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要妈妈!」
「呜呜呜,爸爸你走开!」
当闺蜜老公再一次把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抱到她跟前,她差点就发火了。
她患重感冒将近一周,实在坚持不住才请了一天假,想着好好休息休息。为避免将感冒传染给孩子,一个人躲在卧室不敢出声。
奇怪的是,孩子仿佛心灵感应般,一直拍打着门,哭着喊着要妈妈抱。
闺蜜老公搞不定,一次次将孩子抱进房间。
她忍不住数落老公:
「孩子为什么就不要你呢,我浑身难受,不能休息一下吗?」
可是看到孩子挂满泪痕的脸,又心疼不已,只得忍着浑身不适,把孩子接到怀里。
当孩子钻进闺蜜怀里,原本急促的呼吸平缓下来,因委屈而皱成一团的小脸也逐渐舒展。
图片来源:《黑镜》
闺蜜问我:
「为什么孩子哭泣时只要我啊?如今我就连生病的自由都没有了。」
我理解她的感受,孩子哭泣时总喊妈妈,的确是又甜蜜又心酸的负担。
妈妈,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
央视曾播过一则公益广告,令人泪目。
小婴儿哭泣不止,身边的人轮流上前安抚:
年轻的叔叔把他抱在怀中,轻声安慰;
头发花白的奶奶用脸蹭着他额头,喃喃细语;
怀孕的妈妈将他兜在肩头,来回走动;
一对小夫妻用玩具逗弄,满脸温柔……
可是,任凭大家想尽了办法,也不能止住婴儿的哭泣。
最后,一位胡子拉碴的叔叔伸手接过婴儿,搂在怀里轻轻地拍着。
神奇的事情出现了,婴儿逐渐缓和下来,满怀纯真地望向叔叔,眼里仿佛有星星闪烁。
屏幕上打出一行小字
「妈妈的心脏,在数月前移植给了他」。
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
对孩子而言,妈妈的心跳声是全世界最美妙的乐章,令他们感到安全和安心。
罗曼·罗兰说: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每一个孩子都借妈妈的身体来到世上,从妈妈那里汲取丰富的营养,书写生命的律动。
当孩子出生,妈妈变成链接他与世界的第一扇门。妈妈给孩子拥抱,给孩子哺乳和无微不至的照料,给予孩子最坚定和最亲切的依恋。
图片来源:电影《漂亮妈妈》
在依恋理论中,约翰·鲍尔比指出:
儿童与母亲形成的依恋关系尤为重要。
它是儿童形成的第一个关系,代表着保护、爱和安全,影响儿童所有的生理和心理能力,也是青春期以后的安慰源泉。
为什么孩子哭泣时总是喊妈妈?
因为在他哭泣时,情绪最脆弱和无助,很自然就想到了最初的那个港湾,通过一声声呼唤「妈妈」,寻求内心的情感链接。
妈妈,是孩子最真切的表达
纪伯伦说: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妈妈这个词,具有神奇的魔力,只要轻轻喊上一声,就仿佛得到疗愈。
我是远嫁的女儿。记得生老大时,强烈的宫缩阵痛令我感觉生不如死。妈妈身体不好,未能及时赶到我身边。
强烈的痛感几乎令我失去理智,我在生产时一遍遍叫着「妈妈」,仿佛妈妈能给我慰藉和勇气。
三天两夜的阵痛和三小时的产程过去,孩子出生了。抱着那个肉乎乎又软糯糯的小人儿,我含着眼泪,内心涌起对母亲的无限感激。
《请回答1988》里说过:
「听说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妈妈这个词,只是叫一叫,也觉得喉间哽咽。」
当我成了妈妈,才切身感受到一句「妈妈」背后的情真意切。
图片来源:《请回答1988》
不禁想到一则心酸又动人的新闻。
4岁女孩心雨的妈妈爸爸先后不幸离世,外婆在心雨就读的幼儿园附近租房照顾她。
有一天,心雨说:
「外婆,爸爸妈妈都到天上去了,我要喊你妈妈,可以吗?」
外婆同意了。
每天放学,心雨都盼着外婆来接,牵着外婆的手告诉小伙伴:
「这是我妈妈。」
满脸自豪。
回家的路上,心雨对着外婆撒娇:
「妈妈,我要抱抱。我要亲亲。」
年迈的外婆抱起她,她就甜甜地表达感谢:
「谢谢妈妈。」
尽管一些亲友认为这样的称呼会乱了辈分,外婆仍坚持尊重小心雨的感受,她说:
「世界上最温暖的是妈妈的怀抱,最柔软的是妈妈的心。」
自己已经失去一个心爱的女儿,不想再失去小心雨这个「女儿」,只想给孩子最好的母爱。
外婆用自己的方式,成全着心雨内心里的选择,呵护着心雨情感上的依靠,令人动容。
对小心雨来说,「妈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呼,更是一份真切的渴望。
当她叫出那一声声「妈妈」,得到外婆的应和与保护,已然将世界上最温柔的爱收入心怀。
请不要拒绝那个哭泣的孩子
有妈妈对我说,被孩子需要固然幸福,只是有时太累了,忙了一天只想休息片刻,孩子哭着只要妈妈陪,自己难免会发脾气。
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处理完一天工作,我回到家已是夜里十一点,全身酸痛头皮紧绷,只想安静待一会儿,嘱咐老公陪陪儿子。
偏偏六岁的儿子一直粘着我,连我上厕所离开五分钟都不愿意,那时候我只觉得心烦意乱。
图片来源:《小孩不笨》
我没控制住脾气,对着儿子吼道:
「妈
妈都快累死了,为什么不能去爸爸那里,你是上天派来折磨我的吗?」
儿子吓得不敢出声,趴在床上小声呜咽。
后来,看他哭着睡着,小小的身躯蜷成一团,我心里特别难受。
第二天一早出门上班,我给儿子留了一张纸条:
「妈妈太累了,不应该对你发脾气,宝贝对不起。」
上班间隙收到老公发来的图片,儿子在我的纸条旁边画了一个甜甜的笑脸,用稚嫩的笔迹写道:
「妈妈没关系,我爱你。」
他用最纯真的心接纳了我的坏情绪,也原谅了我的坏脾气,世界上还有什么礼物比这更珍贵的吗?
图片来源:《四百击》
也有妈妈对我说:
「孩子在我面前从来不哭,总是很乖,带孩子没什么难的。」
经过沟通才知道,孩子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和妈妈关系比较疏远。
生活在一起后,妈妈习惯告诉孩子:
「男儿有泪不轻弹」「女孩子也要勇敢啊」。
久而久之,孩子就不爱哭了。
父母不接纳孩子哭,会在孩子内心刻下伤痕。当父母亲手将孩子的哭泣否定,以后都没有机会再为他们擦拭眼泪。
网上有人提问:
父母的什么行为伤你最深?
高赞回答说:
当我哭着呼喊爸爸妈妈,渴望被拥抱却被指责矫情;当我明明想靠近却被无情推开,从此我学会了冷漠和伪装。
哭泣不被接纳,是一种伤害。
孩子失去情感链接,从妈妈那里没有吸收温暖和理解的力量,会慢慢封闭上心门,影响亲子关系。
母亲与孩子的关系不可取代
心理学上说,孩子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了他们与世间万物的关系,也是一切奇迹发生的源泉。
美剧《使女的故事》中,珍妮的女儿病危,医生束手无策。珍妮抱着女儿哼唱温柔的歌,给她爱抚和亲吻,女儿竟然挣脱死神的手,恢复了活力和精神。
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