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TITUTE
|BAU学社|媒介论与空间论的会通
文|
苏联建筑×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
译|
PLUS
/
责编|
批评·家+
院外以纪念日为契机陆续整理现代主义运动中的内容:以个人的创作与经历为主要线索,以现代主义运动可容纳的多样性及其深度,考察每个个体对新的共同体信仰的不同预见。这项工作不止于填补某段被忽略的空白,或是重新打捞历史遗珠,更希望能够打破既定的叙述框架。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的(第三任)妻子奥尔吉瓦娜(Olgivanna)早年在俄罗斯生活;她冬天待在莫斯科,夏天到她姐姐黑海的乡间宅邸住。1937年6月,赖特受邀前往俄罗斯并在全苏建筑师联盟大会上发表演讲。由于奥尔吉瓦娜的翻译以及她能和赖特分享自己的一手材料,不仅是俄语还包括俄罗斯的传统、文化、民族和特性等等,赖特的那次旅行变得更加有意义。
对奥尔吉瓦娜来说,自从她在1917年革命爆发时流亡之后,俄罗斯不出意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在赖特夫妇被邀请到苏联的时候,斯大林正在对反对集体农业计划的俄罗斯农民进行肃清。数十万人在那场野蛮血腥的大屠杀中丧生,但赖特他们显然被屏蔽在此类事件之外。与他们交往和联系的主要局限于苏联的建筑界。从这点上来说他们度过了一次相当“愉快”的旅行。
赖特在为
《今日苏联》
(Soviet Russia Today)撰写的文章中,描述了那次访问,赞扬了俄罗斯人民和他们的精神,赞扬了俄罗斯建筑师的态度。由于奥尔吉瓦娜由于语言流利,她更能够清楚地了解苏联在其所谓的光荣革命二十年后的艰辛与心酸。
赖特在其中坦率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很可能导致了这篇
文章未能发表
。他还为俄罗斯
《消息报》
写了一篇文章,回应他们提出的请求,“为至少有两千万人阅读的二十周年纪念刊撰写关于法西斯主义下的文化和苏联文化的文章”。这几篇文章和发言连同其他出现在苏联、美国期刊上的文章让美国的人们大为震动。赖特被指控为共产主义者,当时的人们称之为“赤色”同情者。
赖特在1943年的初春修改和扩充《自传》时,完整地讲述了那次俄罗斯之行及其后续事件。直到1957年,赖特在国家电视台接受迈克·华莱士的采访。华莱士提到了这些文章和赖特1937年访问莫斯科的问题。他问赖特:
“你如何解释对这样一个国家的热情?这个国家在那时是,当然到现在还是以恐怖活动和政治肃清,用流血和压制知识分子,来控制思想。”
赖特答到:“你有没有把政府和人民分开?我并不觉得这很难。我发现政府是可以变成帮派主义的,在俄罗斯就是这样……我想人民并不知晓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所有的这些事情。我认为他们并没有以他们真正的价值去判定这些事……从我的观点来看,共产主义完完全全错了”。
本次推送的是他给《苏联建筑》的回信。
1933年,赖特收到了苏联建筑师协会杂志《苏联建筑》的编辑列出的九个问题。这九个问题并不像
《真理报》
的提问那样涉及政治和社会的问题,而是关于建筑师如何从初步的概念设计到最终的施工,以及“打磨”的思维过程。赖特的回答简明扼要地描述了他是
如何看待建筑设计和建造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与他所有的想法一致的是,这个过程本身并不能简单地划分为几个部分。相反,这一过程与他的作品所遵循的一般原则相同,是由内而外的。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种非常经典标准的建筑创作思维是如何展开的,
以下是杂志给赖特的提问:
亲爱的先生:
我们今天给您寄了我们的新杂志《苏联建筑》的第一期,并希望告诉您,我们很想能得到您的合作。我们认为我们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杰出的苏联和外国建筑师之间的经验交流,而您的合作对我们来说将具有特殊的价值。
在下一期杂志中,我们将组织俄罗斯和外国最杰出的建筑师就这一主题交换意见:"我的建筑设计方法"(工作方法和创造过程)。由于您对这一问题的回应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我们特别希望您能答复以下的这些问题:
1.
建筑设计任务的前期工作,对技术和经济条件的研究;
2.
构图,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形成某种艺术的构思并进行详细的设计;
3. 绘图和草图的作用;
4. 如何利用古典和现代建筑的纪念性;如何运用;
5. 集体工作的形式,在设计过程中与其他建筑师的合作,助手的作用;
6. 与雕塑家、艺术家的合作;
7. 设计的最后工作;
8. 设计完成后的工作,施工现场的工作;
9. 修正、补充、打磨。
这些问题都是大纲,如果您认为有必要的话,可以进行修改、扩充,也可以用您感兴趣的任何其他问题来代替。请您以您认为最为合适的方式回答我们的问题,如果有可能的话,请用您的作品照片、图纸、草图等等加以说明。考虑到与此次主题相关的所有材料都将刊登在我们的下一期杂志上,我们最迟应在10月10日收到您的答复。
感谢您的合作,我们保持联系,您诚挚的主编。
Frank Lloyd WRIGHT
|1867年
6月8日
-1959年4月9日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回复《苏联建筑》的信|1933
在建筑师的创造性思维中,“创造”本身就是“如何像车轮那样运转”,不过,为了回答你们的问题:
Q
1.
