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机械团队
核心组合
:
中环股份、三一重工、赢合科技、浙江鼎力、恒立液压、杰克股份、中国中车、百利科技、诺力股份
重点组合:
杰瑞股份、日机密封、徐工机械、先导智能、中金环境、克来机电、建设机械、晶盛机电、长川科技(电子覆盖)、锐科激光、弘亚数控,关注精测电子(电子覆盖)、智云股份。
本周整体观点:
1
月社融数据超预期,叠加外资流入,“春季攻势”行情有望持续演绎,投资重点为:
1
)具备逆周期属性的工程机械和轨交板块,重点关注龙头;
2
)具备高科技属性的
5G
板块、半导体板块和面板设备板块;
3
)政策风险消除后的光伏和锂电板块。
本周专题:机械行业春季攻势行情将如何演绎?
年初以来,在“春季攻势”、“外资流入”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
A
股出现一定回升,其中机械行业(申万)涨幅
8.93%
,落后于沪深
300
(
10.90%
),在
28
个行业中排名第
11
。子行业中,具备高科技属性的
3C
设备和半导体设备涨幅居前,具备超额收益;工程机械涨幅居中,与行业整体涨幅基本一致;缝制设备、锂电设备等涨幅靠后。
复盘
2010
年以来的
A
股市场,历年
1-4
月份
A
股均有“春季攻势”行情:
1
)持续时间从
19
个交易日到
50
个交易日不等,平均值
35
个交易日;
2
)涨幅从
6.59%
到
45.14%
不等,平均值为
14.30%
;
3
)“春季攻势”行情与估值呈现密切的负相关,上一年年末估值越低,来年春季攻势带来的上涨幅度越大;
4
)当前时点,扣除券商和银行后,各板块
PE
平均值为
21
倍,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带动大盘反弹幅度和持续时间均有望超预期;
5
)机械行业当前
PE
为
26
,
PB
为
1.8
,均已降至近
10
年中位数以下,且
PB
接近历史低点,有望在此轮行情中实现较大反弹。
春季攻势行情下,机械行业投资机会重点集中于:
1
)科技浪潮:
具备高科技属性的
5G
、半导体和面板设备板块,
重点推荐金卡智能、佳力图(通信联合覆盖)和精测电子(电子覆盖),建议关注智云股份、银宝山新、联得装备、时代新材;
2
)
稳增长受益板块:
1
月社融超预期,且主要流向基建板块,
重点推荐轨交和工程机械龙头中国中车、三一重工和恒立液压;
3
)景气度较高的新兴产业:
1
月动力锂电装机量超预期,四部委坚定
2020
年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有望带动电池厂扩产时点和量超预期,
重点推荐诺力股份、赢合科技、百利科技、先导智能;
单晶硅片涨价趋势已起,
重点推荐中环股份。
投资机会重点跟踪:锂电设备
+
光伏设备
+
工程机械
锂电设备:
1
)现阶段产能过剩无需过虑,过剩主要是低端电池,长期未被车厂选择的电池厂可视无效产能;
2
)高端电池龙头并非满产,但扩产积极,理由为与车厂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可切实看到未来
3-5
年需求,而我们预计
2025
年全球动力锂电池需求将达到
1045GWH
,是
2018
年我们预计高端产能的
7.31
倍;
3
)我国锂电设备市场有望迎来集中度提升,
2018Q3
整体市占率大幅升至
47%
左右,较
17
年上升近
20
个百分点;
4
)商业模式决定锂电设备现金流较差,意味着资金能力构成设备行业天然竞争壁垒,技术与资金决定核心设备龙头占优。重点推荐赢合科技、先导智能、百利科技、诺力股份等。
光伏:
1
)单晶硅片涨价趋势已起,中环充分受益。
据
PVInfoLink
数据显示,上周国内一线大厂持续拉抬硅片价格,涨幅较为明显,二线企业则多在执行前期合约,或现货供应不足,价格提升较慢;
2
)光伏政策出现反转:
18
年
11
月
2
日国家能源局召开关于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预示光伏将出现“
531
”之后的反转;
3
)海外装机容量可能超预期:
531
之后光伏降价激发了海外市场的需求弹性,龙头海外订单旺盛,产能利用率高;
4
)伴随着我国成为光伏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光伏装备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5
)技术和工艺的进步是驱动光伏行业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实现平价上网的前提。根据
