电影资料馆每日影讯及北京文艺片放映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影工厂  ·  红包界的“劳斯*斯”!把「118国118张外 ... ·  15 小时前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招贤榜 | 宁波市北仑区少儿艺术团 ·  4 天前  
深焦DeepFocus  ·  日本新片展上海站完整片单大放送,已开票!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幕味儿

小钢炮频频对明星开炮,这次我挺他!

幕味儿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6-21 10:50

正文

 文丨张一条


被尊称为“小钢炮”的冯小刚,最近又上头条啦!


相信大家已经听了不少冯导的大胆言论,比如像抨击现在的小鲜肉演员“太娘,不像男人”之类的话。讲真,在今天这样的明星主导、审美价值又多元的产业时代,敢于这种猛烈开火的,我看也就是他了。


小钢炮火气大,心里有话憋不住。所以,只要但凡有他出席的场合,那一定是有料的。今天一条就要以十八线女明星的身份,跟大家来聊一聊上影节新浪潮论坛“关于演员,导演有话要说”这个主题。


因为在这个论坛上,小钢炮又出现了,而且和宁浩、徐峥、陆川等当今中国的大咖导演齐聚一堂。

 

我什么时候意识到我是一个女明星了呢(哈哈哈哈哈哈哈),大概也是参加论坛的当天,去签到,负责签到的漂亮姐姐惊讶地问我:“你是一条吗?”我愣了一下,点点头。她很开心地说:“啊!我是你的粉丝!我很喜欢看你的视频,昨天还刚看了你的《中二的日本人》,好好玩!”然后她跟我热烈地拥抱握手亲吻……开玩笑啦,没有热烈拥抱亲吻,就亲切地握了手。



握着她温暖的手的感觉,一下子感觉自己这么久以来做的视频啦,写的文章啦有人印象深刻并且喜欢,那一瞬间深深地觉得要更好地做下去,才能担得起也许一辈子都不一定有很深交集的人的喜爱与支持。

 

“关于演员,导演有话要说”,顾名思义,基本上就是冯小刚、宁浩、陆川和徐峥四位大导演“声讨”娱乐圈小鲜花小鲜肉的喜乐会。也许看起来有些多此一举啊,因为娱乐圈乱象存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事情。但是听完全会,倒让我有种强烈期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结果,真是遗憾没有拉上更多人去听,女明星的我本人当真是受益匪浅。

 


娱乐圈的乱象这么多年来只多不少,经过各种雷人的事情之后,吃瓜群众的心早已坚似铁寒似冰,再怎么令人张目结舌的事情也不过是冷笑一声道:“还不是照样有人喜欢TA?”

 

而我认为,刨除情绪化的谩骂和批判,理性地去看待各种无下限的乱象,就会发现:这些乱象在大环境下是有迹可循的

 

明星,也就是“腕儿”这个说法,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早在戏剧艺术形成的中唐就已经追捧“角儿”的现象,而到了上世纪30年代,“角儿”就更是巨星的存在。以上海、上世纪30年代为背景的影视作品,例如《霸王别姬》《梅兰芳》等,都一定可以看到“角儿”是既有能耐又有脾气的。

 

电影《梅兰芳》剧照


现如今百花齐放的娱乐圈,有能耐的演员很多,但是没能耐又有脾气的也不少。陆川就坦言:“现在的年轻演员很难见到,基本上开机当天能准时到就已经很了不得了。一个20多岁的演员有四个经纪人,安排这安排那,没有安静的聊戏的时间,一般我说戏要四个小时,结果只给我一个小时,这样会让我们失去创作的热情。”

 

作为一个事业上升期的全能型女明星,我非常能理解陆川的话。大家别笑我,同为创作型的工作,我们做视频写影评也都需要看很多书很多电影。这样才能在写剧本的时候举一反三,而剧本的创作也是整个过程里最累最耗时的一环。任何职业,做到精致也都会成为一门手艺。更何况他们做电影的呢?