建筑设计任务的前期工作,对技术和经济条件的研究;
A:
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都包含在自身之中。它的规划、形式和特点取决于场地的性质、所用材料的性质、使用这些材料的系统性质、相关生活的性质以及建筑物本身的目的。
Q
2.
构图[composition],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形成某种艺术的构思并进行详细的设计;
A:
在有机建筑中,所谓的构图本身已经死亡。我们不再进行构图。我们将建筑设想为一个实体。通过一些适当的建筑方案,从总体到细节,我们试图找到最适合的表达方式,也就是说,最自然的表达方式,以满足上述对问题一的回答中所列举的所有相关因素。
Q3.
绘图和草图的作用;
A:
绘图和草图只是用来澄清和记录想法的一种手段。它们本身只是起到次要的作用。如果作为建筑师和客户之间或建筑师和建筑商之间的交流手段,那它们是必要的语言,因此应该尽可能简单地、直接地、如实地表达需要表达的内容,而不要说得太多。
Q4.
如何利用古典和现代建筑的纪念性;如何运用;
A:
古典或现代建筑的纪念物对我们有帮助的唯一途径,就是研究它们身上的那种特质,这种特质使它们在当时具有实用性或者美观性,并从中获得启发。作为现成的形式,它们只能对今天的我们有害。在他们的时代,使他们成为伟大建筑物的原因与在我们这个时代,使我们成为伟大建筑物的原因是一样的。但我们应该建造的建筑物必然会大不相同。
Q5.
集体工作的形式,在设计过程中与其他建筑师的合作,助手的作用;
A:
真正的创造性工作很少有合作,除非是一个人构思,另一个人执行。但即便如此,也无法达到最高的境界。在建筑艺术中,构思和执行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建筑师的助手们应该像建筑师手上的手指一样,与建筑师所做的工作息息相关。“项目评审委员会”从未在建筑领域中产生过任何超越妥协水平的成果。没有一个建筑师在竞标中取得过超过平均水平的成果。就创造性的工作而言,竞标是毁灭性的。
马里兰州甜叶山顶
观景台
和天文馆
(未建成方案
)
|
赖特
|1920s
Q6.
与雕塑家、艺术家的合作;
A:
雕塑和绘画是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筑师本人应充分地掌握这两方面的知识,使他能够在自己的创作中将这些特征直观地体现出来。建筑、雕塑和绘画应该融为一体,就像作曲家的乐谱由作曲家本人指挥的管弦乐队演奏一样。
Q7.
设计的最后工作;
A:
设计的最后工作应该仅仅是通过对所有的细节进行论证、检查和修改那些可能无法在项目的总体中消化的细节,来完成整体的和谐。如果项目构思巧妙,是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自然的解决方案,并且记录得当,那么就没有必要“打磨”。
Q8.
设计完成后的工作,施工现场的工作;
A:
工地的施工应该直接在那个构想了整座建筑的人的监督下进行,也就是:建筑师。应给予他相应的组织和协助,以确保他能够满意地完成工作。
Q9.
修正、补充、打磨。
A:
修正、补充,应该尽可能的少。如果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充分的研究,那就不需要再进行修改和补充了。但在任何工程的最后施工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出现更好的方法来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应该放弃这种更好的方法。但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师应该是最终的评判者,他应该可以自由地进行必要的修改,使得整个工程达到最佳的效果。
制定规划和规范是为了教育建筑师和他的助手们。在工程开始后,随着经验的积累,这一教育过程不应该停止,除非这过程可能会使建筑物的执行系统变得复杂。出于这个原因,最好有灵活的施工方法,尽可能地减少因为变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并尽可能地减少施工中的混乱和浪费。尽管如此,任何好的建筑都是对一个明确的建造系统的适当运用,在建筑师开始规划他的建筑之前,就应该完全把握和理解这个系统,也就是“一手掌握”。
古根海姆美术馆剖面修改蓝图|
赖特
|1953
▶
版权归译者所有,译
者
已授权发布。
▶
院外
自从2017年4月试运行到2018年4月正式运行以来,推送千余次原创文章,形成五个稳定的板块,分别是:BAU学社、星丛共通体、回声·EG、批评·家、BLOOM绽。
▶
作为激励师生共同研习的方法,各板块的定位不同,形式与进路亦有分担:
BAU学社
探根究底,以“重访包豪斯”遴择同道中人,整饬包豪斯人的文献材料,主持系列丛书的出版,由此推扩到“世纪先锋派”;
星丛共通体
回溯源起,以译介瓦尔堡、塔夫里和法兰克福学派等人的文本为重心,毗连上世纪的艺术、建筑与视觉文化研究,置于批判理论的讲读中砺炼;
回声·EG
形与势俱备,从“美学与政治”这一矛盾情境出发,以批评式导读与导读式写作,次第引入空间政治、媒介政治、生命政治,共构审美论域;
批评·家
教学相长,深入个例以梳理历史的特定脉络,转换视角以突破既定的叙述框架,持续组织线上的文本庭审以及线下的共读活动;
BLOOM绽
言与行贯通,以“都市状况”为核心议题,以展示与策动为支撑,辩证地介入建筑、城市、艺术、技术相互联结的当下语境。
▶
院外计划
不同的板块分进合击:
汇集、
映射、交织、对抗,突破各自的界限,
打开已在却仍未被再现的环节,把握更为共通的复杂情势,
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地回应
批判者与建造者的联合
这一目标。
▶
BAU学社
|
学社 ▶
设计史?艺术史?思想史!
|
情境对话中的“理念”
|
包豪斯流
|
历史转承中的“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