Solarzoom
统计,国内光伏硅片、电池片、组件的价格呈持续下降的趋势。技术进步将带来新设备的应用以及存量设备的更新替换。
工程机械:
19
年
1
月挖掘机销量
11756
台,同比增长
10%
,预计
1-2
月累计销量同比持平,预计
2019~2020
年挖机需求高位窄幅震荡,国产市占率持续提升,重点龙头公司资产质量不断改善。此前央行推出
CBS
增强流动性,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央行此举进一步表明当前政策正从宽货币向宽信用过渡、从银行资本金方面率先解决,我们乐观预计未来还将有进一步配套政策出台、在化解
/
转换地方债务方面有望得到解决,未来基建产业链的估值水平进一步修复。重点推荐:三一重工、恒立液压、浙江鼎力、徐工机械、建设机械,关注艾迪精密。
风险提示:
重点公司业绩不达预期,基建投资大幅下滑,重大政策变化,中美贸易摩擦等影响国内投资情绪,城轨项目审批进度慢于预期、资金配套不到位等。
1.本周观点:坚持基建调周期+成长,继续重点配置轨交、光伏、新能源行业龙头
我们在
19
年度策略报告中提示,
2019
年与
2014-2015
年这一经济周期区间宏观环境近似,差异在于货币政策空间偏小、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更高。
2014-2015
年机械细分领域中跑赢沪深
300
的行业包括轨交、锂电设备、智能制造、仪器仪表等,政府拉动与成长为最主要的行业属性。展望
2019
,我们提示重点关注轨交、工程机械等基建链条设备板块,以及光伏、半导体、新能源等成长领域。财新
/Markit
周五联合公布,经季节性调整的
2019
年
1
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PMI)
降至
48.3
,低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
49.5
,较上月的
49.7
亦大幅下滑
1.4
个点,创下
2016
年
2
月以来最低水平,当时为
48.0
,继续低于荣枯线。在困难挑战面前,我们认为未来投资重点主要为:
1)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基建或将成为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方式,轨交将成为重要抓手。
国家铁路领域,政策面与基本面共振、项目需求和资金来源均已明确,我们看好
2019
年设备总投资将达到
1200
亿以上,同比
+20%
,
重点推荐中国中车
,建议关注:思维列控、华铁股份等
,获益板块还包括工程机械,
重点推荐三一重工和恒立液压。
城轨行业积极变化:第一,发改委自重启审批以来,已密集批复了上海、杭州、武汉、苏州、沈阳、重庆、长春、济南等八个一二线城市的城轨项目中期规划,解决的是可建项目不足的问题,
2019
年新开工项目数量及里程数有望相较于
2018
年的低谷出现大幅回升。第二,我们对于
2019
年的城轨通车情况较为乐观,主要原因为城轨建设配套资金的体量快速提升。表现最为明显的为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与此同时,
PPP
融资渠道也开始明显回温。
重点推荐:中国中车,建议关注:众合科技、思维列控、华铁股份等。
2)
产业结构调整仍将持续,重点布局领域为本年度景气度较高的光伏、新能源设备等。
光伏政策边际改善,
11
月以来国家高层连续表态支持新能源发展,关注新能源减税控费,预计
19-20
年补贴仍将存在、
2020
年平价上网预期增强。光伏技术进步带动设备投资持续需求。
重点推荐:中环股份,关注晶盛机电、捷佳伟创、迈为股份。
新能源领域未来有望成为我国高端制造引领全球的领域。其中新能源车全年销量达到
125.6
万辆(前
11
个月产销量分别
105
万辆和
103
万辆),电池作为核心生产环节龙头集中度稳固、宁德时代陆续宣布与上汽、广汽、吉利等主流车企合资建厂计划,加上特斯拉、
LG
、
SDI
等相继建厂、扩产,利好产业链上下游国产化,设备投资优先受益。
重点推荐:诺力股份、赢合科技、百利科技、先导智能等。
3
)中美贸易摩擦减弱,未来投资情绪有望复苏
从
7
月份以来装备采购呈现放缓、甚至是下滑的趋势,而同期的经济数据并未显示大幅下滑。我们判断因为贸易摩擦带来的悲观预期影响较大。因此在中美谈判顺利的背景下,受到贸易摩擦抑制的设备更新和扩产需求或将逐步得到释放,比如机器人、激光设备、机床、注塑机、工控等主机领域及其零部件供应商都将获益,
重点关注:埃斯顿、锐科激光、海天国际(港股)、汇川技术等。
由此推演,工业土地和工业厂房建设的需求也将重新激发,
重点推荐:浙江鼎力。
2.