 

专业的电影人在进行一个项目的时候,是需要花费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去参与创作制作的,这些专注都是为了能够把自己的作品做到最好,而不是票房最高。

 

导演陆川


冯小刚也加码爆料:“你如果找到一个演员,跟他说要试试戏,他会觉得你是不是脑袋出问题了,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


很明显,这就是“角儿”的遗风。

 

主持人也是很直接,犀利地问:“那为什么还要用他呢?

陆川一脸无奈地说,因为投资方坚持说数据好哇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很多时候硬气一点的经纪公司和制片方的干涉,往往可能会导致整个电影发生大的逆转。艺人本身就是一个吸金器,经纪公司与制片方都指望分艺人所来带的账,因此在选角的时候,往往有期待:“你用他,再用他,还有她,几亿没问题!”


所以宁浩打趣地说,我遇到一司机,一上车就说,“导演,其实我现在已经是45亿司机了。我已经拉过了多少多少明星,像黄渤,都坐过我的车。

 

导演,宁浩


虽然是个生活里的乐子,但我们用专业一点的术语来说,叫单一维度衡量一个演员,这是十分不科学的。一个演员参演的电影卖了10亿,无所谓很多别人的努力,把所有账都算在他头上,终究逃不过市场的检验。

 

你一定觉得很奇怪吧,明明鲜肉鲜花们参与的不少电影票房成绩不俗,投资方也仍然在用他们,所谓的市场检验是未来时吗?


不是的,市场检验的结果已经是过去时与进行时。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数据来看,2016年我国共生产电影总计944部,但是全年票房能总和只有457亿。除去好莱坞大片的半壁江山,这意味着2016年的平均国片电影票房只有千万左右,这个数字并不高,试问这些鲜肉鲜花又做了什么贡献了呢?尽管现在中国的电影银幕总数已经达到世界第一,但实际上电影产业相当不容乐观

 

《摔跤吧爸爸》收获中国10亿票房


话题回到市场检验这一环的时候,大家齐刷刷聊到了刚刚下映的《摔跤吧爸爸》。陆川动情地说,《摔跤吧爸爸》的成功,也说明观众内心的期待已经很久了,观众引导出的热情是巨大的。到现在为止,今年的电影平均票房1000万,这其实是为我们创作的姿态敲警钟,中国十多年票房到了高点,不能这两三年就被毁了。

 

拒绝过老板安排张学友参演《可可西里》的他深有感触,如果没有那一批当地的演员和非职业演员,我们也许跟《可可西里》就没有缘分了。

 

一如陆川所言,歌神张学友的歌很好听,专辑演唱会也都很好卖,但是让他来演某个特定角色的话,就会有些为难。

 

《可可西里》剧照


在我还算熟悉的领域上,日本的艺人有很明确的分类(据说美国也是一样):歌手、演员、模特、爱豆、播音员等。目前国人对于爱豆,也就是偶像的定义似乎有些模糊:他们各方面都涉足,综艺、演戏、需要会唱会跳,这是他们要具备的能力的一部分。在日本,如果你夸赞爱豆:“这部戏真棒,你真是个厉害的演员!”,对方会觉得你拨高了他的位置,他受不起,因为他的定位就是爱豆、偶像,不是演员。

 

如果明确这个定义,我说吴亦凡或者鹿晗是偶像明星而非演员的话,估计会被打死。


可是,偶像不可耻呀!木村拓哉就是唱歌演戏都很出色的偶像,二宫和也凭借电影《如果和母亲一起生活》获得电影旬报十佳奖和日本电影学院奖的最佳男主角,但他们仍然不会自称自己是演员或者歌手。

 

木村拓哉


当然允许转行。要郑重地宣布自己从今以后,要从X行正式转入X行,而不是今天拍一部电影,明天又上个综艺,后天又跑电视剧组去了。这是对自己本职的不尊重。


综艺节目又会不会摧毁中国电影产业?

