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没文化的野狐狸
历史票友,业余写手,用微笑的态度写一部严肃的正史。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者原文链接。 微博:没文化的野狐狸 微信公众号:野狐狸讲宋史(ID: yhlsongshi) 小编微信号:nbhanli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蔚来  ·  新的一年,「巳巳」都有好状态 ·  3 天前  
比亚迪汽车  ·  王朝全面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 ·  3 天前  
比亚迪汽车  ·  天神之眼开创全民智驾时代 倒计时1天!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没文化的野狐狸

[历史]宋朝进行时(0145)治蜀

没文化的野狐狸  · 简书  ·  · 2018-01-30 18:19

正文

前一篇 [历史]宋朝进行时(0144)均贫富
后一篇 [历史]宋朝进行时(0146)治蜀(续)

2.治蜀

赵光义决定立刻派人去治理四川,可是如此重担,不是谁都能胜任的。他本想让一个副宰相前去压阵,无奈人家告了病假,最后挑来拣去,终于敲定了人选——张咏。

张咏从卸任崇阳知县后,凭着精明强干的作风,一路从通判、转运使做到了枢密直学士,成为朝中三品大员。

赵光义的军事才能远远比不上他的文化水平,这一点也体现在用人上,他在挑选武将时经常看走眼,但在选择文臣时却极有眼光。

张咏起身入川前,赵光义破例授予特权:“蜀地发生变乱之后,民不聊生,你去了之后,凡事都可灵机处置,不必上报(西川乱后,民不聊生,卿往,当以便宜从事)。

淳化五年(994)九月,张咏赴益州(蜀乱后,成都府已降格为益州,为方便表述,下文仍称成都)上任,从此开启了他的名臣之路。

张咏刚到成都,人们就告诉他一个惊悚的消息——城里快断粮了!


起初,朝廷为了迅速镇压起义,紧急调派大量军队入川,为了赶速度,所带的粮食非常有限。而今,粮食已经快吃光了,仅就成都府而言,城里驻扎了三万军队,但剩余的粮食只够吃半个月。

至于朝廷的运粮队伍,人家还远在路上呢。什么,加快速度?那歌怎么唱来着,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水路九连环……谁不知道入川的道路不好走?任你再怎么催,没用。

有人会问,四川不是产粮区吗?这倒不假,问题是经过一番折腾后,官府掌握的存粮早就用光了。百姓手中倒是有存粮,可谁愿意拿出来给你呢,这年头粮食精贵着呢,拿钱也买不到。

大兵们没饭吃,那是相当危险的事情。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手里的刀枪剑戟不是装饰品,在把百姓的粮食抢光前,他们是不会饿死的。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那是解放军的觉悟。搞不好,兵变、民变又要发生了。

为解决燃眉之急,张咏经过了一番调查,他发现,当地官府、富商垄断了盐的销售,导致食盐价格非常高,普通百姓都买不起盐吃。于是,他想出了“以盐易米”的方法,一面果断下令降低盐价,迫使富商抛售囤积的食盐,一面又允许百姓用手中存粮直接换取食盐。由于是等价交换(以前长期通过垄断价格来盘剥百姓),百姓积极性很高,命令一出,纷纷拿出米来换食盐。不到一个月,官府就筹集了十万斛米,不但粮食筹足了,而且米的质量也很好。士兵们突然吃到好米,也感恩戴德,觉得张咏确实是个干实事的人(此翁真善干国事者)。


张咏顺利破解了吃饭难题,可他还不能松口气,刚办完第一件事,王继恩找上门来了,他告诉张咏,人的吃饭问题是解决了,马的吃饭问题还没着落呢。他的战马还缺少饲料,让张咏快点想办法解决。

王继恩跟张咏谈饲料的事,其实是故意刁难张咏。张咏入川以后,知道王继恩干的那些破事,就寻思着想办法让这个老兄早点回去。

可王继恩舍不得离开四川,回开封后就得在皇帝眼皮底下工作,怎比得在这里作威作福舒服?

什么,现在就想让我走?我真的还想再住五百年呢。

王继恩想成为四川的永久居民,但道理上说不过去,他毕竟是朝廷派来追缴起义军的,干完活,你就得回去。所以,为了能够赖下去,对那些起义军残余部队,他既不追剿,也不招安,找种种理由推脱,玩起了养寇自重的把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