本周专题:机械行业春季攻势行情将如何演绎?
2.1.
年初以来上演“春季攻势”行情,各大板块有不同程度表现
所谓“春季攻势”通常发生于岁末年初,这一阶段经济政策、上市公司业绩、年后新开工情况等均处于“真空期”阶段,叠加春节后资金回流带动流动性改善,推动股市反弹。
年初至今,在外资大幅流入、贸易摩擦预期改善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
A
股大盘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其中深证成指、沪深
300
、中证
800
涨幅均超
10%
,呈现“春季躁动”。
分大类板块看,消费(家电、食品饮料)、金融(非银金融)、中游(机械设备、电子设备)、科技(电子、军工、计算机)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其中机械设备行业(申万)年初至今涨幅为
8.93%
,落后于沪深
300
涨幅(
10.90%
),在
28
个一级行业中排名
11
。
机械子行业中,具备高科技属性的
3C
设备和半导体设备涨幅居前,具备超额收益;工程机械涨幅居中,与行业整体涨幅基本一致;缝制设备、锂电设备、煤机等涨幅靠后。
2.2.
复盘历史:“春季攻势”行情与估值呈现密切的负相关,当前机械板块估值已消化至
10
年来低位
复盘
2010
年以来的
A
股市场,在历年
1-4
月份,
A
股市场均有“春季攻势”行情,且具备以下特点:
1
)持续时间从
19
个交易日到
50
个交易日不等,平均值
35
个交易日;
2
)涨幅从
6.59%
到
45.14%
不等,平均值为
14.30%
;
3
)上一年年末估值越低,来年春季攻势带来的上涨幅度越大,
如
2011
年年底除券商和银行后各板块
PE
平均值为
23.86
,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2012
年春季攻势期间沪深
300
上涨
17.73%
,而在
2016
年底
PE
为
48.42
,
17
年的春季攻势仅带动沪深
300
上涨
4.82%
;
4
)当前时点,扣除券商和银行后,各板块估值平均值为
21
倍,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其反弹幅度和持续时间均有望超预期。
根据复盘结论,我们对机械行业近十年估值情况进行梳理。机械设备行业当前市盈率为
26
,历史最高水平为
136.1
,最低水平为
12.8
,最高为
136.1
,中位数为
40.6
;机械设备行业当前市净率为
1.8
,历史最低水平为
1.6
,最高为
6.2
,中位数为
1.8
。机械行业
PE
和
PB
均已降至历史中位数以下,且
PB
接近历史低点。
机械细分子行业中,除磨具磨料和农用机械外,其他子行业的
PE
低于历史中位数水平,且非常接近历史最低水平。同时,各子行业
PB
均低于近
10
年中位数水平,除运输设备和机床工具外,其他子行业均非常接近
10
年来最低水平。
整体而言,当前时点,扣除券商和银行后,各板块
PE
平均值为
21
,处于
2010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有望带动此轮“春季攻势”反弹幅度超预期。目前机械行业整体估值处于近
10
年以来的底部区域,且
19
年以来涨幅排名居中,有望在“春季攻势”行情中实现较大反弹,叠加近期
1
月社融大超预期和外资大幅流入
A
股等,均有望延长此轮行情景气周期。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机械行业的投资机会重点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1)
具备逆周期属性的工程机械和轨交板块,重点关注龙头;
2)
具备高科技属性的
5G
板块、半导体板块和面板设备板块;
3)政策风险消除后的光伏和锂电板块;
2.3.1
月社融大超预期,基建为重点投资领域,利好轨交和工程机械龙头
2
月
15
日,中国央行公布
1
月金融数据,
1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3.23
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新增社融规模增量
4.64
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而去年