 

相信大家一定是对这样的现象忍无可忍,因此冯小刚直脾气憋不住,说现在的年轻艺人没有不跨界的。唯有葛优,姜文还在坚持,不改行不跨界。那些每天疲于奔命,上各种节目,像住在飞机上一样的,基本上是另外一个系统的人了,没有“戏缘”

 

高仓健


在日本很多电影演员,电影结束以后都是马上躲起来,一是为了休息,二是为了减少曝光。他们需要观众对演员本人模糊化,卖人设什么的更是相当忌讳的事情。因为如果一旦观众对演员形成一个人设印象,就会十分影响观影效果,影响银幕发挥


远的不说我们说近的。黄磊在综艺上的人设,是神算子,在婆媳剧里是新好男人,是家庭的润滑剂,因此在《深夜食堂》里,没有人会相信他是那个可以把大家的秘密烂在心里的刀疤老板。总觉得他下班、休假后一定会和邻居吐槽他的奇葩顾客。包括白百何,演什么都是黄小仙,这对电影来说是致命伤。

 

黄磊《婚姻保卫战》剧照


当下的偶像文化需求太简洁明了了,大家就是想看简单的,美的东西。年轻的模糊的偶像文化冲击着影视行业这个行业,首先最受伤的就一定是电影圈。

 

一个演员的美,应该有多个角色支撑,而不是靠一堆写真、真人秀支撑。好莱坞的电影明星,真正去演电视剧的很少,更别说去参加真人秀。我们期待看到美的演员,应该是通过他看到他曾经扮演过的每个角色的样子,想起那个角色身上有我们相同或者我们理解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他的样子和他昂贵的衣服。

 

妮可·基德曼,戛纳70th


所以冯小刚隔空喊话:“你们要不要做个选择:电影演员,电视剧演员,综艺秀演员,都可以做好,也不是界限要鲜明,可以侧重,但是要做决定。推荐演员的时候也不要来一堆虚假的照片,镜头骗不了人。我们这个行业应该制定一个标准,如果你说我一年就拍一部,我给你高片酬。但是同一个明星出来卖四次,每次都要高价就是抢劫银行!

 

高片酬的确是目前演员这个行业里最不匹配的一项。抠图、别的配角进组3个月,重要主角只待10天、不背台词、滥用替身这么多破事明星本人仍然可以以千万单位地收钱。在《1942》的与冯小刚合作的奥斯卡影帝蒂姆·罗宾斯,当时来中国待了一个月,片酬只有600万。我为什么说的是“只”呢?因为在中国,目前的行业现状,这个价钱只能请到四流的明星啊!

 

网爆小鲜肉片酬表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演员这一个职业变成了“吃青春饭”的代名词。趁着年轻,风华正茂,拼命圈几年钱。有夸张的,年纪大了以后打了针也要拿原来的业绩继续圈钱。每天都在无休止地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属口号:“我不是小鲜肉”,“我想要当个艺术家”,却从来没有听到过哪个当红的鲜花鲜肉说“我爱这个职业”。

 

当然不是在攻击哪个明星,长得好看粉丝多有什么错?没有,如果让鲜肉鲜花背所有的锅就是以偏概全的做法。要做的应该是发现问题,找到原因,研究对策。看起来我都在讲“明星”的问题,但希望看着文章的你可以再透过文字看到背后——不是几个人,出了问题,而是整个行业脱了轨。

 

粉丝排队与爱豆待过的地方合影


徐峥说:“目前行业中,演员为了角色忽胖忽瘦,已经是行业里的最高标准了。大家一起坐下来读一次剧本都是最最最基本的。哪里不对才能及时更改。”尽管标准一定降到最低最低,也仍然还有试图打破底线的人存在。

 

