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造成本大幅增加,
价格优势已不复存在。 2000年-2005年,可以说是中国外贸出口的黄金年代,那个时候什么产品都可以出口,而且如火如荼。同时,几乎各种各样的人都在做外贸,不管英语好坏。所以现在你会发现,有些公司外贸部的主管,英语也比较差的。自从2009年之后,人工工资、土地成本、原材料成本等各项制造成本都在增加。我想2016年的那波原材料的涨价潮大家一定记忆犹新,有些原材料几乎一天一个价,有的由于价格变动太频繁,根本报不了价。个人认为,这波涨价潮是人为主导的,不过今天我们不去讨论这个。我们一直都明白,我国的出口是以价格低廉为主导的。
2.东南亚的崛起,
开始和中国抢夺出口订单。现在东南亚的人工成本可能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有些进口商已经去东南亚进口了。也有很多跨国企业把生产企业搬到了东南亚各国。以电子产品著称于世的韩国,将很多电子产迁到了缅甸。一些附加值低、生产工艺简单、门槛低的行业现在正在逐步向东南亚转移,如服装、面料、鞋子等等。我老家在浙江一个小县城,2016年,老家的一个服装厂就搬到越南去了。与此同时,东南亚各国政府也在积极倡导大力发展制造业,比如印度领导人莫迪提出的“印度制造”。
3.工贸一体是王道,大势所趋。
属于外贸公司称霸的年代已经远去了,未来工贸一体才是人心所向。我碰到过很多新客户,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是工厂还是贸易公司”?中国外贸发展之处,工厂是不能直接出口的,只能通过出口贸易公司代理出口。后来,国家政策慢慢放开,工厂也可以办理自有的出口权。我们都明白,外贸公司主要靠赚差价,而且在信息极其对不称的年代,他们确实很有优势。但是现在工厂自己也可以出口,工厂信息和产品价格相对也透明,很多老外都是自己来看工厂了,有的甚至在中国设立了采购办事处。 关于究竟是选择外贸公司还是去工厂上班,我在大学里就开始思考了,最终我选择了工厂,所以这几年来,我一直在工厂工作,拒绝了所有外贸公司的面试机会。而且事实亦是如此,现在很多中小型外贸公司发展的都不太好,除了那些起步早、有稳定客源的老牌贸易公司。当然,存在即真理,外贸公司会一直存在,只是日子没以前那么好过。其实,很多贸易公司的老板,以前都是工厂的业务员。很多贸易公司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有些贸易公司,利用长期积累起来的原始资本,要么自己建厂,要么以合股的形式入资合作工厂,以转变自己仅仅是贸易中间商的劣势地位。
4. B2B和B2C(跨境电商)之争。
这几年兴起的速卖通,现在如火如荼。我们传统的外贸出口应当属于B2B,客户主要是批发商,进口商,经销商这些以公司形式存在的交易对象。以B2C形式出现的跨境电商,对传统的外贸出口是一种威胁,分流了传统外贸的一部分客户。当然存在即真理,也是市场争竞的结果。现在很多以前做B2B的外贸公司,也搞起了亚马逊,速卖通。当然有些是跨境电商的局限,有的产品注定只能通过传统的B2B的形式来出口,跨境电商是不适合的。你见过在速卖通上卖电视机的吗?你见过在速卖通上卖空调的吗?你见过在速卖通上卖机械产品的吗?如果认真去看看速卖通的销售目录,就会发现,速卖通上卖的还是以服装、鞋子、箱包等体积小、重量轻但是货值不会太小的产品为主。