12
月为
1.59
万亿元,
2018
年同期社融规模为
3.08
万亿元;
1
月,
M2
货币供应同比增长
8.4%
,预期为
8.2%
。
1
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
3.57
万亿元,同比多增
8818
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
343
亿元,同比多增
77
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
4990
亿元,同比多
3768
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
1088
亿元,同比多
1088
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
293
亿元,同比少
207
亿元。
社融数据大幅超预期,且主要流向基建和地产,利好工程机械和轨交龙头。
根据天风宏观团队的研究,
1
月社融去向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
)信贷中的居民中长期贷款(
0.7
万亿)主要与住宅销售有关,大部分进入房地产市场;
2
)企业中长期贷款(
1.4
万亿)一部分流向基建相关投资;
3
)企业短期贷款和票据(包括未贴现票据)(
1.49
万亿)部分用于借新还旧和理财存款,本质上仍在银行体系内空转;
4
)企业债券融资(
0.5
万亿)中,多数去向基建地产。参考
WIND
中按申万行业划分的统计数据,
1
月非金融行业信用债净融资
2911
亿(剔除“综合”),其中“建筑装饰
+
房地产
+
公用事业
+
交通运输”
4
个行业合计净融资
1864
亿,占比
64%
;
5
)地方专项债用于基建投资和偿还债务(
0.11
万亿);合计
4.6
万亿。
利好轨交和工程机械龙头,重点关注中国中车、三一重工、恒立液压。
1)三一重工:
1
月挖机销量同增
10%
,公司市占率稳环比
18
年提升近
5pct
,泵车
+
起重机更新需求、环保政策趋严以及出口将成为未来重要支撑,规模效应和国标切换下毛利率有望持续提升,资产负债表修复后业绩高弹性。预计
18
、
19
年归母净利润
62.5
亿和
75.4
亿。
2)恒立液压:
挖机油缸市占率近
50%
,行业第一,充分受益于挖机热销;非标油缸向高空作业平台拓展,平滑挖机周期波动;中
/
小挖泵阀量产并对主流主机厂供货,大挖泵阀小批量供货,业绩弹性释放超预期,预计
18-20
年净利润
8.63
亿、
11.5
亿和
14
亿。
3)中国中车:
国家铁路领域,政策面与基本面共振、项目需求和资金来源均已明确,我们看好
2019
年设备总投资将达到
1200
亿以上,同比
+20%
,利好龙头中国中车。
2.4. 科技浪潮持续演绎,重点布局面板和5G方向
2.4.1. 折叠屏和显示社交化有望带动面板产业链新一轮行情,上游设备材料望深度受益
三星
/
华为
/oppo
等预计将在
2019
年底陆续发布折叠屏手机,苹果也已经有多项折叠屏手机专利。
2019
年有望成为柔性显示元年。
折叠屏手机最大的创新在于屏幕,对于设备厂商而言,最大的变化在于需要加入折弯工艺,大约占设备总投资的
10-15%
。除此之外,由于屏幕尺寸发生变化,相关的绑定、贴合、点胶、检测等工艺也可能会有所调整,带动设备需求。
根据中关村在线1月初新闻,韩国政府计划
开始对出口中国的
OLED
设备进行强管控,主要是由于三星核心供应商
TOPTECH
技术泄露加剧了韩国对于
OLED
产业链被中国赶超的担忧。我们判断韩国政府此举会加速
OLED
设备国产化。目前国内多家设备厂已经具备了
OLED
模组及部分前中道设备的供应能力。
重点推荐:精测电子(电子团队覆盖),建议重点关注智云股份、联得装备、时代新材。
1
)智云股份:
成立
OLED
事业部集中资源,
3D
贴合技术成熟,开始布局一体化后道模组设备。
2
)精测电子:
Macro
机,
Mura
补偿机等多品类放量。在巩固后道优势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前中道领域,打破国外垄断。预计
18-19
年净利润分别为
2.63
亿和
3.89
亿。
3
)联得装备:
2017
年推出柔性
OLED
偏贴设备,贴合技术全国领先。
4
)时代新材:
PI
膜实现量产,二期产能稳步推进。轨交、风电等业务多点开花。
2.4.2.