陆川总结得很好:“我们经历了高歌猛进的电影发展之后,应该找核心的东西。演员的问题是整个行业的一个心态的体现,演员其实分层的。比如在横店打拼的演员,是为了生存而挣扎,他们是金字塔下面的演员。如果他们遇到冯小刚,一定是想聊一年的戏。我们聊的是能够承担中国电影责任的演员,你们不能说钱赚了、戏毁了。我不觉得中国电影会一直有钱,所以就有了抢完钱就走的抢钱心态,这些新人没有给产业留下积累,没有留下传统和信仰。

 

主持人周黎明


如今是新的电影工业时代,是优质的电影制作环境,我们衷心地希望,演员们仍然步履不停地进行自我修炼,忽胖忽瘦也好,受伤流泪也好,是职业,也是光荣;经纪人制片方们可以放下一时的得失观,给演员一些可以喘气休息的时间;导演也负起责任,用自己的话语权影响行业,一点点纠正坏的现象,让中国电影越来越好。

 

至少不能再差下去了。用冯小刚的话说就是:“不知道啥是好,但你得知道什么寒碜。”

 

说了那么多丧气的话,我也要提醒大家不要马上丢盔弃甲。因为,根据数据分析,值得庆幸的是,在相当发达的美国,目前鲜肉横行的现象,也是曾经发生过的,可以说是美帝曾实践过也发现行不通。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认为,目前我们中国也只是发展到了这个阶段,以后也许会更规范化呢?

 


其实已经说得够多了,但是有个观众提问很多人转行当导演这个现象各位导演怎么看,转行当导演的徐峥的回答很有意思,贴给大家看看:

 

徐峥说:我也注意到很多人都是去转行做导演,但是我倒是觉得不光是为了钱,说做导演有更多的钱。因为很多人都是说在实现梦想,我们不能说其他人的梦想是没有价值不好的,因为我也做导演我也拍了戏了。我在做导演之前自己演戏演了已经超过30年了,转行当导演这个现象背后是什么原因呢,好像大家在自己本来的职位上面还不够有满足感、不够有安全感



我觉得更大更多的是说成为导演以后更有成就感和更有满足感,所以当我们找摄影的时候说这个摄影也在拍电影了、也做导演去了,美术也去拍导演去了,因为缺乏好的编剧他们自己在开发这个剧本,大家都往这一个方向去了。


其实在每一个背后其实都是一个自我实现,起码是一个自我实现。可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并不是说自我实现是错的,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说,为什么在原来的位置上面没有办法达到自我实现、为什么他说我成为一个最牛的执行导演,我成为一个最牛的选角导演或者我成为一个最牛的副导演,我也可以有一个自我实现感



但很多人的目光只瞄在最外层,外表最光鲜的部分,没有让底下每一层、每一级、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完整起来,底下是不够完整的,不管是从薪酬方面以及在自我实现方面都不够。所以他在那里觉得没有实现他自己都往那一个方向去了,然后这么多人都在做这个门槛就变低了,但是是谁都能做导演的吗?


不是的。跟我们前面讲到的演员一样,导演又是另外一套体系你得从拍短片、纪录片、MTV、广告开始,从整个的制作环节开始。不是说你突然想转就转的,首当其冲的这些天天在剧组里面的人天天都跟着剧组在制作,现在有一个机会当然是会冲出去做导演了,我觉得这背后是一个更加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是另外一个论坛了。


希望徐峥的话,能给大家启发和思考。

 一条专栏 | 中国版《深夜食堂》,到底为什么不好看?因为——除了改编技巧本身,日本人本来也是一个奇怪的存在:

课程推荐 | “在纽约大学读电影是什么体验?”不用上知乎,这次我们把纽大教授请来了。扫码咨询及获取报名表。完整图文戳这里:这是你离纽大电影系最近的一次,两日特训营马上开启


推荐 | “文慧园路三号”公号有偿向各位电影达人约稿。详情见:求贤 

购票 | 今天19:00,中国最好的科幻片《大气层消失》仅售10元,阅读原文进入购票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