5G
建设逐步开启,提速降费后的扩容需求提升
预计
2019
年开始,产业链相关公司将进入从预期到业绩兑现的阶段,重点推荐金卡智能、佳力图(通信团队联合覆盖),建议重点关注银宝山新。
1
)金卡智能:
5G
智能燃气表放量,公司目前相关产品市占率超过
80%
。预计
2018-2020
年净利润:
4.86
亿、
5.86
亿、
7.14
亿,当前估值较低。
2
)佳力图
(通讯团队联合覆盖):公司温控设备深度受益云计算普及
+5G
基站建设,不断蚕食海外竞争对手市场。预计
2018-20
年净利润:
1.16
亿、
1.51
亿、
1.83
亿。
3
)银宝山新:
基站结构件供应商,大客户包括华为中兴,
5G
基站密度提升对于结构件需求大增,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2.5.
新能源产业趋势日益清晰,锂电设备和光伏设备需求有望高增长
2.5.1.
1
月动力锂电装机量超预期,持续推荐锂电设备龙头
根据
GGII
数据,
2019
年
1
月动力电池装机总量约
4.98GWh
,同比增长
281%
,新年首月迎来高增长。分车型看,乘用车装机电量约
3.53GWh
,同比增长
411%
;客车装机电量约
1.24 GWh
,同比增长
171%
;专用车装机电量约
0.21GWh
,同比增长
32%
。
分电池类型看,磷酸铁锂装机量约
1.40GWh
,同比增长
174%
;三元装机量约
3.28GWh
,同比增长
356%
;锰酸锂装机量约
0.04GWh
,同比下降
36%
;钛酸锂装机量约
0.05GWh
,同比增长
229%
。
长期来看,一方面,国家能源局已经建立了“退坡、调整、退出”机制,国家从今年起政策补贴逐渐退出,直至
2020
年全部退出;另一方面,近期国家加强了对新能源车企资质的审查,此前已有
30
家车企被取消资质。
我们看好锂电设备行业长期空间,尤其看好赢合科、先导智能、诺力股份、百利科技等龙头,逻辑如下:
1
)现阶段产能过剩无需过虑,过剩主要是低端电池,长期未被车厂选择的电池厂可视无效产能;
2
)高端电池龙头并非满产,但扩产积极,扩产理由主要为与车厂签订长期供货协议令其切实看到未来
3-5
年的需求,而我们预计到
2025
年全球动力锂电池需求将达到
1045GWH
,是
2018
年我们预计高端产能的
7.31
倍;
3
)我国锂电设备市场有望迎来集中度的提升,
2018
年
Q3
整体市占率大幅度上升至
47%
左右,相较
17
年上升近
20
个百分点;
4
)
2018
年新能源车销量超预期,
2019
年销量有望接近、甚至超过
200
万辆,由此
2020
年补贴有可能全面推出,由此我们预测日韩电池厂家将在
2019
年大幅增加投资、为
2020
年提前布局;
5
)商业模式决定锂电设备现金流较差,意味着资金能力构成设备行业天然竞争壁垒,技术与资金决定核心设备龙头占优。
建议重点关注:
1)
诺力股份:
后端物流自动化环节龙头供应商,受益竞争格局明显改善,新增6亿孚能订单,在CATL、孚能、LG、比亚迪等电池龙头供应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2)
赢合科技:
18年底至今新增国轩等大订单,激光一体机新品获CATL认可;
3)
先导智能:
新增Northvolt 19.39亿采购框架协议,特斯拉核心设备供应商;
4)
百利科技:
正极整线核心供应商,拟收购韩国韩泰克(LG化学、优美科、ECOPRO供应商),强强联合打造全球龙头。
2.5.2.
单晶硅片涨价趋势已起,中环充分受益
据
PVInfoLink
数据显示,春节前一周国内一线大厂持续拉抬硅片价格,涨幅较为明显,二线企业则多在执行前期合约,或现货供应不足,价格提升较慢。从目前成交的订单及
2
月份的议价情况看,硅片涨价态势已形成,整体价差拉大,高价已达每片
2.14
元人民币,均价也提升到每片
2.08
元人民币。海外部分也因供货紧张及汇率影响,
2
月交货的硅片成交均价提升到每片
0.28
元美元。(来源:中国证券报)
点评:们反复强调在光伏大趋势向上,半导体硅片加速国产化的进程中,中环股份将深度受益。最近公司几个方面连续超出市场预期。
1
、涨价超预期:
公司单晶硅片价格从
3.1
元
/
片上调到
3.25
元
/
片,涨价幅度约
5%
,时间和力度均超市场预期,将显著增厚公司
2019
年业绩。整体反映出单晶硅片供需偏紧的状态。去年以来,海外市场的需求持续超预期,预计
2019
、
2020
年全球装机容量有望达到
120GW
、
145GW
。
2
、业绩超预期:
公司上调
2018
年业绩指引,从
5-5.5
亿上调至
5.8-6.3
亿,中位数上调幅度约
15%
。我们判断业绩上调主要与公司光伏硅片产能利用率持续饱满,销售及毛利超预期所致。同时公司半导体硅片进展也非常顺利。
3
、公司
1
月初发布非公开发行预案,拟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
5.57
亿股,募资金额不超过
50
亿元。继续加码半导体硅片。
2.6. 7月份以来设备更新需求在未来有望得到释放
在
6
月
18
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对中国出口的
2000
亿美元产品征收
10%
关税;
7
月
31
日再次宣布将从
10%
提高到
25%
;
9
月
24
日开始针对对约
2000
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
10%
关税,并将在
2019
年
1
月
1
日起上升至
25%
;
12
月
1
日
G20
中美两国领导会务后宣布暂缓
90
天征收
25%
关税,维持在
10%
水平。
可以看出来,自本轮贸易摩擦2月开始以来,国内设备投资和工业土地成交仍有增长,但6月征税范围扩大到2000亿美元、税率额能从10%提高至25%之后,整体制造业投资数据全面放缓。从工业土地成交数据到机器人、机床等销售数据均出现下降。
因此,我们认为在本轮贸易摩擦缓和的背景下,设备的更新升级、甚至扩产有望得到改善,过于悲观的情绪将得到修正。重点获益领域主要在于通用设备领域的机器人、机床(进口高端机床更明显)、注塑机、激光加工设备、工控等领域,
重点关注标的:埃斯顿、锐科激光、海天国际(港股)、汇川技术等。
受益于工业投资回暖,工业土地成交和工业厂房建设有望回暖,高空作业平台有望实现持续高增长。当然从18年11月宝马展的参展商数量、观展人员数量来看,行业处于高景气度,若叠加工业投资增长,19年行业增速有望超过18年。
重点推荐标的:浙江鼎力。
3.
本周子行业重要观点
3.1. 工程机械:1月挖掘机销量超11756台,同比+10%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的1月挖掘机销量数据:总销量11,756台,YoY+10%,考虑春节因素扰动,预计2019年1-2月挖掘机销量累计持平。
(1)分市场销售情况:1月国内销量10,142台,YoY+6.2%,出口1614台,YoY+42%;2018全年国内累计184,190台,YoY+41.1%,出口(含港澳)19,230台,YoY+97.4%。
(2)国内市场分机型销售数据:2018年大/中/小挖累计销量分别为27,479台/47,414台/109,297台,同比增速分别为42.8%/48.1%/37.8%。
(3)集中度数据(含进口、出口):1月行业CR4=54.7%、CR8=79.5%、国产CR4=51.8%;1~12月行业CR4=55.5%、CR8=78.3%、国产CR4=48.2%。1~12月国产、日系、欧美和韩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6.8%、14.6%、11.5%和17.1%,国产单月市占率已达62.6%、未来份额有望持续提升,三一、卡特彼勒和徐工占据国内市场前三位。
未来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主要原因是龙头穿越周期后,品质、渠道、售后和研发等多方面能力优势巩固,发动机、液压件等核心部件供应商将在供应量和价格上向龙头主机厂倾斜,保供优势+成本优势明显。
展望2019,在经济下行周期,基建托底稳增长将对挖掘机形成持续性需求,下游施工量将维持相对高位,考虑到2018年的高基数,预计2019全年挖掘机销量将保持高位窄幅震荡。
重点推荐:三一重工、恒立液压、浙江鼎力、徐工机械;关注:艾迪精密、柳工。
推荐理由:
需求持续高位、集中度提升,龙头收入高增长。资产负债表修复,行业龙头业绩释放加速。需求的时空错配,不同品类工程机械需求高增长接力。高空作业平台作为新兴产品快速增长,同时美国制造业复苏明显,对高空作业平台的需求明显提升。
3.2.
锂电设备:电池产能结构性短缺,头部厂家新一轮扩产悄然而至
锂电池行业总体产能与销量对比,严重过剩。
根据高工产研的统计,2015-2018年,动力锂电池市场整体的产能利用率持续走低,到2018年预计仅为28%左右。
产能利用率的低下,一是与三元替代磷酸铁锂有关,二是主要低端产能严重过剩,三是车企对于供应链的管理需要。
1)市场存量中仍有较大量的磷酸铁锂产能,磷酸铁锂产线无法直接转向生产三元,即使要切换也需要进行大规模投入改造、周期长达几个月。因而必须区分开两种产能。
2)电池行业的产能利用率的差距进一步拉开、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以CATL、比亚迪、孚能等为代表的高端产能利用率较高,低端产能利用率非常低。
高端电池产能利用率的情况目前来看也不是百分之百,但其扩产动力非常足。
例如国内的CATL、比亚迪、孚能,其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4%、55%、48%,我们统计得到,目前松下、LG、三星SDI的产能利用率分别约为44%、27%、36%,电池在当前阶段看来似乎并不是不够用。但各家仍有较大的产能规划、积极扩产
我们总结了高端产能利用率看似不高、但仍在大幅扩张的主要原因:
(1)名义产能并不能反映实际产能。产能爬坡的时间可能是半年、一年、甚至更久,取决于电池厂自身的工艺成熟度。
(2)高端产能与全球动力锂电需求还是较为匹配的。我们选择CATL+比亚迪+孚能+亿纬锂能作为国内高端产能,松下+三星SDI+LG+SKI作为国外高端产能,计算得到的2020年产能预计达到352GWh,而当年需求为240GWh,需求/产能比例为68%。考虑到产能释放的时滞,我们认为该数据意味着需求和产能基本匹配。
(3)电池对于新能源车的重要性不亚于发动机之于传统燃油车,而汽车行业高度重视供应链管理。因此,部分车厂与电池厂锁定了较为长期的供货协议,或者选择与电池企业合资建厂,本质上就是为了确保其供应链安全(质和量的把控、以及技术发展持续力)。这就让这些电池企业切实看到了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需求,也因此愿意投资储备更多产能、以备新客户的需求增长。
我们在本年度六月的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下半年新能源方向与扩产节奏怎么看?》中提到,2019年有望开启新一轮由龙头主导的扩产高峰,
现在看来对于行业判断没有错,但扩产招标的时点提前了。
进入到8月份以来,LG、CATL等已经开始了实质招标,万向、孚能接连宣布超大投资规划,SKI也宣布将在常州扩展7.5GWH左右,LG在宣布南京基地远期扩产计划后数码锂电率先招标,而三星SDI日前也重启了其西安和天津的动力及储能电池项目。
本轮电池厂的扩产高峰特征至少有两点:
1
)龙头扩产的量都非常大,主要是电池厂基于客户长期需求的判断。
例如LG对于2020年之前的扩产规划是23条线共计32GWH,三星SDI对于西安及天津基地的扩产规划都在百亿以上的资金规模,CATL本年度8月份开始的扩产多达20条线以上。是CATL到2017年末仅为16GWH左右的产能,而在2019年之前预计累计要扩出28~30GWH左右。
2
)扩产主体发生较大变化。
动力锂电领域逐渐由混战进入少数寡头的战国时代,国内大量电池厂的扩产量增速呈现收敛状态。在我们的统计样本中,2017-2018年扩产的厂商数分别为32、21个,而到2019年可能会进一步下降为18个。扩产主体中有龙头,也有一些新兴力量,包括:a)二线中技术较为领先或者具备很强资金实力的新兴力量,如孚能、万向、欣旺达等,b)车厂“嫡系”电池厂及合资电池厂,如吉利衡远、湖南锂诺、重庆金康等,以及吉利、广汽、东风等有意愿与电池厂合资建厂。
重点推荐:诺力股份、赢合科技、先导智能、百利科技。
3.3.
光伏设备:光伏:柳暗花明又一村
3.3.1.
政策反转,行业迎来新一轮增长
光伏政策出现反转:
2018年11月2日国家能源局召开的关于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预示光伏行业将出现“531”之后的反转。会中的几个积极信号包括:(1)大幅提高“十三五”光伏建设目标,光伏装机目标有望调整至超过 250GW,甚至达到 270GW;(2)2019年装机容量上调至50GW,2020年装机容量预期上调至60GW。(3)补贴退坡的时间点比原先预期的2020年推迟2年至2022年,与平价上网的时间实现了较好的衔接,有利于行业平稳过度。
海外装机容量可能超预期:
531之后光伏降价激发了海外市场的需求弹性。龙头海外订单旺盛,产能利用率高。预计2019-2020年海外装机容量有望达到70GW、90GW。
3.3.2. 光伏设备上市公司初具规模,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光伏装备产业链主要包括硅原料的提炼加工、硅片的生长加工设备、电池片生产设备、组件及专用材料生产设备、以及装机系统的支持设备。涉及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晶盛机电、捷佳伟创、迈为股份、金辰股份等。受益于国内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几家上市公司近几年都获得了高速增长。
伴随着我国成为光伏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光伏装备国产化率也在持续提升。
Ø
硅片生产环节:
多晶硅炉:
多晶硅炉从2007年开始国产化,首台多晶硅炉在当年有精工科技研制成功。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晶硅炉,包括:精功科技、京运通、晶盛机电、中电科四十八所等。
单晶硅炉:
由于单晶的转换效率由于多晶,近几年在国内的市占率持续提升。拉晶炉已经基本实现了国产化,国内两大巨头隆基、中环都已经100%从国内采购设备。外资的Ferrotec、市场不断萎缩。
金刚线:
金刚线切割技术相对于传统砂浆切割,具有切割速度快、单片耗损低、切割液更环保等优点。
2017
年单晶硅片产线已经完成金刚线切割的全面升级,预计在
2019
年我国多晶硅片金刚切占比也将达到
100%
。国内三超新材、岱勒新材、恒星科技等已经实现了部分国产化。
Ø
电池片生产环节:
清洗、制绒设备:
国产设备占有率约90%,很多国内企业已经和下游客户联合开发设备。
扩散炉:
我国光伏专用扩散设备正从处理125mm×125mm、156mm×156mm 硅片向 210mm×210mm硅片迈进,国内龙头企业开始大规模出口,比如捷佳伟创2015-2017年外销比例分别为0、39%、75%。
PECVD
:
PECVD价格占到整个电池片设备的30%,是比重最大的一部分。国内主要以管式PECVD为主,板式PECVD主要以梅耶博格旗下的Roth&Rou为主。
丝网印刷机:
国内目前在单轨丝网印刷领域已经非常成熟,和国外设备性能相差无几。双轨二次印刷设备目前主要以国外厂商为主,国内主要是迈为股份。
分选设备:
主要是检测电池片的一致性(包括颜色、外观、性能等)并选出合格产品。主要仍以国外厂商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